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何育生 李云霞 +1 位作者 王戈鹰 聂志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通过随访研究,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和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45-75岁之间的经头颅MRI证实的SCI患者,对SCI的部位及LA的程度进行登记。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通过随访研究,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和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8例45-75岁之间的经头颅MRI证实的SCI患者,对SCI的部位及LA的程度进行登记。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o assossment,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析不同部位的SCI及不同程度的LA分别对MoCA分值的影响。12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血管事件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138例SCI中121例有LA改变。MoCA平均分值(27.73±1.79),MoCA<26为16例(11.59%)。所有患者MoCA总分值之和为3827分,比总分减少313分,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减分103分,注意力减分90分,延迟回忆减分64分,抽象减分25分,语言减分15分,命名减分11分,定向障碍减分5分。单因素分析发现SCI分布范围越广,特别同时累及丘脑者,MoCA分值越低;LA程度越重,MoCA均值也越低,且年龄增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与MoCA降低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但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糖尿病及累及丘脑的多发性SCI与MoCA分值降低有明确关系(P<0.05)。12个月后随访,MoCA的减分率为2.99%,症状性脑卒中的转化率为9.65%。结论 SCI和LA不仅仅是单纯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可能也是认知功能损害和卒中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糖尿病或累及丘脑的多发性SCI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息性心肌缺血36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水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2015-2016,共2页
通过24 h动态监测,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除有心绞痛发作的心肌缺血,还存在无任何症状的心肌缺血表现,即静息性心肌缺血(SMI)。本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6例SMI患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静息性心肌缺血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惠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0期137-137,共1页
目的:总结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临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103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不同结合心电图进行各自特点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三支或多支病变,22例例左主干病变,35例不具... 目的:总结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临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103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不同结合心电图进行各自特点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三支或多支病变,22例例左主干病变,35例不具有缺血意义的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对此组进行乙酰胆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共3148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分别为10及21例。结论: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病理基础不同,需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 冠脉痉挛
下载PDF
静息性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性心脏猝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荔枝 高轩 +1 位作者 刘振红 李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741-3742,共2页
突发性心脏猝死是冠心病(CHD)相关死亡中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然而目前临床大部分实验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特定的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而对于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评估却很少〔1,2〕。最新的研究显示静息性心电图QRS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 突发性心脏猝死是冠心病(CHD)相关死亡中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然而目前临床大部分实验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特定的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而对于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评估却很少〔1,2〕。最新的研究显示静息性心电图QRS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预测指标,其持续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提高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而某些特定QRS波形态如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均是突发性心脏猝死的危险信号〔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心电图 QRS波 心脏猝死
下载PDF
静息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耿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人类认知功能受到静息性的脑梗死(SCI)和脑白质疏松(LA)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09至2012年我院的140例静息性脑梗死患者来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梗死部位以及白质疏松程度。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进行评价。分析患者10个... 目的研究分析人类认知功能受到静息性的脑梗死(SCI)和脑白质疏松(LA)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09至2012年我院的140例静息性脑梗死患者来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梗死部位以及白质疏松程度。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进行评价。分析患者10个月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全部的患者中共有118例的脑白质疏松发生了变化,Mo CA评分平均是(27.35±1.78),共有15例患者的Mo CA评分低于26。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分布较大的,其Mo CA评分就越低,脑白质疏松程度越严重的患者,Mo CA评分也越低,除此之外,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都与Mo CA评分密切相关。10个月后随访中,患者的评分减少率是3.99%,卒中转化率是9.55%。结论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既有神经影像变化,也可以作为卒中和认知能力损伤的一个评价指标,糖尿病以及丘脑受影响的情况下,脑梗死忽悠较高的发生率,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静息性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静息性心肌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蒋小青 金程阳 龚鸿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5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10~2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静息性心肌缺血(SMI)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10~2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1袋/次,3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痊愈率治疗组40.00%,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稳心颗粒可以有效治疗SMI,且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心肌缺血 老年 单硝酸异山梨酯 稳心颗粒
下载PDF
静息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连勇军 郭毅 +3 位作者 欧艺 古坤意 唐冰杉 马可夫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分析静息性脑梗死(SB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SBI患者(A组)44例及第1次缺血性卒中患者(B组)70例,B组中经头颅DWI成像发现只有急性期梗死病灶的,设为纯缺血性卒中(B1亚组)19例,合并有SBI(多为陈旧性腔梗)的为B2亚组51... 目的:分析静息性脑梗死(SB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SBI患者(A组)44例及第1次缺血性卒中患者(B组)70例,B组中经头颅DWI成像发现只有急性期梗死病灶的,设为纯缺血性卒中(B1亚组)19例,合并有SBI(多为陈旧性腔梗)的为B2亚组51例。收集2组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及B2亚组患者年龄大于B1亚组(均P<0.05)。SBI患者MRI影像上表现为腔隙性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多分布在双侧额顶叶、基底核区及侧脑室旁。结论:年龄可能是SB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脑梗死 缺血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静息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颜凯世 阚明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CI)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对72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颅脑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健康体检及无特异性症状者38例,以脑卒中入院而与此次发病无关的脑梗死34例。CT多表现为陈旧性低密度梗死灶,单发28例,多发44... 目的: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CI)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对72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颅脑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健康体检及无特异性症状者38例,以脑卒中入院而与此次发病无关的脑梗死34例。CT多表现为陈旧性低密度梗死灶,单发28例,多发44例,腔隙性脑梗死占88.89%,病变部位多位于大脑深部或非功能区。结论:对SCI应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治疗除按恢复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外,主要是采用脑卒中的二级或三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脑梗死 CT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并列-互补”医患模式在骨创伤病人静息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苏雁甜 《全科护理》 2018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列-互补"模式对骨创伤病人静息性疼痛护理质量及病人康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各50例,自入院起,两组病人皆开展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执行"并列-互补"医患模式。[结果... [目的]观察"并列-互补"模式对骨创伤病人静息性疼痛护理质量及病人康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各50例,自入院起,两组病人皆开展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执行"并列-互补"医患模式。[结果]干预24h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卧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并列-互补"医患模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骨创伤病人的疼痛,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促进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创伤 医患模式 疼痛护理 静息性疼痛
下载PDF
徐凤芹治疗不稳定型静息性心绞痛经验小结
10
作者 李政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8期24-26,共3页
从温阳益气,重在心肾;解郁升阳,善用风药;滋肾养肝,柔肝解痉;活血化瘀,养阴理气4个方面介绍徐凤芹主任医师治疗静息性心绞痛的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心绞痛 静息性 不稳定型 中医中药 徐凤芹
下载PDF
静息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影像学特点
11
作者 谭钦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3期731-732,共2页
目的:本次主要对静息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静息性脑梗死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通过... 目的:本次主要对静息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静息性脑梗死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通过头颅DWI(磁共振)成像显示梗死病灶为急性期的作为缺血性卒中(A组)13例,以及合并陈旧性腔梗(B组)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得出,观察组与B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显示为腔隙性小梗死灶和梗死灶,大部分分布在基底核区、双侧额顶叶以及侧脑室旁。结论:通过分析静息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得出,其危险因素可推测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脑梗死 影像学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静息性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心脏病猝死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寇云峰 王西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静息性心电图的Q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心脏病猝死(SC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 000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随访12个月观察是否发生SCD,根据心电图... 目的研究静息性心电图的QRS波持续时间与突发心脏病猝死(SC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 000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随访12个月观察是否发生SCD,根据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成QRS波<110 ms组(n=819)和QRS波≥110 ms组(n=181);根据随访结果分成猝死组(n=77)和对照组(n=923)。收集整理1 00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QRS波持续时间的受检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QRS波≥110 ms组受检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哮喘的发病率以及心功能分级均高于QRS波<110 ms组(P<0.05);且QRS波≥110 ms组受检对象随访12个月的SCD率明显高于QRS波<110 ms组(P<0.05);猝死组的QRS波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QRS波≥120 ms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猝死组与对照组的QRS波的波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静息性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与SCD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加强对心内科患者以及高危心脏病人群的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的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预测SC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心电图 QRS 突发心脏病猝死(SCD)
下载PDF
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
13
作者 张玉 伊永亮 +2 位作者 余玫 魏敏 高海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6,104,共4页
目的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统计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筛选入选... 目的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统计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筛选入选患者,查阅入选患者心脏远程监护记录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报告,计算静息性心肌缺血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及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1.3%,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58.3%(P<0.05)。冠状动脉痉挛在所有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中所占比例≥73.3%,非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所占比例≤26.7%(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鉴别诊断导致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的两种机制;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中冠状动脉痉挛所占的比重大;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比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的连续监测对于静息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远程监护 静息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痉挛
原文传递
改良的疼痛评估尺在骨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静息及活动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陈丹 龚向金 朱丽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4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的疼痛评估尺在骨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静息及活动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的疼痛评估尺组(IPS...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的疼痛评估尺在骨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静息及活动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的疼痛评估尺组(IPS组)和数字评分量表组(DRS组)。为IPS组4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疼痛评估尺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为DRS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评分量表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镇痛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估的准确率、镇痛效果的评分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1)IPS组患者疼痛评估的准确率(95%)高于DRS组患者疼痛评估的准确率(70%),P<0.05。2)IPS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评分〔(5.1±1.8)分〕高于DRS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评分〔(2.7±1.2)分〕,P<0.05。3)IPS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5%)高于DRS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67.5%),P<0.05。结论:改良的疼痛评估尺在骨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静息及活动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判定的准确率及对其进行镇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疾病患者 改良 疼痛评估尺 围手术期 静息性疼痛 活动疼痛
下载PDF
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玉 高海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佩戴心脏远程监护仪过程中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患者57例,当患者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时,立即电话联系患者询问其是否有胸闷、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及时通知患者采取相...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佩戴心脏远程监护仪过程中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患者57例,当患者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时,立即电话联系患者询问其是否有胸闷、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及时通知患者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让患者填写记录卡,将患者的发病时间及是否有症状的记录汇总成表格,计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 57例患者中,有症状者10例(占18%),无症状者45例(占79%);发作次数192阵,有症状者31阵(占16%),无症状者161阵(占84%)。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90.6%;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0岁者与<60岁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疼痛已经不能作为静息性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能及时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较传统动态心电图及床旁心电监测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远程监护 静息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下载PDF
光绪六年慈禧病案:一个不典型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案例(上)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兴华 郭盛楠 +1 位作者 周娟 唐秋双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3期11-15,共5页
该文全面陈述了光绪六年慈禧病案的症状,并从中西医角度对其诊断、病因病机、治疗结果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慈禧临床症状分布范围广,以咽喉和脊背不适为主,同时伴有眼耳口鼻、肢体、睡眠、二便等遍及上、中、下... 该文全面陈述了光绪六年慈禧病案的症状,并从中西医角度对其诊断、病因病机、治疗结果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慈禧临床症状分布范围广,以咽喉和脊背不适为主,同时伴有眼耳口鼻、肢体、睡眠、二便等遍及上、中、下三焦的临床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结合慈禧的全身症状,特别是食管外的咽喉、脊背、气管等部位的症状,综合考虑其病发作特点,可诊断为以不典型反流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从中医学角度看,慈禧诸多表现的核心病机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现症状都可以从胃气上逆、气结中焦和脾失健运这三方面解释。既往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并不充分,囿于一些传统理论的束缚,不能建立症状间的内在联系,导致难以准确辨证。通过梳理症状表现,辅以现代医学知识,该文重新阐释有关中医经典理论,从全新角度全面分析慈禧的全身症状,对当今诊治该病、理解中医经典理论、体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热与寒、重视针灸治疗该病的巨大潜力等方面产生重要启示,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病案 慈禧 食管外症状 静息性反流
下载PDF
急性轻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怀祥 段晓宇 +3 位作者 倪健强 高晗清 薛群 汲晓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5分)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93人,收集患者的血液学检查、头部MRI、颈动脉超声等临床资料,入院后3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5分)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93人,收集患者的血液学检查、头部MRI、颈动脉超声等临床资料,入院后3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非障碍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 1%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与认知正常两组间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既往静息性腔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是急性轻型脑梗死及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水平与MMSE评分无线性相关(P>0. 05)。结论 HS-CRP增高及既往静息性腔梗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脑卒中 认知障碍 超敏C-反应蛋白 静息性腔梗
下载PDF
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术后疼痛与谵妄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静 刘莉 +3 位作者 冷远洪 夏先明 郑思琳 杨超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2377-2383,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腹术后疼痛对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数字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分析术后疼痛...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腹术后疼痛对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数字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分析术后疼痛类别、疼痛程度及疼痛缓解时间对谵妄发生的影响。结果谵妄发生率为10.6%。谵妄组年龄大于非谵妄组,睡眠少于非谵妄组、麻醉分级及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谵妄组,有配偶者的比例低于非谵妄组(P<0.05)。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术后疼痛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活动性疼痛相比,静息性疼痛与谵妄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更密切,术后静息性疼痛缓解需1 d内、2~3 d、4 d及以上者,谵妄发生率依次升高。以静息性疼痛缓解时间≥4 d为最佳截断点,其预测谵妄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74.5%,曲线下面积为0.7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息性疼痛持续时间越长,谵妄发生的风险越大(P<0.05)。结论老年患者开腹术后疼痛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静息性疼痛与谵妄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更密切,静息性疼痛评分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谵妄发生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手术 老年患者 术后疼痛 术后谵妄 静息性疼痛 活动疼痛
下载PDF
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伟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3期103-103,188,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膝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分析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均有43例患者... 目的: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膝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分析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均有4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行术后静息性疼痛护理评估,为观察组患者行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后的活动性疼痛评分以及静息性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4h后,观察组患者活动性疼痛评分以及静息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与住院时间要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感,并且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 静息性 疼痛护理评估 骨科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和小动脉闭塞的临床差异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振鹏 代成波 +7 位作者 张玉虎 张雄 王硕 马桂贤 刘新通 龙隆 李昌茂 王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两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10例皮质下小卒中(small s... 目的比较分析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两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10例皮质下小卒中(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3)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型半胱氨酸、脑白质疏松和静息性腔隙性梗死等),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标准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发病5 d、1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头部DWI的梗死灶的位置、形态等将其分为SAO组(n=83)和BAD组(n=12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及治疗期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SAO组和BAD组相比,脑白质疏松比例、脑白质疏松分数、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比例、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数目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D组比SAO组患者入院当天NIHSS评分更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D组患者END发生率高于SAO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0);发病10 d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SAO组患者脑白质疏松和静息性腔隙性梗死比例更高且程度更严重,BAD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END发生率更高,但两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小卒中 小动脉闭塞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脑白质疏松 静息性腔隙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