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郭烁 张峰 +2 位作者 杨彦平 任莉 户宪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留置股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留置股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利伐沙班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下肢肿胀,促进凝血、纤溶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腘静脉入路治疗 利伐沙班 血液透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下载PDF
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置入术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尹随 吴昊 +4 位作者 陈立如 彭雷 胡耶基 林庆 徐全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输液港置入术的病人104例,包括颈内静脉入路55例(A组)、锁骨下静脉入路49例(B组),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病例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导管长度、术中、...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输液港置入术的病人104例,包括颈内静脉入路55例(A组)、锁骨下静脉入路49例(B组),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病例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导管长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A组、B组穿刺时间分别为(8.84±3.10)分钟和(11.22±3.86)分钟,出血量分别为(12.64±5.63)ml和(15.71±7.07)ml,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0和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耗时较短,成功率较高,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适用,应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入路 锁骨下静脉入路 输液港
下载PDF
经颈静脉入路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一例
3
作者 丁建东 徐荣丰 +6 位作者 张晓黎 丁秀霞 陆新健 陆启同 赵振 章晓国 马根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59-763,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上市的自膨胀式TPVR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群的疾病特征。股静脉为常用入路,但在下腔静脉闭塞或髂股静脉弯曲/阻塞时,难以经股静脉入路,手术难度增大。作者报告国内首例经颈静脉入路的Venus P-Valve治疗病例(由于下腔静脉变异,直接延续奇静脉汇到上腔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入路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 肺动脉瓣反流 重度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
4
作者 孙阳阳 杨振兴 +2 位作者 万定 黄德俊 李宗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20-221,共2页
1病例资料52岁男性,因间断头痛3个月伴右眼视物模糊、结膜充血1周于2020年7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双眼视力、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左眼运动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头颅CTA显示右侧颞部头皮下静脉、眶上静脉、右眼上静脉增粗,右眼眼肌肌腹较左... 1病例资料52岁男性,因间断头痛3个月伴右眼视物模糊、结膜充血1周于2020年7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双眼视力、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左眼运动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头颅CTA显示右侧颞部头皮下静脉、眶上静脉、右眼上静脉增粗,右眼眼肌肌腹较左侧增粗,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DSA示右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供血动脉主要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分支和脑膜中动脉分支,向同侧眼上静脉和海绵间窦引流(图1A、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海绵窦区 血管内治疗 静脉入路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周圣军 章建飞 +2 位作者 李先如 曾亿勇 蔺志清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1期2003-200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患者,其中女性47例,男性24例,年龄范围为21~77岁,... 目的探讨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患者,其中女性47例,男性24例,年龄范围为21~77岁,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静脉入路途径,并使用Onyx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瘘口完全闭塞,栓塞术后所有颅内杂音均消失,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出现眼睑下垂加重8例,眼球活动障碍5例,眼部症状均在随后6个月随访过程中缓解。结论经静脉入路使用Onyx胶结合弹簧圈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 静脉入路 ONYX胶 弹簧圈 疗效
下载PDF
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适应证及解剖基础 被引量:28
6
作者 褚建国 孙晓丽 +6 位作者 黄鹤 徐晓明 朴龙松 吕春燕 孙鹏 杨淑慧 刘姝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存在解剖异常时 ,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 ,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基础 ,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 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存在解剖异常时 ,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 ,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基础 ,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 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分流术。静脉曲张出血 5 2例 ,难治性腹水 12例 ,等待肝移植 1例。结果  6 5例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均获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 ,1年内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常规TIPS。结论 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TIPS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结果提示由于肝内分流道曲度较小 ,1年内支架初步开通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段下腔静脉入路 静脉 肝内门体分流术 适应证 解剖基础 肝移植
下载PDF
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国新 何建新 +2 位作者 李国英 龚志华 文艳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4月共对123例PDA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其中采用动静脉双入路法46例,采用单静脉入路超声法77例。动静脉双入路法通过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观察PDA的形... 目的探讨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4月共对123例PDA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其中采用动静脉双入路法46例,采用单静脉入路超声法77例。动静脉双入路法通过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观察PDA的形状、最窄内径及术后分流情况,作为选择封堵器大小的依据及即时疗效评价手段。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法通过心脏超声观察PDA的形状、最窄内径及术后分流情况,作为选择封堵器大小的依据及即时疗效评价手段。术后3 d、1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心脏超声。结果 118例患者采用初次选择的封堵器手术成功,4例换用更大型号的封堵器后手术成功,1例换用更小型号的封堵器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与动静脉双入路法相比,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法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无需使用对比剂;手术成功率与前者无差别。结论单静脉入路超声导引封堵治疗PDA是一种较好的简化封堵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 静脉入路 超声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姜除寒 吴中学 +8 位作者 刘爱华 李佑祥 杨新健 张友平 张静波 姜鹏 吕明 贺红卫 尹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43-345,348,共4页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静脉入路 颅前窝底 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引流静脉 DAVF 颅内出血 血管内治疗 特殊亚型
下载PDF
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7
9
作者 姜除寒 吴中学 +8 位作者 刘爱华 贺红卫 李佑祥 杨新建 张静波 姜鹏 张友平 史万超 尹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评价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有效性。方法 :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到达患侧海绵窦 ,用GDC或EDC ,游离弹簧圈 ,真丝线段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 ,同时闭塞瘘口。面静脉插管困难者 ,在下颌角附... 目的 评价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有效性。方法 :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到达患侧海绵窦 ,用GDC或EDC ,游离弹簧圈 ,真丝线段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 ,同时闭塞瘘口。面静脉插管困难者 ,在下颌角附近切开皮肤显露面静脉 ,直视下穿刺面静脉放置相应导管 ,再经眼上静脉到达患侧海绵窦并将其填塞。结果 :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对 14例、16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 ,其中 5例为外伤性、直接CCF(A型 ) ,经动脉途径球囊栓塞后复发 ,或微弹簧圈栓塞未能成功 ,或经岩下窦入路未能成功 ,9例为自发性、间接CCF(D型 8例 ,C型 1例 )。 13例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途径 ,1例通过直视下面静脉穿刺。 11例栓塞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瘘消失 ,2例残留低流量的岩下窦引流 ,另有 1例在微导管进入面静脉后 ,面静脉痉挛闭塞 ,未能继续进行栓塞治疗 ,造影仍见瘘存在 ,但眼静脉出现明显的造影剂滞留。 1例A型CCF在球囊栓塞后出现外展神经麻痹 ,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栓塞后亦无改善。因面静脉痉挛闭塞未能栓塞成功者 ,于术后即感眼部症状加重 ,但第 2天感症状缓解 ,术后第 2 1天症状明显改善 ,造影检查发现瘘口已经消失 ,术后 1个月患者眼部症状完全消失。其他病例在栓塞术后眼部症状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静脉眼上静脉入路
下载PDF
多静脉入路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栓后综合征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柏骏 曲乐丰 +4 位作者 职康康 高志伟 吴永发 王亮 金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2-766,731,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静脉入路的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海长征医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54例下肢DVT和PTS患者,其中下肢DVT39例,PTS15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5~72... 目的评价不同静脉入路的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海长征医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54例下肢DVT和PTS患者,其中下肢DVT39例,PTS15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62±12)岁。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根据下肢深静脉顺行静脉造影检查情况,选择性采用4种静脉入路行导管直接溶栓术(CDT)、经皮穿刺球囊扩张(PTA)和支架成形术,其中经股静脉入路12例、胭静脉入路27例、大隐静脉入路9例、小隐静脉入路6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肢检查、凝血功能检测和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或)静脉造影检查。结果1例PTS患者因导线和导管无法穿过阻塞的髂静脉而导致治疗失败;余53例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8.1%(53/54)。行CDT治疗的39例DVT患者的深静脉管腔通畅情况为3级15例(38.5%),2级19例(48.7%),1级5例(12.8%);治疗后19例患者静脉造影检查示深静脉狭窄,同期行PTA治疗,其中15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不明显的患者再行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15枚。14例PTS患者行PTA、支架成形术,共置入支架18枚。53例患者共植入自膨式支架33枚,均经静脉造影检查示狭窄段解除,静脉通畅,且支架在位良好。5例患者行CDT后出现穿刺处或牙龈少量渗血,溶栓治疗结束后自行停止;1例患者行CDT后出现腹股沟穿刺点血肿,行加压包扎和溶栓药物减量后血肿逐渐消退。53例治疗成功的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2±1.4)个月。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死亡和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示血管通畅良好51例;1例左下肢DVT患者行CDT后2周左下肢小腿DVT形成,调整苄丙酮香豆素钠的剂量并予继续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栓消失;1例PT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1年发生支架远端狭窄,但无临床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多种静脉入路为DVT和PTS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入路选择,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入路。胴静脉入路较为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入路血管腔内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坤 杨新建 +3 位作者 吕明 李佑祥 姜除寒 吴中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3-195,共3页
目的总结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11例,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 目的总结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11例,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4例。结果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14例,残留少量眼上静脉引流1例(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残留瘘口消失)。术后眼部症状加重1例,经对症治疗术后6d症状逐渐改善;展神经麻痹1例,自行恢复。随访3~2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Onyx经静脉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海绵窦 静脉入路栓塞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弹簧圈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那世杰 王斌 +3 位作者 王毅 杨咏波 孙剑涛 黄玉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岩下窦入路10例,经面静...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岩下窦入路10例,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2例。单独应用Onyx 8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4例。结果①治疗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闭塞10例,少量残留2例。单独应用Onyx栓塞治愈6例,好转2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7%,无加重或死亡病例。②2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3例术后出现眶部疼痛。③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32个月,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静脉入路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确实,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栓塞 治疗性 海绵窦区 静脉入路
下载PDF
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CTV/A成像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信友 魏淼 +2 位作者 王思杭 黄文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静脉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angiography,CTV/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男49,女60)后经DS... 目的:探讨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静脉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angiography,CTV/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男49,女60)后经DSA确诊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7例(男25,女32)、B组52例(男24,女28)。A组采用双侧大隐静脉(膝关节下方)对比剂入路,B组采用双侧足背静脉对比剂入路。2组均行对比剂团注追踪触发扫描,A组监测腹主动脉,B组监测下腔静脉。三维容积重组(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3D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多种后处理方式显示动静脉压迹和迂曲开放侧支。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分别从图像质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对比度(直接征象)和侧支显示率(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①迂曲的盆腔静脉、马尾静脉丛、腹壁侧支显影率:A组>B组(58.14%vs. 13.95%,P<0.001),双下肢曲张静脉网显影率:A、B组无明显差异(98.83%vs. 96.51%,P=0.312)。②血管密度:下腔静脉主干:A、B组无统计学差异[(354.07±26.49)HU vs.(303.59±30.57)HU,t=11.57,P<0.001],髂动脉主干:A组>B组[(177.28±14.95)HU vs.(74.24±13.49)HU,t=47.45,P>0.001]。③对比剂涡流发生率:A组<B组(23.26%vs. 62.79%,P<0.001)。④CTV/A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确诊率:A组>B组(93.6%vs.10.22%,P<0.001)。结论:双侧大隐静脉入路下肢CTV/A成像检查清晰展示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提高了图像质量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入路 CTV/A 静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佑祥 姜除寒 吴中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估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rrow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入路栓塞6例,经... 目的评估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rrow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入路栓塞6例,经两种入路栓塞1例(双侧瘘)。12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4例虽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少许岩下窦的引流(2例为眼静脉入路者)和翼丛引流(2例)。1例面静脉-眼静脉入路,插管过程中面静脉痉挛,手术失败,患者在5d后自发症状缓解,7d后动脉造影显示CCF已自愈。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特别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效果确实,操作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静脉入路 栓塞
下载PDF
静脉入路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3 位作者 陈光忠 詹升全 林晓风 周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VF)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CDAVF20例,均经静脉途径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栓塞后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经对症... 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VF)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CDAVF20例,均经静脉途径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栓塞后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经对症处理后痊愈。随防3个月~1年,20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应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C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 静脉入路 ONYX胶 弹簧圈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8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占伟 罗刚 +2 位作者 喻坚柏 余文运 劳一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别经股静脉-岩下窦、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直接开放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可控微弹簧圈和ONXY胶等多种栓塞材...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别经股静脉-岩下窦、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直接开放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可控微弹簧圈和ONXY胶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7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消失。1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翼丛引流,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行压颈治疗后症状消失。栓塞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头痛伴呕吐及外展神经麻痹,1周后缓解。5例患者术后随访3~26个月症状未见复发,其中4例均于术后3月复查DSA未见异常,1例残留瘘口的患者术后6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残留瘘口消失。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海绵窦 静脉入路 栓塞
下载PDF
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屈振 李玉成 +3 位作者 陈宇翔 蔡辉华 段云飞 陈学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47-749,共3页
目的分析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59例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行鞘内阻断,24例行鞘外阻断,其中51例联合... 目的分析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59例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行鞘内阻断,24例行鞘外阻断,其中51例联合Pringle阻断(15+5)min,最多阻断5次,累计75 min,22例解剖第二肝门联合肝静脉预阻断。手术时间为(155.8±71.3)min,术中出血50~600 mL,术中输血2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肝静脉修补5例,发生CO_(2)栓塞4例。术后胆漏4例,胸腹水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出血、肝衰病例,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9±5.4)d。结论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下肝切除技术安全可行,术中准确定位、暴露肝静脉走行是为关键,断肝过程应避免肝静脉损伤和气体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入路 腹腔镜手术 肝切除术 静脉出血
下载PDF
742例左右上肢静脉入路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林敏 李秋梅 +1 位作者 范育英 郭少燕 《护理学报》 2012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指导PICC置管时对左右侧上肢的选择,提高置管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实现人文关怀。方法回顾性分析742例(左侧311例,右侧431例)上肢PICC患者置管后异位、机械性静脉炎、皮疹、感染以及堵管、断管、裂管和脱管的情况,比较左右上... 目的指导PICC置管时对左右侧上肢的选择,提高置管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实现人文关怀。方法回顾性分析742例(左侧311例,右侧431例)上肢PICC患者置管后异位、机械性静脉炎、皮疹、感染以及堵管、断管、裂管和脱管的情况,比较左右上肢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左上肢PICC患者置管后无发生堵管、裂管和脱管,局部感染率为1%;右上肢发生堵管、裂管和脱管共6例,局部感染率3.5%,两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置管后异位、机械性静脉炎和皮疹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上肢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右上肢;PICC置管术肢的选择,应打破以右侧手臂为首选的传统观念。建议在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情况的基础上,顺应患者的生活习惯,选择非惯用手,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安全感,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静脉入路 左侧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眶上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立健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iovenous fistula,CSDAVF)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Kim等报道CSDAVF约占所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64%。CSDAVF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视力进行性下降、颅内杂...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iovenous fistula,CSDAVF)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Kim等报道CSDAVF约占所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64%。CSDAVF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视力进行性下降、颅内杂音、搏动性耳鸣、头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海绵窦区 眼上静脉 静脉入路 栓塞术
下载PDF
单纯股静脉入路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国新 何建新 龚志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79-258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单纯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简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18例PDA患儿术前通过经彩超在胸骨旁、锁骨上窝及左高位等切面多次测量PDA最小宽度,取平均值获得PDA最小内径,以此作为选择封堵器的依据,...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单纯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简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18例PDA患儿术前通过经彩超在胸骨旁、锁骨上窝及左高位等切面多次测量PDA最小宽度,取平均值获得PDA最小内径,以此作为选择封堵器的依据,然后单纯穿刺股静脉,在超声及X线监测下完成封堵治疗。结果 116例封堵成功,其中4例更换过封堵器,成功率约98.3%。15例患儿术后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全部消失。1例出现溶血,经治疗4 d后恢复正常。除3例患儿股静脉穿刺点出现瘀斑外,其余患儿未发生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下单静脉入路封堵治疗PDA适用于儿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在条件合适的儿童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 静脉入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