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视患者深度运动知觉与静态立体视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蓝敏 陈晓航 +3 位作者 杨旭波 廖孟 幸浩洋 刘陇黔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4-978,共5页
目的研究斜视患者深度运动知觉与静态立体视的关系,分析深度运动知觉获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立体视测试软件测量84例斜视患者(间歇性外斜视57例、恒定性外斜视12例、恒定性内斜视15例)与16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的双眼融合、静态立体... 目的研究斜视患者深度运动知觉与静态立体视的关系,分析深度运动知觉获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立体视测试软件测量84例斜视患者(间歇性外斜视57例、恒定性外斜视12例、恒定性内斜视15例)与16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的双眼融合、静态立体视和深度运动知觉。对比分析深度运动知觉和静态立体视检查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斜视类型、双眼融合等因素对深度运动知觉获得的影响。结果斜视组患者存在深度运动知觉和静态立体视者均占59.5%(50/84),是否存在深度运动知觉与有无静态立体视相关,两种立体视的阈值间存在正相关。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显示存在深度运动知觉与静态立体视,两种立体视的平均阈值均低于斜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度运动知觉检查的通过率于不同斜视类型的患者间存在差异,有87.7%(50/57)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显示存在深度运动知觉,而所有恒定性斜视患者均未通过深度运动知觉的测量。深度运动知觉的获得与是否存在双眼融合能力相关。结论斜视患者的深度运动知觉与静态立体视之间存在相关性。斜视患者的深度运动知觉受斜视的类型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是保留深度运动知觉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运动知觉 静态立体视
原文传递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动态立体视功能评估
2
作者 任小军 潘美华 +1 位作者 黄诗玲 苏金磊 《眼科学》 202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不同年龄组,不同程度弱视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动态立体视觉的识别及丢失程度,为丰富视功能评估方法及功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屈光不正性弱视200例,年龄6~9岁116例,按弱视程度分组,轻度36例,中度45例,重度35例。... 目的:初步评估不同年龄组,不同程度弱视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动态立体视觉的识别及丢失程度,为丰富视功能评估方法及功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屈光不正性弱视200例,年龄6~9岁116例,按弱视程度分组,轻度36例,中度45例,重度35例。年龄10~14岁84例,轻度32例,中度30例,重度22例。静态立体视功能检查采用Titmus图,识别60ʺ为通过;采动态立体视功能用知觉感知视功能检查计算机系统检测。SAS软件统计卡方分析。结果:6~9岁组静态立体视通过62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动态立体视通过86例, 轻度36例,中度32例,重度18例。10~14岁组静态立体视通过65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动态立体通过78例,轻度30例,中度29例,重度19例。组内静态与动态立体视比较,6~9岁组轻度、中度、重度组及10~14岁重度组动态立体视的通过率均高于静态立体视,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组间比较,10~14岁组中、重度弱视动态立体视的均通过率高于6~9岁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立体视功能在中、重度弱视儿童和大龄组弱视儿童的通过率高于静态立体视;动态立体视评估,能够获得到更多的中、重度及大龄弱视患儿的视功能信息,更加全面的评估弱视患儿的立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 静态立体视 动态立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