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希腊静穆观与现代荒诞美学比较分析
1
作者 张笑笑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3期90-93,共4页
静穆与荒诞是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概念,静穆观主张理性与节制,荒诞美学则以荒谬、非理性为审美特征。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在古希腊时期便有交集且并肩前行。本文从静穆观与荒诞美学的源起与流变,探讨他们的异同,并指出静穆与荒诞一直... 静穆与荒诞是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概念,静穆观主张理性与节制,荒诞美学则以荒谬、非理性为审美特征。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在古希腊时期便有交集且并肩前行。本文从静穆观与荒诞美学的源起与流变,探讨他们的异同,并指出静穆与荒诞一直存在于艺术中,只是在不同的社会文明中有不同的显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概念 西方美学史 荒诞美学 静穆 古希腊时期 审美特征 显现方式 荒谬
下载PDF
和悦静穆·人的形象·美好时代——黑格尔艺术观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铁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20,共6页
黑格尔以心境的"和悦静穆"为艺术向欣赏显现的"理念",以"人的形象"为其完满的显现形式。因此,他关于"美(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之理性命题,在欣赏层面上即表述为:"美是和悦静穆之心境见... 黑格尔以心境的"和悦静穆"为艺术向欣赏显现的"理念",以"人的形象"为其完满的显现形式。因此,他关于"美(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之理性命题,在欣赏层面上即表述为:"美是和悦静穆之心境见于人的形象"。由是黑格尔认定,美的艺术只能产生于特殊的美好时代。在他看来,人类史翻过古希腊时代那一页,"真正的艺术"也就谢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美学 和悦静穆 人的形象 美好时代
下载PDF
朱光潜“静穆”观念与欧洲近代美学思想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103,共10页
"静穆"作为一种艺术审美观念,在朱光潜的美学及文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直接源自于朱光潜对欧洲近代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本文依次分析了温克尔曼、歌德、华兹华斯、黑格尔与尼采等人的思... "静穆"作为一种艺术审美观念,在朱光潜的美学及文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直接源自于朱光潜对欧洲近代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本文依次分析了温克尔曼、歌德、华兹华斯、黑格尔与尼采等人的思想对朱光潜形成"静穆"观念的影响与作用,探究了这一观念的理论资源与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静穆 德国古典美学 华兹华斯 尼采
下载PDF
“热烈”与“静穆”的背后——鲁迅与朱光潜论争的美学、文化根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1,共8页
1935年,朱光潜在《中学生》杂志发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一文,高度称赞钱起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认为它在“静穆”里抵达了永恒,就如同华兹华斯的《独刈女》一样,又如同陶渊明的诗歌一样。... 1935年,朱光潜在《中学生》杂志发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一文,高度称赞钱起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认为它在“静穆”里抵达了永恒,就如同华兹华斯的《独刈女》一样,又如同陶渊明的诗歌一样。古希腊人把“静穆”看作是诗歌的极境。“静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陶渊明浑身都是静穆,所以他是伟大的诗人。为此,鲁迅这年年底写了《“题未定”草(七)》,以其一贯的犀利质疑、反驳朱光潜的“静穆”说,认为朱光潜的“静穆”是以偏概全,没有顾及到诗歌全篇,也没有考虑到陶渊明全部诗歌和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说 朱光潜 文化根源 鲁迅 美学 《中学生》 陶渊明 华兹华斯
下载PDF
从思想资源看京派文学中的“静穆”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朱光潜将"静穆"作为文艺的最高理想,主要接受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心理学、美学两种思想学说。从这个思想资源的角度来看,京派文人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共通性的。德国古典美学所推崇的古希腊文艺精神使京派文人重视文艺作品的表... 朱光潜将"静穆"作为文艺的最高理想,主要接受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心理学、美学两种思想学说。从这个思想资源的角度来看,京派文人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共通性的。德国古典美学所推崇的古希腊文艺精神使京派文人重视文艺作品的表现问题,注重控驭激情、崇尚智慧,讲控驭而非压抑或弃绝,讲智慧而非理智或理性;现代心理学、美学亦引起京派文人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关注直觉、印象、潜意识等文艺心理因素,并形成了主要从心理学、美学角度探讨创作规律、领悟艺术真谛的共同趋向。因此,"静穆"可谓京派的一种重要的审美观念,它使京派文人表现出一种"同源共流"的历史特征,彰显了京派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静穆 审美观念 思想资源
下载PDF
沉厚静穆:中原古代绘画之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同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8-43,共6页
从整体上审视,"沉厚静穆"的美学理念贯穿了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原绘画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格。在五代北宋,中原绘画完成了从"真境"到"诗意"的转换,继而又分化为宫廷的、文人的、民俗的三类不同的... 从整体上审视,"沉厚静穆"的美学理念贯穿了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原绘画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格。在五代北宋,中原绘画完成了从"真境"到"诗意"的转换,继而又分化为宫廷的、文人的、民俗的三类不同的审美趣味。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学术文化、王朝政治,甚至帝王宗亲的个人偏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绘画 沉厚静穆 真境 诗意
下载PDF
“移情”视野中的两种“和悦静穆”之美——以古希腊女神雕塑和中国古代仕女画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寒英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3期79-81,共3页
古希腊女神雕像蕴含着"和悦静穆"之美,中国古代仕女画也给人"和悦静穆"的美感。但这却是两种在精神内涵上大异其旨的美:一为追求"和谐"的自由生命力的迸射,一为追求"中和"的男权等级制度的投... 古希腊女神雕像蕴含着"和悦静穆"之美,中国古代仕女画也给人"和悦静穆"的美感。但这却是两种在精神内涵上大异其旨的美:一为追求"和谐"的自由生命力的迸射,一为追求"中和"的男权等级制度的投影。论其成因,可以从中西不同的哲学背景和中西不同的"移情"观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悦静穆 女神雕塑 仕女画 和谐美 中和美
下载PDF
重彩语言的静穆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体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方争利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与文化特征相一致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色彩观"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重彩绘画喜欢用单纯明快且对比强烈的颜色,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还原,画面色彩多厚重浓烈而又华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浓烈的色彩会... 与文化特征相一致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色彩观"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重彩绘画喜欢用单纯明快且对比强烈的颜色,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还原,画面色彩多厚重浓烈而又华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浓烈的色彩会给人一种喧闹的感觉。其实不然,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追求一种"虚静"状态,因此在传统绘画中体现为一种和谐与单纯。面对中国古代很多经典的重彩绘画作品,往往能让我们在丰富绚丽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静穆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彩语言 静穆 中国传统绘画
下载PDF
静穆的伟大——《世说新语·雅量》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樊露露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8期12-13,共2页
《世说新语·雅量》篇表现了魏晋名士临危不惧、宠辱不惊的超然气度。如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而弹;夏侯玄倚柱作书,霹雳破柱而岿然不动;王衍与人宴饮,遭俗人攻击而不予计较;谢安泛舟海上,风起浪涌而神态安闲。这“静... 《世说新语·雅量》篇表现了魏晋名士临危不惧、宠辱不惊的超然气度。如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而弹;夏侯玄倚柱作书,霹雳破柱而岿然不动;王衍与人宴饮,遭俗人攻击而不予计较;谢安泛舟海上,风起浪涌而神态安闲。这“静穆的伟大”体现了魏晋名士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魄。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是人之常情,但由于气质禀赋、文化修养和人格追求的差异,个人的反应会有强弱缓急之别。以《世说新语·雅量》第三十六则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静穆 解读 魏晋名士 外界环境 人格追求 文化修养 夏侯玄
下载PDF
朝鲜文学对武陵桃源的静穆追寻——以“海左七贤”之李仁老汉诗《游智异山》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钰卓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论及朝鲜文学中的武陵桃源,不得不提及"海左七贤"的核心人物——李仁老,其诗文作品将"武陵桃源"这一主题意象推向朝鲜文学的巅峰。本文通过对其汉诗代表作《游智异山》审美艺术视角的解读,把握其将《智异山青鹤洞... 论及朝鲜文学中的武陵桃源,不得不提及"海左七贤"的核心人物——李仁老,其诗文作品将"武陵桃源"这一主题意象推向朝鲜文学的巅峰。本文通过对其汉诗代表作《游智异山》审美艺术视角的解读,把握其将《智异山青鹤洞记》中对"武陵桃源"的寻觅从记述转为诗语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桃源 李仁老 游智异山 静穆追寻 主题意象
下载PDF
东方“虚静说”与西方“静穆观”之美学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华年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虚静"和"静穆"是东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极力追求的审美意境。两者虽都包含"静"字,但其涵义却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着力于"虚",后者着力于"穆",两者都认为只有做到"静"才能隽永... "虚静"和"静穆"是东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极力追求的审美意境。两者虽都包含"静"字,但其涵义却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着力于"虚",后者着力于"穆",两者都认为只有做到"静"才能隽永含蓄、达到永恒之美。东方"虚静说"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并要求作品达到"物我交融"、"以天合天"的意境之美;西方"静穆观"则要求创作主体模仿真实,严格遵从美的形式法则、以人工之巧智达到最自然的唯美形式,要求作品体现出崇高与庄严的气息、体现单纯与纯净之美。"虚静说"对中国艺术的审美标准有重要影响,而"静穆观"则成为判定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形式与内涵的重要准绳。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探知东西方古典艺术的异同,从而创作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具国际特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 虚静 静穆 美学比较
下载PDF
静穆中的伟大——丧葬文化下的唐代陵墓雕刻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伟 《艺海》 2008年第5期74-75,共2页
唐代陵墓雕刻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中较为杰出的作品有:高祖献陵的石犀、石虎:太宗昭陵的“六骏”;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无字碑”;睿宗桥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华表:肃宗建陵瑞兽等。现以乾、昭两陵... 唐代陵墓雕刻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中较为杰出的作品有:高祖献陵的石犀、石虎:太宗昭陵的“六骏”;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无字碑”;睿宗桥陵的石狮、瑞兽、瑞禽和华表:肃宗建陵瑞兽等。现以乾、昭两陵为代表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雕刻 丧葬文化 唐代 静穆 时代精神 武则天 无字碑 石狮
下载PDF
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
13
作者 王本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4,共6页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声音中,隐藏着颇值得读者重视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叙述者的声音也引导着读者去领会隐含作者对于人物的态度及相应的价值判断,表达了作者对新的历史时期父权制之下妇女命运的深远忧虑和对"文化人"身份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说 鲁迅研究 生存体验 朱光潜 批评 诞辰 纪念 趣味
下载PDF
静穆: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论陶渊明的主导人生
14
作者 王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由探讨古代文人出仕与隐逸的两种生存方式入手 ,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 ,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 ,笔者认为陶氏的主导人生及其人生理想是将静穆作为其生存方式 ,而静穆人生包含着四重内涵 ... 由探讨古代文人出仕与隐逸的两种生存方式入手 ,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 ,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 ,笔者认为陶氏的主导人生及其人生理想是将静穆作为其生存方式 ,而静穆人生包含着四重内涵 ,即自然、顺化 ;玄心、洞见 ;平淡、冲和 ;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静穆 生存方式 四重内涵
下载PDF
浅议“静穆”与文艺之关联
15
作者 索宇 邓新华 《三峡论坛》 2015年第2期75-78,共4页
"静穆"是朱光潜融汇东西方诗学、美学提出的一种艺术理想境界,与文艺创作有密切关联。"静穆"不仅体现于文学文本中,更是创作主体追求的人格理想,表现为其控驭情感、沉稳平静、超然观世的人生态度。接受心理同样需要... "静穆"是朱光潜融汇东西方诗学、美学提出的一种艺术理想境界,与文艺创作有密切关联。"静穆"不仅体现于文学文本中,更是创作主体追求的人格理想,表现为其控驭情感、沉稳平静、超然观世的人生态度。接受心理同样需要"静穆",读者应以"静穆"之心面对文本,并从中接受"静穆"之净化。因而"静穆"在当代文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 文艺 创作主体 读者接受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
16
作者 肖鹰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34-39,共6页
这篇论文集中探讨朱光潜“静穆”理想观的提出、内涵、及意义。本文指出,朱光潜1933年回国后,直到1949年建国这段时期,把主要精力用在诗学和文学批评。“静穆”则是集中表现朱光潜诗歌美学理想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一方面是朱光潜长期... 这篇论文集中探讨朱光潜“静穆”理想观的提出、内涵、及意义。本文指出,朱光潜1933年回国后,直到1949年建国这段时期,把主要精力用在诗学和文学批评。“静穆”则是集中表现朱光潜诗歌美学理想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一方面是朱光潜长期阅读和品评中国文学的经验总结,一方面也是朱光潜积极吸收包括尼采在内的现代西方美学思想的结果。这个时期,正逢中国8年抗战和3年内战,朱光潜在战争的边缘坚持着他的美学实践,并且标举“静穆”的艺术理想。在这里,表现了艺术与战争、美学与政治的矛盾。本文意在于揭示这个矛盾在朱光潜美学历程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美学 诗学 静穆
下载PDF
静穆与狂放——解读西方两大文化基因
17
作者 王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3-4,共2页
本文揭示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本质特征,从横向与纵向的不同视角对两者作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者始终是引领西方文化的源泉与动力,特别是酒神精神的历史角色,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不无关系。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都面临着文化危... 本文揭示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本质特征,从横向与纵向的不同视角对两者作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者始终是引领西方文化的源泉与动力,特别是酒神精神的历史角色,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不无关系。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都面临着文化危机。对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探讨不仅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背景,同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也具有参考意义。这种参照会让人们以清醒的头脑,看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不可或缺,走出文化的迷失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穆 狂放 日神 酒神 西方文化
下载PDF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新论争中的几个问题——纪念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
18
作者 钟优民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19,共6页
新论争中的几个焦点:批“静穆”说者是“极个别人”还是论坛主流;鲁迅是否认可“静穆”是陶诗特点;“平和”与“静穆”是否“语异而意同”;朱氏“静穆”说失误何在,朱氏对鲁迅批评是否服气;陶学研究领域健康学风的培植。
关键词 鲁迅 朱光潜 平和 静穆 学风
下载PDF
静穆子实堂
19
作者 王馨荣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48,62,共2页
百年前的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其建筑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西方建筑形式特征。建校初期的建筑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代表,讲究比例,追求形式的风格特征。东吴大学稍后一些建筑上的装饰元素则逐渐简化,形式趋向简洁... 百年前的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其建筑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西方建筑形式特征。建校初期的建筑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代表,讲究比例,追求形式的风格特征。东吴大学稍后一些建筑上的装饰元素则逐渐简化,形式趋向简洁单纯。虽然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独特面貌,但从总体上来说j}常注意相互之间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格 静穆 维多利亚时期 东吴大学 苏州大学 形式特征 风格特征
下载PDF
静穆气度 儒雅风范——葛鸿桢书法及其新著《明代吴门法帖导临》评述(摘录)
20
作者 苏金成 《书画世界》 2014年第2期93-93,共1页
我喜欢江南,是因为喜欢江南的水,水能把我的心灵与江南的一切融合为一。江南的水是平缓而安静的,能让我感受到至柔则刚,就像葛鸿桢先生给我的印象。我初见葛鸿桢先生是2005年在古城金陵我主持召开的“现代书法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 我喜欢江南,是因为喜欢江南的水,水能把我的心灵与江南的一切融合为一。江南的水是平缓而安静的,能让我感受到至柔则刚,就像葛鸿桢先生给我的印象。我初见葛鸿桢先生是2005年在古城金陵我主持召开的“现代书法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先生的形象、言语与举止都是那么平静与儒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儒雅 气度 静穆 摘录 法帖 明代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