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句的静态与动态
1
作者 邱震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7,共7页
义句可分为静态义与动态义。静态义句包括基本义句和附加义句。蕴含义与预设义是义句基本义的下位概念。附加义句包括形象附加义句、情感附加义句、语体附加义句、风格附加义句。动态义句是特定的言语场对静态义句的选择结果,包括动态... 义句可分为静态义与动态义。静态义句包括基本义句和附加义句。蕴含义与预设义是义句基本义的下位概念。附加义句包括形象附加义句、情感附加义句、语体附加义句、风格附加义句。动态义句是特定的言语场对静态义句的选择结果,包括动态基本义和动态附加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类型 静态义 动态 言语场
下载PDF
义位的“态”与“体” 被引量:1
2
作者 邱震强 岳利民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义位包括义位本体和义位变体。根据言语场的标准 ,义位本体可分为静态义位本体与动态义位本体。义位变体同样也可根据言语场的标准 ,分为静态义位变体与动态义位变体两种。义位变体和义位本体两者所包含的义素存在着相属、相关、相似的... 义位包括义位本体和义位变体。根据言语场的标准 ,义位本体可分为静态义位本体与动态义位本体。义位变体同样也可根据言语场的标准 ,分为静态义位变体与动态义位变体两种。义位变体和义位本体两者所包含的义素存在着相属、相关、相似的关系。义位本体和义位本体、义位本体和义位变体、义位变体和义位变体都可以组成语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本体 位变体 静态义 动态
下载PDF
义句的两种“态”及其联系
3
作者 邱震强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1-75,共5页
根据是否考虑特定的言语场 ,义句可首先分为静态义与动态义。静态义句指某个句子在不考虑特定的言语场时具备的意义 ,包括基本义句和附加义句。基本义句指义位或义位组合后产生的字面上的意义 ,蕴含义与预设义都是义句基本义的下位概念... 根据是否考虑特定的言语场 ,义句可首先分为静态义与动态义。静态义句指某个句子在不考虑特定的言语场时具备的意义 ,包括基本义句和附加义句。基本义句指义位或义位组合后产生的字面上的意义 ,蕴含义与预设义都是义句基本义的下位概念。附加义句包括形象附加义句、情感附加义句、语体附加义句、风格附加义句 ,前三种义句和义句包含的义素存在一致关系。动态义句指言语交际中的实际义句 ,是言语场对静态义句的选择结果 ,包括动态基本义和动态附加义。静态义转为动态义 ,表现为四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类型 静态义 动态 言语场 训诂学
下载PDF
论词义的文化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建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词义在产生、繁衍、变化中所打上的民族文化属性的三个层次: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在词义中的融合性、民族文化使词义产生独特性、民族文化令同等内涵词义具有差异性。文中通过分析词的动态义与静态义的差异...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词义在产生、繁衍、变化中所打上的民族文化属性的三个层次: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在词义中的融合性、民族文化使词义产生独特性、民族文化令同等内涵词义具有差异性。文中通过分析词的动态义与静态义的差异,指出词义中蕴含着语言系统的文化规则,这种文化规则使得词义具备了临时变化的可能性;词义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性 静态义 动态 民族性 交际性
下载PDF
“很+XP”构式群的语义范畴以及“很”的凸显过程
5
作者 翟会锋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5-43,共9页
“很”可以分为:静态程度义与动态估量义。“很”构式群中,静态程度义在普通话中具有显赫性;方言中,动态程度义处于凸显的位置,具有显赫性。从历时性角度看,“很”有两个变体:“狠”和“很”。金元明之时,“狠”主要修饰动词表示“动作... “很”可以分为:静态程度义与动态估量义。“很”构式群中,静态程度义在普通话中具有显赫性;方言中,动态程度义处于凸显的位置,具有显赫性。从历时性角度看,“很”有两个变体:“狠”和“很”。金元明之时,“狠”主要修饰动词表示“动作幅度大、力度猛”等义;清朝后,“很”不仅与性质形容词高频使用,而且覆盖了大部分的“狠”构式,占据了优势并替代了“狠”,成为表达程度的显赫范畴。普通话中“很”的句法特征是由历史上“狠”与“很”相互竞争导致的,在该过程中“很”的焦点算子功能为其进入动态范畴“狠”的构式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XP” 程度范畴 凸显 静态程度 动态估量 焦点算子
下载PDF
“衣”“冠”活用辨
6
作者 黎曙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1,共3页
“衣”“冠”活用辨黎曙光文言文中的“衣”“冠”二字,在穿着意义上都有两个意思。“衣”作名词指衣服;作动词指穿衣;“冠”作名词指帽子,作动词指戴帽。几本广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对“衣”“冠”的动词义作了不同的处理,甚至同... “衣”“冠”活用辨黎曙光文言文中的“衣”“冠”二字,在穿着意义上都有两个意思。“衣”作名词指衣服;作动词指穿衣;“冠”作名词指帽子,作动词指戴帽。几本广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对“衣”“冠”的动词义作了不同的处理,甚至同一家或同一部书中的说法都有矛盾,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的兼类 用例 词类活用 动态 静态义 “服” 哈佛燕京学社 名词
下载PDF
确定形动兼类词的标准刍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全生 惠天罡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兼类现象是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语法功能为标准,在严格坚持词的"同一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确定形动兼类词的两个标准:(1)受"很"修饰,(2)直接带宾语(横线为笔者所加),分析了由形容词转变为形... 兼类现象是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语法功能为标准,在严格坚持词的"同一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确定形动兼类词的两个标准:(1)受"很"修饰,(2)直接带宾语(横线为笔者所加),分析了由形容词转变为形动兼类词的语义基础,即当形容词的静态贮存义中暗含支配义时,在使用过程中形容词便可能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从而能够出现在两种语法功能形式中,最终成为形动兼类词。[作者简介]张全生(1977—),男,回族,助教,新疆师范大学2001级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惠天罡(1977—),男,汉族,新疆师范大学2001级汉语言文学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动兼类 同一性 静态贮存 动态使用
下载PDF
“比笼”的“比”作何解
8
作者 傅聚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5年第11期39-39,共1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各种资料对此句中的“比”字解释不一。课本的注释为“比笼,并放着的笼子”,而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却译作“比试的笼子”。另外,《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注释为“比赛...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各种资料对此句中的“比”字解释不一。课本的注释为“比笼,并放着的笼子”,而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却译作“比试的笼子”。另外,《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注释为“比赛用的笼子”;《中学古文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注释为“小而细密的笼子”。总括上述解释,“比”字释义有三种:一是“并放”意;二是“比试”、“比赛”意;三是“小而细密”意。那么,此句中的“比”究竟应作何解呢?要想弄清语境中一个词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注释 教学参考书 文言文 比赛 笼子 动态 华中理工大学 静态义 语境
下载PDF
静态存在句中“V了”等于“V着”现象解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任鹰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静态存在句 动词词 动态 静态义 类结构 时态成分 语言结构 阶段性特点 状态 特点
原文传递
“形容词+‘点’”的信息功能与语义取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萧国政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1999年第4期39-46,共8页
关键词 附加 形容词 信息功能 静态 动态语 程度副词 取值 强调式 静态义 基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