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志勇 田晓溪 +2 位作者 渠柏艳 陈坤 方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59-2263,共5页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s.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ITO)玻璃 自加热传感温控 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实时荧光监测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准确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周欣 黄翠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件RevMan 5.4.1和网页服务Meta-Disc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16454个临床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合并敏感度为0.972(0.943,0.987),合并特异度为0.979(0.968,0.986),诊断比值比为1643.398(673.168,4012.008),阳性似然比为46.209(30.549,69.897)和阴性似然比为0.028(0.013,0.059);亚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临床样本不会影响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准确性,但不同的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有差异。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聚合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3
作者 赵芳 牛娜 +4 位作者 刘莹 涂晓波 刘慧玲 金晓蕾 吕敬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94-300,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e靶基因引物探针建立多重实时PCR体系,并采用原位冻干技术将PCR反应体系和阳性质控品进行了预先分装冻干,制成稳定、便捷的即用型反应体系,随后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多重实时PCR法检测eae、stx1、stx2基因的灵敏性为102 CFU/mL。与32种非STEC菌均无交叉反应。整体检测时长可控制在1 h以内,冻干体系可在常温条件下保存1年以上。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多重实时聚合反应技术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冻干
下载PDF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胡静雯 魏丽荣 +1 位作者 滕小艳 杜玉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37-2541,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穿刺液标本141份,采用dPCR和扩增阻滞突变系... 目的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穿刺液标本141份,采用dPCR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dPCR同时检测NRAS Q61R基因突变、TERT基因启动子C228T和C250T突变。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几种方法的准确率,评价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41份穿刺液标本中,dPCR对BRAF V600E的检出率为69.50%(98/141),ARMS-PCR对BRAF V600E的检出率为64.54%(9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R检测NRAS Q61R、TERT C228T、TERT C250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5.32%(17/111)、12.61%(14/111)和1.80%(2/111)。单独使用dPCR检测BRAF V600E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为89.36%,明显高于ARMS-PCR(84.40%)和FNAC(7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R(BRAF V600E)+FNAC的诊断准确率为97.16%,dPCR多基因[BRAF V600E+NRAS Q61R+TERT(C228T+C250T)]+FNAC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均高于单独dPCR(BRAF V600E)、dPCR(多基因)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CR可检测出ARMS-PCR漏检的基因突变位点,也可以弥补FNAC的不足,该技术联合FNAC可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反应 甲状腺结节 术前诊断 BRAF V600E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肉制品中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
5
作者 孙新城 李爽 +4 位作者 李侠颖 周杰 曹亚新 王宏伟 张晓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测定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q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他供试菌不扩增;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0^(2)、10^(2)拷贝数/μL,并且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经SLE培养基富集8 h后,分别可以检测到初始菌液浓度为1.56×10^(2)CFU/25 g的沙门氏菌,2.13×10^(2)CFU/25 g的单增李斯特菌,2.32×10^(2)CFU/25 g的大肠杆菌O157:H7。结论所建立的多重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提高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O157:H7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周冬梅 王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市普爱医院就诊的存在脑膜刺激征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TB培养后明确诊断,将确诊为TBM的37例患者分入脑膜炎组,疑似TBM的18例患者分入疑似组,非TBM的25例患者分入非TBM组,对3组患者行腰椎穿刺,留取5 m L脑脊液及时送检,分别行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MTB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脑膜炎组与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结果 脑膜炎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疑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与疑似组采用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的MT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71±0.97),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35±0.83),2组患者MTB的DNA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183)。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MTB的DNA,有助于判断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鉴别诊断TBM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及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基因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唐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67-0070,共4页
比较基因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效能,为结核病的规范化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住院的10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PCR组和测序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PCR和基因测... 比较基因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效能,为结核病的规范化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住院的10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PCR组和测序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对痰液等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判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比较两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检测时间。结果 测序组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00%、98.00%、97.00%,均高于PCR组的84.00%、90.00%、8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组的检测时间为(4.5±1.2)h,短于PCR组的(6.8±1.6)h(P<0.05)。结论 基因测序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检测速度方面均优于PCR方法,有望成为结核病诊断的"新贵"。将基因测序技术规范化应用于结核病的常规诊断,有助于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对控制结核病流行,降低疾病负担,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聚合反应 基因测序 诊断效能 检测时间
下载PDF
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覃兴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64-0167,共4页
探究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800例腹泻患者作为检验样本(2021.11~2023.11期间),使用细菌培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细菌性痢疾检出率。结果... 探究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800例腹泻患者作为检验样本(2021.11~2023.11期间),使用细菌培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细菌性痢疾检出率。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检出率:(75.00%),(33.33%),(50.00%),(41.67%),(40.00%),(27.14%),(33.33%),(60.00%),(50.00%),(55.25%)优于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2.78%),(2.22%),(3.33%),(5.00%),(2.00%),(4.29%),(3.33%),(6.67%),(5.00%),(3.25%),(p值小于0.05)。结论 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应用价值更为理想,可准确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性痢疾疾病,有助于临床医师结合检测数据,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理论借鉴依据,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 聚合反应(PCR)检测 细菌性痢疾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利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
9
作者 邵彪 高利亭 +3 位作者 徐陈红 张霞 陈刚 汪少芸 《肉类研究》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一步确证。结果表明: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提高了未知样品的筛查效率;在本次随机分析的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的情况占比高达21.7%,肉制品掺假虚标情况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基因膜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肉制品 动物源性成分 掺假
下载PDF
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儿童脑膜炎/脑炎
10
作者 石迎迎 潘芬 +6 位作者 孙燕 王春 蒋婕 于方圆 张天栋 秦惠宏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巢式多重PCR检测病原体,并同步进行细菌培养、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82例脑脊液样本中,有31例检出病原体,其中20例检出病毒、11例检出细菌。细菌组脑脊液样本白细胞计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葡萄糖水平低于病毒组(P<0.05);阿昔洛韦使用例数少于病毒组(P<0.05)。巢式多重PCR与培养法判断细菌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9,P<0.001),与实验室指标判断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亦较好(Kappa=0.737,P<0.001)。结论巢式多重PCR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样本病原体感染的新方法,可提高儿童脑膜炎/脑炎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炎 脑炎 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下载PDF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
11
作者 闫晓枫 李庆伟 +1 位作者 孙宇强 荣维娜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方法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模型、物面污染模型以及空间(气溶胶)污染模型,比较不同化学试剂及物理紫外线照射治理方式对...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方法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模型、物面污染模型以及空间(气溶胶)污染模型,比较不同化学试剂及物理紫外线照射治理方式对物面污染和空间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75%乙醇消毒剂组、核酸清除剂组和不同浓度有效氯制剂组的循环阈值(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核酸清除剂组的CT值最高,玻璃、塑料、金属材质的CT值分别为34.74±2.63、34.68±3.25、35.71±3.07。500、1000、1500、2000、2500 mg/L有效氯制剂组对不同材质的CT值均高于75%乙醇消毒剂组,且有效氯的浓度越高,CT值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长紫外线照射各组的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紫外线照射120 min组的CT值最高,玻璃、塑料、金属材质的CT值分别为35.51±2.70、35.49±2.63、35.55±2.58,且紫外线照射时长越长,CT值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理后的通风+紫外线照射120 min+75%乙醇消毒剂+核酸清除剂+2500 mg/L有效氯制剂组的CT值为36.98±3.47,明显高于治理前及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PCR法用于新冠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的治理方式较多,对物面污染的治理方式可选择核酸清除剂及2500 mg/L有效氯制剂,以及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空间污染环境的治理方式可选择通风+紫外线照射120 min+75%乙醇消毒剂+核酸清除剂+2500 mg/L有效氯制剂联合应用,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扩增产物 污染治理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内参基因
下载PDF
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亚斌 杜世杰 王铮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2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 目的分析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2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抗原(胶体金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比较胶体金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性能,分析胶体金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稳定性及不同病毒核酸载量的胶体金法检测敏感性。结果120例疑似流感患者胶体金法检测阳性89例(甲型49例、乙型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98例(甲型55例、乙型43例);两种方法特异度、敏感度相近,胶体金法检测用时仅为15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时需要3 h,胶体金法检测时间明显少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2种方法检测从性别、季节、年龄方面比较对阳性结果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阴性样本核酸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型阳性、阴性样本核酸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种试剂盒敏感性与标本病毒核酸载量呈正相关。结论胶体金法抗原检测及PCR均可用于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为临床筛查流感病毒提供参考,以制定相应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正黏病毒科 抗原检测
下载PDF
硅-玻璃聚合酶链式反应微芯片对β-葡糖苷酸酶基因的扩增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志青 周天 +1 位作者 赵建龙 徐元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微芯片是基于微机电系统 (MEMS)制作 ,在微芯片上进行PCR反应 ,实现生物样品扩增的一项新技术 .介绍了硅 玻璃PCR微芯片的设计和制作、微反应腔的清洗和表面处理、借助外置温度控制系统进行PCR扩增反应以及扩增产...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微芯片是基于微机电系统 (MEMS)制作 ,在微芯片上进行PCR反应 ,实现生物样品扩增的一项新技术 .介绍了硅 玻璃PCR微芯片的设计和制作、微反应腔的清洗和表面处理、借助外置温度控制系统进行PCR扩增反应以及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下的检测分析 ,实现了对 β 葡糖苷酸酶 (GUS)基因的有效扩增 ,扩增时间由原来的 90min缩短到现在的 37m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微芯片 MEMS技术 表面处理 硅-玻璃聚合反应 生物芯片技术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双雅 张津 +2 位作者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石斑鱼 鲷鱼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膜芯片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建琴 吴雪琼 +2 位作者 张俊仙 李洪敏 雷红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通过 1 6SrDNA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分析鉴定 1 4 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设...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通过 1 6SrDNA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分析鉴定 1 4 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设计与合成用于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 1 6SrDNA寡核苷酸探针 ,制作膜芯片 ,与待测菌株生物素标记的 1 6SrDNA基因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 1 4 0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 ,经 1 6SrDNAPCR SSCP初步鉴定 ,1 33株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7株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经膜芯片杂交分析 ,1 33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7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中 ,1株鉴定为戈登分支杆菌 ,1株为土分支杆菌 ,1株为偶发分支杆菌 ,1株为胞内分支杆菌 ,另 3株与分析探针杂交阴性。分析 2 8种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和 9种非分支杆菌菌株 ,结果显示寡核苷酸探针是特异的。结论 1 6SrDNAPCR 膜芯片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结核 聚合反应 细菌学技术
下载PDF
连续流动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的设计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春笋 徐进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9-734,共6页
介绍了PCR的概念以及微型PCR芯片的优点,着重介绍连续流动式PCR(continuousflowPCR)芯片/微装置的一般原理、串行流动及其设计进展。
关键词 聚合反应 芯片 设计方案 DNA PCR 催化反应 热循环系统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章春笋 邢达 李彧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5,共7页
评述了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激光技术在PCR微流控芯片微加工、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温度循环控制以及芯片上在线产物检测(包括荧光实时定量/终点和毛细管电泳检测)... 评述了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激光技术在PCR微流控芯片微加工、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温度循环控制以及芯片上在线产物检测(包括荧光实时定量/终点和毛细管电泳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激光技术在未来基于PCR的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中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聚合反应(PCR) 微流控芯片 微细加工 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与控制 评述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电泳-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同时测定多个单碱基多态性位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维鹏 倪坤仪 周国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89-1394,共6页
以微流控芯片电泳为检测平台,建立了多重PCR扩增法同时测定多个单碱基多态性(SNP)位点的方法。先通过PCR扩增得一段含所有待测SNP位点的长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成短片段,再将酶切反应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适配器(DNAadapter)相连;以连... 以微流控芯片电泳为检测平台,建立了多重PCR扩增法同时测定多个单碱基多态性(SNP)位点的方法。先通过PCR扩增得一段含所有待测SNP位点的长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成短片段,再将酶切反应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适配器(DNAadapter)相连;以连接产物为模板,分成两管,分别用n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和一条通用引物进行n重PCR扩增;最后用微流控芯片电泳法分离PCR扩增产物,根据两管扩增产物的芯片电泳图谱中扩增片段的大小判断SNP的类型。以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基因中的5个SNP位点(100C>T、1661G>C、1758G>T、2470T>C和2850C>T)为检测对象,考察了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扩增反应的特异性,采用微流控芯片电泳法成功测定了20名健康中国人的CYP2D6基因中5个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测定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电泳 多重聚合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适配器 单碱基多态性 药物代谢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微芯片系统用于微量生物样品的快速扩增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志青 陈飞 +3 位作者 周洪波 金庆辉 杨梦苏 赵建龙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54-1357,共4页
基于MEMS微加工技术设计和制作了一种集成微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芯片。PCR微芯片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分析。该芯片在PCR扩增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制热效率和热传递均匀性。在微型温度控制电路装置下进行热循环反应... 基于MEMS微加工技术设计和制作了一种集成微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芯片。PCR微芯片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分析。该芯片在PCR扩增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制热效率和热传递均匀性。在微型温度控制电路装置下进行热循环反应,芯片的温度起伏小于1℃/s,升降温速度分别达到5℃/s和3℃/s,30个热循环耗时30min。此系统已经用于GUS基因的扩增检测,获得了良好的结果,极大的缩短了热循环的时间,可用于微量生物样品的快速扩增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芯片 微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聚合反应 芯片系统 快速扩增 生物样品 检测 微量 温度传感器 PCR扩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