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回流曲线用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影响的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凌 杨惠钊 +6 位作者 明建青 李杰敏 温振杰 陈军 张明 林钦汉 周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用静脉回流曲线解读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清远市人民院ICU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记录入组患者给药前基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利... 目的探讨用静脉回流曲线解读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清远市人民院ICU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记录入组患者给药前基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利尿剂、洋地黄等),同时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静脉滴注24 h的给药方式按负荷剂量静脉推注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记录重组人脑利钠肽给药前0 min及给药后30 min、3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中心静脉压(CVP)、平均体循环充盈压(Pmsf)、静脉回流阻力(RVR)、外周血管阻力(SVR)、每博变异率(SVV)。利用收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各项指标绘制静脉回流曲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给药前0 min比较,给药后30 min的CO增加,S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给药后3 h的CO、CVP增加,RVR、S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给药后30 min比较,给药后3 h的CVP增加,MAP、Pmsf、R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静脉回流曲线显示,随着CVP的不断增加,给药前0 min,治疗后30 min、3 h患者的CO不断降低。结论给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提高其CO,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循环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实现;后期外周循环阻力影响减弱,但RVR降低,从而增加静脉回流,增加患者的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回流曲线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排血量
下载PDF
静脉回流曲线解读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研究进展及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建凌 杨惠钊 +6 位作者 明建青 李杰敏 温振杰 陈军 张明 林钦汉 周海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回流曲线解读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研究进展及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回流曲线解读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研究进展及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IL-6、CRP、TNF-α等炎性因子的变化。记录患者两条静脉回流曲线之间输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前后SV、CO、CI、EF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V、CO、CI、EF、Pms、PRA、R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V、CO、CI、EF均高于对照组,Pms、PRA、R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回流曲线比较清晰地解读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使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回流曲线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