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HD-t DCS的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层区,刺激时间20 min/次,3次/周,共6周。通过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采集干预前、干预6周后3组受试者在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优势足睁眼站立3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mm^(2))、运动轨迹周长(mm),评估其静态平衡功能。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1 m A组、2 m A组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3种测试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显著减小(P<0.05);假刺激组在3种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1 m A组与2 m A组在双足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2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2 m A组<1 m A组<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且2 m A电流强度的干预效果更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旨在研究青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不同台阶高度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方法招募20例健康青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示受试者穿戴Footscan足底压力鞋垫,实验在一个不受噪声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先后在0、5、25 cm台阶高度下进行睁眼状态下的测试,受试者站立在台阶的中央,水平目视墙壁上的标志物“☉”,防止头部摆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开始试验后,记录实验数据10 s,使用Python软件对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下列平衡参数: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内外侧(medial-lateral,ML)的调整速度、COP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的调整速度、压力中心(COP)的调整速度、95%置信圆面积、ML振幅、AP振幅、最大摆动、最小摆动。结果观察到COP-ML调整速度、COP-AP调整速度、COP调整速度、95%置信圆面积、ML振幅、AP振幅、最大摆动、最大摆动这些平衡参数随着台阶高度的不断上升其值也在不断变大。进一步比较优势侧足和非优势侧足,发现优势侧足中95%的置信圆面积、COP-AP调整速度、COP总调整速度、AP振幅在高度因素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当青年女性站立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上时,其静态平衡能力随着台阶高度的增大而下降;(2)比较优势侧足和非优势侧足,优势侧足作为主要侧通过采用踝关节调整策略来维持平衡。
文摘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HD-t DCS的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层区,刺激时间20 min/次,3次/周,共6周。通过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采集干预前、干预6周后3组受试者在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优势足睁眼站立3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mm^(2))、运动轨迹周长(mm),评估其静态平衡功能。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1 m A组、2 m A组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3种测试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显著减小(P<0.05);假刺激组在3种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1 m A组与2 m A组在双足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2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2 m A组<1 m A组<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且2 m A电流强度的干预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