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患者静息态功能核磁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蔡承穆 李小圳 +1 位作者 杜琳 俞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脑功能分析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患者海马的脑功能连接模式差异,初步探讨风池穴治疗眩晕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患者,进行脑静息态功能MRI扫描,影像学数据经预处理后,以双侧海马为... 目的:基于静息态脑功能分析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患者海马的脑功能连接模式差异,初步探讨风池穴治疗眩晕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患者,进行脑静息态功能MRI扫描,影像学数据经预处理后,以双侧海马为感兴趣区,应用AFNI软件进行图像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针刺风池穴前后海马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针刺风池后海马与小脑及尾状核连接较针刺前增强,海马与楔前叶及楔叶脑功能连接减弱。结论:针刺风池穴可使静息态双侧海马功能连接产生差异,且该区域与前庭功能密切相关,可能为针刺风池穴治疗眩晕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椎动脉型颈椎病 海马 静息态功能核磁 眩晕
原文传递
大脑控制膀胱储尿功能的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轶 赵玲娜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4-828,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MRI)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膀胱储尿期的大脑功能控制区域。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健康受试者,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膀胱容量〈10m1)和膀胱充盈状态(强烈的排尿感,膀胱容量在200—400m1)进行rs...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MRI)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膀胱储尿期的大脑功能控制区域。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健康受试者,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膀胱容量〈10m1)和膀胱充盈状态(强烈的排尿感,膀胱容量在200—400m1)进行rs—fMRI扫描。扫描后通过rs—fMRl分析软件SPM8、DPABI、REST等,处理分析两种状态下大脑血液灌注的差异,对健康受试者的脑激活区域进行比较。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FS—fMRI扫描的大脑功能核磁数据:①大脑的主要观察区域,包括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peek点坐标X、Y、Z值;③激活体积(体束);④大脑激活区域兴奋、抑制程度(T值)。结果共纳入健康受试者44名。男19名,女25名。年龄22—50岁[(32.3±2.2)岁]。44名均为右利手。其中9名受试者由于行rs-fMRI扫描时头部活动超过1.5mm或1.5。被剔除,共35名受试者纳入数据分析。rs—fMRI检查结果显示膀胱充盈状态下,大脑激活区域包括前额叶、前扣带回、下丘脑、颞叶和左侧尾状核,这些区域与膀胱充盈后的感知及控制相关。结论通过ReHo分析,发现健康受试者膀胱充盈时,前额叶、前扣带回、下丘脑、颞叶和左侧尾状核区域在控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大脑控制 排尿感 储尿功能 静息态功能核磁
原文传递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变化与静息态功能核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扈杨 左丽君 王拥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11期992-997,Q0001,共8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认知功能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静息态功能核磁功能连接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房的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伴认知障碍患...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认知功能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静息态功能核磁功能连接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房的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伴认知障碍患者23例,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不伴认知障碍患者17例,在卒中后2周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及采集静息态功能核磁(fMRI)影像,另选取30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进行认知评估和静息态fMRI影像采集。比较基线及3个月认知功能变化及功能连接强度变化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功能连接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在卒中发病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卒中伴认知障碍组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总分、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CFT)-延迟回忆、波士顿命名(BNT)、词语流畅性(VFT)、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得分明显下降,连线测验(TMT)-A、TMT-B耗时和Stroop色词测验(CWT)耗时明显延长(P<0.05)。与卒中不伴认知障碍组相比,卒中伴认知障碍组RCFT-延迟回忆得分显著下降,TMT-A耗时明显延长。卒中伴认知障碍组在卒中发病2周时额叶功能连接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强(GRF校正后,体素P<0.05,簇P<0.05)。在3个月时,卒中伴认知障碍组RCFT-延迟回忆得分较基线(发病2周)时显著改善(P<0.05);卒中伴认知障碍组额叶功能连接强度较基线(发病2周)显著降低(GRF校正后,体素P<0.05,簇P<0.05);且额叶功能连接强度下降值与视觉延迟回忆改善值呈正相关(GRF校正后,体素P<0.05,簇P<0.05)。结论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在急性期额叶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强,发病3个月较2周时视觉延迟回忆得分明显改善,额叶功能连接强度逐渐下降,与视觉延迟回忆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功能核磁 功能连接强度 视觉延迟回忆
原文传递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的比率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康之 司丽红 +2 位作者 凌霞 申博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6期311-314,共4页
目的:应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静息态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纳入12例PPPD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进行外周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外周前庭病变,进行常规头颅MRI检查排除局灶性病变及其他神... 目的:应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静息态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纳入12例PPPD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进行外周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外周前庭病变,进行常规头颅MRI检查排除局灶性病变及其他神经科疾病;进行内科检查排除其他与慢性头晕相关的内科疾病。对确诊的PPPD患者进一步进行fMRI检查,计算fALFF,探讨PPPD患者静息态脑自发功能活动的改变。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PPD患者右侧楔叶(X=15,Y=-69,Z=6,k=82,P<0.001,FWE校正)fALFF值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楔叶fALFF与DHI(r=-0.67,P=0.02)、DHI-F(r=-0.71,P=0.01)呈负相关。结论:PPPD患者楔叶功能活动紊乱,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性头晕不稳及复杂视觉刺激导致症状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静息态功能核磁 比率低频振幅 楔叶
下载PDF
穴位不同刺激方式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江征 卓丽萍 +1 位作者 廖少钦 黄赛娥 《康复学报》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 MRI)评估穴位不同刺激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脑功能连接差异。方法:将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电刺激组(n=37)、电针组(n=36)、手法针刺组(n=38)和假针组(n=...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 MRI)评估穴位不同刺激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脑功能连接差异。方法:将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电刺激组(n=37)、电针组(n=36)、手法针刺组(n=38)和假针组(n=37),4组均在配合康复训练基础上于曲池、外关穴分别实施经皮电刺激、电针、手法针刺、假针刺,干预时间为4周。4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评定表中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4组中各选取10例左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接受rsf MRI检查。结果:与假针组比较,治疗后经皮电刺激组、电针组和手针组FMU和MBI均升高(P<0.05),与电针组和手针组比较,经皮电刺激组FMU升高更明显(P<0.01),与手针组比较,电针组FMU值明显升高(P<0.05)。4组患者以左侧M1为种子点进行rsf MRI检查发现,治疗后经皮电刺激组左侧M1与左侧中央前后回、右侧小脑、右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增加;电针组左侧M1与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顶下小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增加;手针组左侧M1与左侧中央前、后回的连接增加,与左侧小脑的功能连接减少;假针组左侧M1与左侧中央后回的连接增加,但其连接强度4组中最小,且与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回的连接减少。结论:曲池、外关穴实施经皮电刺激、电针、手针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障碍,其中经皮电刺激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大脑中央前后回、辅助运动区、额中回与M1的功能连接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功能 电针 静息态功能核磁 功能连接 曲池 外关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脑功能网络度中心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康之 司丽红 +2 位作者 凌霞 申博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7期377-379,共3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度中心度(DC)方法,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方法:纳入PPPD患者12例及健康受试者12例,均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fMRI),采用基于体素的DC方法分析fMRI数据,比较PPPD患者与健康受试者...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度中心度(DC)方法,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方法:纳入PPPD患者12例及健康受试者12例,均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fMRI),采用基于体素的DC方法分析fMRI数据,比较PPPD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差异。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探讨DC改变与PP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PPD患者右侧楔叶、楔前叶(X=12,Y=-84,Z=21,k=126,P=0.011,FWE校正)DC值显著降低。DC值与DHI(r=-0.677,P=0.016)、DHI-F(r=-0.581,P=0.048)、DHI-E(r=-0.690,P=0.013)均呈负相关。结论:PPPD患者楔叶、楔前叶网络节点属性减弱,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性头晕不稳及复杂视觉刺激导致症状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静息态功能核磁 度中心度 楔叶 楔前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