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er静脉吻合器用于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胜 陈颖 +9 位作者 李琳 陈嘉莹 汤立晨 陈嘉健 杨犇龙 余科达 沈镇宙 邵志敏 俞培荣 吴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3-1085,1089,共4页
目的评估Coupler静脉吻合器用于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及时效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完成45例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根据吻合静脉血管是否使用Coupler吻合器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28例)和Cou... 目的评估Coupler静脉吻合器用于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及时效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完成45例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根据吻合静脉血管是否使用Coupler吻合器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28例)和Coupler组(17例),比较两组重建手术总时间、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时间,以及因皮瓣循环危象需要手术解救的例数和皮瓣存活率。结果在即刻重建病人中,Coupler组手术总时间较手工吻合组短[(7.1±0.3)h vs.(8.6±0.2)h,P<0.05)];所有病人中,Coupler组皮瓣缺血时间明显缩短[(69.3±3.4)min vs.(81.5±3.7)min,P<0.05)];Coupler组血管吻合时间(包括动、静脉吻合时间)也显著缩短[(47.9±3.3)min vs.(68.5±3.8)min,P<0.05)]。皮瓣循环危象发生率手工吻合组为10.7%(3/28),Coupler组为5.9%(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出现1例部分皮瓣坏死。结论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手术中,与传统吻合技术比较,运用Coupler吻合器进行静脉吻合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该技术易于掌握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重建 游离皮瓣 静脉吻合器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彦 金伟东 +3 位作者 周达新 黄国倩 张峰 葛均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1,F0004,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 目的:通过外科方法建立膜部/干下室间隔缺损(VSD)的动物模型。方法:6只成年草狗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左侧垫高45度卧位,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在胸腔内心超大血管短轴定位后,用改良的打孔器进行穿刺,经心超检查证实和测定最大分流速度和压力。结果:3只狗建模成功,2只建立了膜部室缺的模型,1只为干下室缺,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最大分流速度1.8~4.0m/s,跨室缺压差为42~51mmHg,肺动脉压力为25~29mmHg。结论: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心超定位后用外科手术方法成功建立狗膜部/干下VS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
下载PDF
心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英文)
3
作者 周达新 管丽华 +4 位作者 王晓彦 王宜青 黄国倩 葛均波 诸骏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7-1760,共4页
背景:膜部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比较复杂,进行封堵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最佳干预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目的: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建立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设计:动物造模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背景:膜部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比较复杂,进行封堵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最佳干预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目的: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建立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设计:动物造模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草狗6只,雌雄不拘,从上海市实验动物中心购置。实验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为美国St.Jude公司产品,并对其进行改良即将其头部的塑料外壳成分削平、薄,也可把塑料外壳削短,使通过荷包进右室穿刺室间隔时阻力减少。Philips Sonos 5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由美国菲利普公司生产,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5~3.5MHz。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生物级别:BSL2级)。将6只草狗麻醉后,取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对室间隔穿刺,制备室间隔缺损。实验中动物处置符合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要求。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周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室间隔缺损位置、最大分流速度,跨室间隔缺损处压差,肺动脉压力。结果:成活的3只草狗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模型并进入结果分析。采用超声诊断仪于术后1周测得2只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1只为膜部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mm。测得室间隔缺损处最大分流速度为1.8~4.0m/s;跨室间隔缺损处压差42~51mmHg;肺动脉收缩压23~29mmHg。结论: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打孔器对室间隔穿刺可成功建立嵴内型/膜部室间隔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 室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医学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