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早期静脉动脉溶栓治疗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凌素连 陈琼珍 +2 位作者 方金菊 阮贞 李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4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在早期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中改良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121例在早期静脉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6 h内)使用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57),对... 目的:分析在早期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中改良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121例在早期静脉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6 h内)使用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改良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与家属满意度、28 d Barthel指数、m RS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入院至溶栓时间分别为(54.6±10.5)min和(93.2±20.4)min(P<0.05),NIHSS评分下降分别为(5.38±0.63)和(2.80±1.13)分(P<0.05)。试验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28 d 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中应用改良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动脉溶栓 改良护理模式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杨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11-0114,共4页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80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80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各组40例,对最终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相比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干预后,NIHSS高、ADL评分低的为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前提下,提供早期预警评分干预,能够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情绪,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风险管理+预见性护理效果
4
作者 丁莉 杨红丽 李开芳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7-0180,共4页
研究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使用风险管理和预见性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其中10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实验组(n=50,常规护理... 研究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使用风险管理和预见性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其中10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实验组(n=50,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将患者肢体能动性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下肢能动性得到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和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恢复能动性,对患者的生活起到提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风险管理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常成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 单纯静脉溶栓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与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谢烨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探究确诊急性脑梗死这一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主要分析综合护理。方法 有4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2020.4(起始)-2023.4(终止),一组20例,是常规护理;一组20例,是综合护理;称呼不同,前者对照组,后者观察组。结... 探究确诊急性脑梗死这一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主要分析综合护理。方法 有4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2020.4(起始)-2023.4(终止),一组20例,是常规护理;一组20例,是综合护理;称呼不同,前者对照组,后者观察组。结果 心理状态、疾病指标、预后的组别比值都是(P<0.05)。结论 确诊急性脑梗死这一疾病后,第一时间提供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提高治疗期间的护理,首选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心理状况、疾病指标与预后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研究疾病 急性脑梗死 综合护理 心理状况 疾病指标 预后情况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并发脑疝1例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慧 杨红燕 陈金花 《护理与康复》 2018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总结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并发脑疝的急救与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的观察与护理,脑疝的急救与护理,做好去骨瓣解压术+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并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 总结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并发脑疝的急救与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的观察与护理,脑疝的急救与护理,做好去骨瓣解压术+颅内压探头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并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45d的住院治疗,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脑疝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钢 曹黎明 蔡晓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95-9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为58岁男性,急性起病,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不清1h”于2015-07—09 16:2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如厕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表现为上肢不能持物、下肢不能站立,伴言语不清及头昏,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视... 1临床资料患者为58岁男性,急性起病,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不清1h”于2015-07—09 16:2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如厕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表现为上肢不能持物、下肢不能站立,伴言语不清及头昏,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及双影、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 急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
下载PDF
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摘要)
9
作者 邓鹤秋 周训森 +5 位作者 董杏芳 胡光友 廖艳群 刘国栋 刘诗民 杜衡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TING组 1 6例 ( B组 )。入院后均即刻给予水溶性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肝素钠等常规术前处理。A组静脉溶栓治疗为天普洛欣 1 5 0万 U1 2例 ,思凯通 1 5 0万 U3例 ,开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 3.5± 1 .2 ) h,90~ 1 2 0 min后开始介入治疗 ;B组入院后 ( 1 .2± 0 .3) h方开始介入治疗。 A、B两组均于 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用χ2 或 t检验方法对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 1 )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 IRA)、植入支架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两组可比。 ( 2 )首次造影 IRA再通率 A组溶栓治疗显著高于 B组的自发性再通 ( P<0 .0 5 )A、B两组介入治疗后 (为 1 0 0 %达 TIMI3级血流 )显著高于 A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治疗 (为 66.7%达TIMI 2~ 3级血流 ,P <0 .0 1 ) ;两组 PTCA/STENTING成功率分别为 1 0 0 % /93.3%与 1 0 0 % /93.8%。 ( 3)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 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 AMI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妙泉 黄华锰 陈连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取栓后的血管再通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静脉与动脉血管再通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72 h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可使血管尽快再通,减少取栓次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 抽吸取栓 支架取栓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下载PDF
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敏 张婉 +1 位作者 薛楠 孙莉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研究组NIHSS、SF-36、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术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风险管理的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预见性护理 脑卒中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亚妮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5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106例经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106例经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采用临床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心态,缓解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 心理状况 预后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敏 刘馨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1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经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经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其神经损伤,提升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鄢仕强 陈林 +2 位作者 周海涛 许刚 胡明才 《西南军医》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40例),分别使用相应的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病死率、再出血风险以及治疗前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应用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与直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19例(73. 07%)、END10例(38. 46%)、3个月mRS评分(2. 73±1. 78)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29例(72. 50%)、END13例(32. 50%)无明显差异(P>0. 05),3个月mRS评分(1. 90±1. 46)明显降低(P<0. 05);与直接动脉取栓组出血3例(11. 54%)及死亡1例(3. 84%)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出血6例(15. 00%)及死亡2例(5. 00%)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疗效优于直接动脉取栓,且没有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动静脉途径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梗死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成虎 施海彬 +2 位作者 刘圣 周春高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经不同途径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成年毕格犬24条,随机分为对照组、r-Sak动脉组、r-Sak静脉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模型,栓塞后5h(静脉3h)行脑血管造影观...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经不同途径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成年毕格犬24条,随机分为对照组、r-Sak动脉组、r-Sak静脉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模型,栓塞后5h(静脉3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被栓塞的左颈内动脉通畅情况,继而经成功栓塞的左颈内动脉或股静脉于30min内注入r-Sak行溶栓治疗(r-Sak组:r-Sak10000u/kg;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治疗后30、60和120min分别测定凝血指标并再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栓塞血管的再通情况,24h内对犬作行为学观察,24h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溶栓后2h对照组、r-Sak动脉组和r-Sak静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0.0%、93.3%和37.5%,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完全再通的比率分别为0%、60%和6.7%;血管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于动脉组明显高出静脉组(P<0.05)。r-Sak两组对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无明显差异。24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强的血栓溶解作用,动脉途径给药比静脉法更能有效溶解脑内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葡激酶 溶栓 动脉静脉途径 脑栓塞 急性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军初 王水珠 +1 位作者 黎庆 席海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9期3455-3456,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直接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治疗...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直接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4.29%,稍低于对照组的95.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两组治疗1年后LVEF升高,LVEDD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8%,与对照组的1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联合补救PCI治疗效果更好,其可提高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联合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丰 洪士聪 刘吉良 《医学综述》 2017年第3期524-527,共4页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溶栓药物的研发,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静脉溶栓药物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再通率,新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大样...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溶栓药物的研发,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静脉溶栓药物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再通率,新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动脉溶栓的应用受一定限制,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溶栓治疗有颅内出血、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应用需严格遵守适应证及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静脉-动脉序贯溶栓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和磁共振及血管造影
18
作者 李通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5期180-180,共1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早期诊断的特点,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的价值和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总结MRI、MRV、DS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4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早期诊断的特点,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的价值和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总结MRI、MRV、DS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4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发病时间4个月~10年,无明确病因,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19例经MRI、MRV确诊,5例MR显示正常再经DSA确诊。本组10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窦溶栓术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另14例发病>1个月行抗凝术,8例完全恢复,6例明显好转,mRS≤1分,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V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予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窦溶栓术,有完全恢复症状和体征机会,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造影 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溶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风险干预与精细化预见护理措施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艳 董思斯 +2 位作者 韩洪乐 刘君君 刘玉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4495-4498,共4页
目的探究风险干预与精细化预见护理措施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采取... 目的探究风险干预与精细化预见护理措施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盲选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前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风险与精细化预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AS、SDS、并发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风险与精细化预见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值得临床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干预 精细化预见护理 脑卒中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心理状态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姚茂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36-39,共4页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摸索。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拔70例展开研究,时间范围在2020年12与~2021年12月,分组根据入院的顺序(先后)决定,35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患者选为常规组,另35例的治疗方式...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摸索。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拔70例展开研究,时间范围在2020年12与~2021年12月,分组根据入院的顺序(先后)决定,35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患者选为常规组,另35例的治疗方式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两组疗效的评价指标主要是针对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以及mRs评分,统计两组的总疗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统计患者的NIHSS及mRS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改善效果更优些,与常规组有差异性(P<0.05);Barthel指数的治疗前后比较,在前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再比较两组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也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可见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更高些,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且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的患者(97.14%)更高,在不良反应上,研究组的患者更低(2.85%),将此两项指标与常规组的患者作比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将静脉溶栓桥接动脉作为首要选择,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也能保障安全性,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而改善其神经缺损功能,不仅如此,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较前明显升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