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肺静脉增强CT结构特征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1
作者 彭新华 吕传国 +2 位作者 张珂 顾庆春 薛春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6期415-421,共7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2021年6月103例NVAF患者肺静脉CT增强检查和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将患... 目的探讨左心房-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2021年6月103例NVAF患者肺静脉CT增强检查和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53例与无血栓组50例。分析两组肺静脉CT增强结构特征,包括肺静脉开口直径、同侧上下肺静脉间夹角,左心房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高径、左心耳的开口长径及深度,左心房中部CT值、左心耳开口处及最深部CT值及其相应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每位患者D-二聚体指标。采用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因素诊断左心耳血栓的价值。结果103例NVAF患者中,男62例,女41例,平均(67.17±5.32)岁。血栓组较无血栓组左侧肺静脉夹角较小(P=0.047),左心房各径线(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P=0.042、0.024、0.001)及左心耳开口长径较大(P<0.001);左心房中部SNR(P=0.003)、左心耳开口处及深部的CT值及SNR(P=0.053、0.006、0.01、0.044)、左心耳开口处CNR较小(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P=0.747)、各肺静脉开口直径(P=0.464、0.284、0.702、0.159)、右侧上下肺静脉夹角(P=0.252)、左心耳深度(P=0.888)、左心房内CT值(P=0.156)均无显著差异(P>0.05)。D-二聚体有统计学差异(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开口长径是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ROC曲线分析当左心耳开口长径为22.5 mm时,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96.0%。结论NVAF患者左心耳开口长径增大、左心房各内径增大、左心耳开口处CT值降低、D-二聚体升高,对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均有一定的风险预测价值,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要低于其余各项,其中左心耳开口长径(22.5 mm)可作为独立风险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左心耳 静脉CT增强
下载PDF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勤莲 喻建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行CT静脉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进行CT静脉增强检测,观察与评价患者身体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120...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行CT静脉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进行CT静脉增强检测,观察与评价患者身体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全身耐受性为佳者112例,大部分患者对该药剂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安全评价上,所有患者均呈轻度反应,持续时间较为短暂,且在后期复查时自行消失。结论在CT静脉增强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重度不良反应,适用于CT静脉增强检查环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增强 碘佛醇 非离子型对比剂
下载PDF
术后腰痛患者的静脉增强CT扫描检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甲 路继科 《新疆医学》 199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腰痛 静脉增强 CT扫描
下载PDF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胜军 吴丽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CT静脉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行CT静脉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碘佛醇用量为80~100 mL,注射速度为3~6 mL/s,均在增强扫描前2 h及增强扫描后即刻、扫... 目的探讨CT静脉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4例行CT静脉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碘佛醇用量为80~100 mL,注射速度为3~6 mL/s,均在增强扫描前2 h及增强扫描后即刻、扫描后1 h、48 h对生命体征记录,观察注射部位,检查心电图,在增强扫描前2 h和增强扫描后48 h,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及肾功能检查,且在增强扫描时及扫描后即刻、扫描后15 min、1 h、48 h等不同时间段对不良反应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碘佛醇注射后,全身耐受优良率为100%,有潮红及热感7例,占8.3%;轻度不良反应1例,占1.2%,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CT静脉增强扫描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不良反应率居较低水平,具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增强扫描 非离子型对比剂 碘佛醇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融合的手掌静脉增强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娄梦莹 袁丽莎 +2 位作者 刘娅琴 万雪梅 杨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6-1182,共7页
针对掌脉轮廓不清晰,图像对比度低、亮度低,进而导致识别性能降低的现象,提出一种自适应融合的手掌静脉增强方法。首先,基于暗原色先验(DCP)去雾算法,根据掌脉图像变异系数自适应选择去雾系数,得到DCP增强图像,并且基于部分子块重叠直... 针对掌脉轮廓不清晰,图像对比度低、亮度低,进而导致识别性能降低的现象,提出一种自适应融合的手掌静脉增强方法。首先,基于暗原色先验(DCP)去雾算法,根据掌脉图像变异系数自适应选择去雾系数,得到DCP增强图像,并且基于部分子块重叠直方图均衡(POSHE)算法得到POSHE增强图像;然后,将图像分为16个子块,依据图像灰度均值与标准差确定各子块权重;最后,根据各子块权重对DCP和POSHE增强图像进行自适应融合,得到最终增强图像。该方法既保留了DCP算法在增强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同时不引入明显噪声的优点,又保留了POSHE算法在增强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同时不损失局部细节的特点;同时,两者的自适应融合既解决了DCP图像阴影部分掌脉缺失现象,又削弱了POSHE产生的块效应。在对两个公开库和自建库分别进行的实验中,三个数据库的等错误率分别为0.000 4、0.047 2、0.057 9,识别率分别为99.98%、94.27%、92.05%。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图像增强方法相比,该方法降低了等错误率,提高了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静脉图像增强 暗原色先验 部分子块重叠直方图均衡化 分块 自适应融合
下载PDF
一种非矩形指体区域静脉图像Gabor滤波增强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瑶 陈刘奎 李作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7-61,共5页
在手指静脉图像Gabor滤波增强过程中,手指轮廓处会有过强响应而抑制静脉纹路的增强。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将该非矩形指体区域拉伸为矩形,进行Gabor滤波增强,再逆拉伸,使其恢复到原指体形状,保持原有静脉纹路的分布形状,便... 在手指静脉图像Gabor滤波增强过程中,手指轮廓处会有过强响应而抑制静脉纹路的增强。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将该非矩形指体区域拉伸为矩形,进行Gabor滤波增强,再逆拉伸,使其恢复到原指体形状,保持原有静脉纹路的分布形状,便于后期的特征提取和匹配识别。传统方法是直接截取一块矩形区域进行滤波操作,易造成局部有效静脉信息缺失,而此新方法则保留了指体内的所有静脉纹路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拉伸整体指体区域再进行Gabor滤波,最后进行逆拉伸,实现了像素级配准,提升了静脉的视觉效果,保留了完整的纹路信息,突出了Gabor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增强 非矩形区域 GABOR滤波 区域拉伸
下载PDF
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5 位作者 申炜 黄丽轩 韦洁勤 卢平明 潘洋洋 尹家瑜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3D-CE-MRV)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采用高分辨3D-CE-MRV成像行大脑浅静脉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高分辨3D-CE-MRV成像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 目的探讨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3D-CE-MRV)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采用高分辨3D-CE-MRV成像行大脑浅静脉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高分辨3D-CE-MRV成像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效能。结果34例患者检查均获得成功,高分辨3D-CE-MRV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5.6%,95.6%,94.1%。多平面重组重建矢状面可见大脑中浅静脉分别与Trolard静脉及Labbé静脉吻合;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斜矢状面可见静脉血管显示饱满,信号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斜冠状位可见静脉血管走行自然,信号强,显示清晰。结论高分辨3D-CE-MRV能提供高质量的大脑浅静脉图像,可为神经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 大脑中浅静脉 Trolard静脉 Labbé静脉 静脉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组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毅红 施金英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3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螺旋CT增强病人的图像质量及造影副反应进行观察与对比,其中,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105例,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增强73例。结果: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效果与高压注射器增强... 目的:探讨螺旋CT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螺旋CT增强病人的图像质量及造影副反应进行观察与对比,其中,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105例,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增强73例。结果: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效果与高压注射器增强效果相当。结论:螺旋CT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廉价、简单、易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手推双通道静脉增强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单次屏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技术及初步应用体会
9
作者 靳二虎 梁宇婷 +3 位作者 马大庆 陈步东 张艺 付亚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 探讨单次屏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3D DCE MRP)技术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受检者行常规轴位T1W,T2W成像后,进行冠状位3D DCE MRP,连续扫描3组数据,对感兴趣区血管的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评价图... 目的 探讨单次屏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3D DCE MRP)技术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受检者行常规轴位T1W,T2W成像后,进行冠状位3D DCE MRP,连续扫描3组数据,对感兴趣区血管的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评价图像质量,分析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情况和有无侧支循环形成。扫描前经静脉快速注射钆喷酸葡胺20~30ml。结果 39例门静脉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1例血管图像模糊。20例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3~5级分支均显示良好,门静脉高压症可出现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增宽、门静脉栓塞、肝内门静脉分支级数减少、脾静脉迂曲增粗以及侧支血管形成。结论3D DCE MRP是了解门静脉系统结构的可靠方法,可用于肝脏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肝脏疾病 静脉造影术 单次屏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中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及护理配合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翠莲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4期271-272,共2页
本文拟通过对120例使用专用的防磁双筒高压注射器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3D dynamic congtrast-enhanced MR portography,3D DCE-MRP)患者的结果分析,探讨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门静脉造影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并对其使... 本文拟通过对120例使用专用的防磁双筒高压注射器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3D dynamic congtrast-enhanced MR portography,3D DCE-MRP)患者的结果分析,探讨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门静脉造影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并对其使用过程中的要点和护理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7年11月以来行3D DCE-MRP检查的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20~73岁,平均52岁。排除经实验室证实肾功能不好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 护理配合 DYNAMIC 血管成像 资料搜集 患者 肾功能
下载PDF
一种近红外静脉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杨刚 徐学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9-203,216,共6页
针对如何提高中医针灸和西医穿刺的精度问题,项目通过近红外(INR)成像设备的可视化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静脉图像特征提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向Gabor滤波器的静脉图像增强与分割方法,构筑静脉信息研究模型。解决了近红外(NIR)光成像设... 针对如何提高中医针灸和西医穿刺的精度问题,项目通过近红外(INR)成像设备的可视化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静脉图像特征提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向Gabor滤波器的静脉图像增强与分割方法,构筑静脉信息研究模型。解决了近红外(NIR)光成像设备采集到的静脉图像出现对比度低、视觉模糊等缺陷,以及将各方向增强后的静脉图像的融合问题,并利用马尔可夫随机场分割,获得了满意的静脉信息研究模型,为完善中西医结合模式提供了可行手段,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图像增强 静脉穿刺 针灸 GABOR滤波器 马尔可夫随机场(MRF)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原因分析及干预
12
作者 刘翠莲 黄利华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9期1119-1119,1121,共2页
为了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CT增强扫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而对比剂是不可缺少的显影剂,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百分之五十患者需要注射碘对比剂而静脉外渗是注射碘对比剂的主要并发症之... 为了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CT增强扫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而对比剂是不可缺少的显影剂,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百分之五十患者需要注射碘对比剂而静脉外渗是注射碘对比剂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比剂外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损伤,它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可以从轻微的皮肤反应到严重的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症。为了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以取得造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对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风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对比剂外静脉外渗损伤机制 对比剂外渗原因 干预.
下载PDF
高分辨率3D CE-MRV联合3D T1增强在SEEG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13
作者 高薇 毕永峰 +4 位作者 叶明 吴超 王中 虞正权 陈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3D CE-MRV联合3D T1增强在SEEG手术计划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对计划行SEEG手术的12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定制的MRI检查,利用iplan软件制定手术计划,共植入89根电极,分析手术结果。结果:12例患者共89根电极...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3D CE-MRV联合3D T1增强在SEEG手术计划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对计划行SEEG手术的12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定制的MRI检查,利用iplan软件制定手术计划,共植入89根电极,分析手术结果。结果:12例患者共89根电极均顺利植入,术后未发生出血。其中包括2例岛叶癫痫的患者。结论:高分辨率3D CE-MRV有助于寻找无血管通道,3D T1增强有助于了解针道所经过的脑组织结构,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准确地制定手术计划,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电图 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 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并发症
下载PDF
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评估效果
14
作者 黄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38-0141,共4页
分析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栓的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4年1月本院86例疑似左心耳血栓的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与TEE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 分析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栓的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4年1月本院86例疑似左心耳血栓的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与TEE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方面,第2期CT较第1期CT高(P<0.05);左心耳口短径与长径方面,血栓组较无血栓组高(P<0.05)。结论 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清楚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
下载PDF
4D-CE-MRA与3D-PC-MRV在颅内静脉成像的应用比较
15
作者 钱小建 严循成 +1 位作者 姜艳丽 肖志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1期1864-1865,1877,共3页
目的 比较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4D-CE-MRA)与三维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成像(3D-PC-MRV)在颅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行磁共振MRV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4D-CE-MAV和3D-PC-MRV检查,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对脑深浅静脉及各静... 目的 比较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4D-CE-MRA)与三维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成像(3D-PC-MRV)在颅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行磁共振MRV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4D-CE-MAV和3D-PC-MRV检查,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对脑深浅静脉及各静脉窦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将每位患者的评分进行累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4D-CE-MRA的评分均值为17.5833分,B组3D-PC-MRV的评分均值为16.6667分,4D-CE-MRA检查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3D-PC-MRV,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D-CE-MRA检查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3D-PC-MRV检查,4D-CE-MRA可以作为颅内静脉磁共振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静脉成像 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 三维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成像
下载PDF
微电脑控制专用CT增强注射器在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思霞 植伟科 庄伟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8期102-103,共2页
我院CT室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1089例患者在应用专用CT增强注射器时CT增强扫描的临床体会。本组病例中男697例,女392例。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80岁,平均年龄53.5岁。55~70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最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42... 我院CT室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1089例患者在应用专用CT增强注射器时CT增强扫描的临床体会。本组病例中男697例,女392例。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80岁,平均年龄53.5岁。55~70岁年龄段患者作CT增强检查最多,占CT增强总人数的42.5%。1089例病人中随访除穿刺部位局部渗漏23例、上肢肿胀1例外,无空气栓塞,无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微电脑控制专用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的正确性、可靠性是较为理想的。指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严谨的管道排气,正确的编程,适当的造影剂注入量、流量及总量的计算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注射器 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 造影剂 护理
下载PDF
1例动脉迂曲综合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
17
作者 王芳 邵剑波 +3 位作者 郑楠楠 姚红莉 王玲 刘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迂曲综合征(ATS)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的1例ATS临床及MSCTA资料。结果 MSCTA表现为主动脉的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明显瘤样扩张,降主动脉(DAD)穿膈处迂曲延长呈S型,主肺动脉(MPA)... 目的探讨动脉迂曲综合征(ATS)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的1例ATS临床及MSCTA资料。结果 MSCTA表现为主动脉的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明显瘤样扩张,降主动脉(DAD)穿膈处迂曲延长呈S型,主肺动脉(MPA)瘤样扩张,双肺动脉明显狭窄,主动脉弓分支细长、扭曲。结论 ATS的MSCTA表现具有一定的显著性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迂曲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增强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库兴氏综合征
18
作者 韩风平 李国忠 +1 位作者 王宁 张学新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10期1-2,共2页
垂体康兴氏综合征也称库兴氏病(Cu—Shing’s Disease)。1986年我科在省内开展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获得成功后,不断总结经验,为开展选择性切除垂体ACTH腺瘤治疗库兴氏病创造了条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7年4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库兴氏... 垂体康兴氏综合征也称库兴氏病(Cu—Shing’s Disease)。1986年我科在省内开展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获得成功后,不断总结经验,为开展选择性切除垂体ACTH腺瘤治疗库兴氏病创造了条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7年4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库兴氏病2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兴氏病 库兴氏综合征 海绵间窦 内分泌学检查 静脉增强扫描 玻璃样变性 内分泌检查 症状体征 病理检查 脑脊液鼻漏
下载PDF
基于边缘检测加权引导滤波的指静脉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7
19
作者 曹伟 王华彬 +2 位作者 石军 余锐 陶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针对基于引导滤波的指静脉图像增强算法不能突出静脉纹理细节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检测加权引导滤波算法。通过计算指静脉图像的边缘算子幅值,对引导滤波中固定的规整化因子进行惩罚,分别得到了静脉纹理区域和平滑区域的自适应规... 针对基于引导滤波的指静脉图像增强算法不能突出静脉纹理细节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检测加权引导滤波算法。通过计算指静脉图像的边缘算子幅值,对引导滤波中固定的规整化因子进行惩罚,分别得到了静脉纹理区域和平滑区域的自适应规整化因子,从而使滤波器具有更好的边缘保护特性。该算法在降低噪声的同时,能保留并突出图像更多的静脉纹理细节。在国内和国外两个数据库上,对基于边缘检测加权引导滤波与基于引导滤波的两类指静脉图像增强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在时间复杂度不变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错误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静脉图像增强 边缘检测算子 加权引导滤波 静脉识别
原文传递
腰椎静脉丛三维增强MR静脉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鞠蓉晖 李松柏 +5 位作者 孙文阁 戚喜勋 李延亮 李春魁 徐娅莎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3-859,共7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AIVV)的宽度范围。观察腰椎静脉系统在各种疾病情况下的表现。方法89例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MRV检查,其中62例为正常志愿者。分别观察不...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AIVV)的宽度范围。观察腰椎静脉系统在各种疾病情况下的表现。方法89例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MRV检查,其中62例为正常志愿者。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各个腰椎节段的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测量AIVV的宽度。观察各种疾病时椎管内、外静脉的表现。结果除L1和L2水平的左右吻合静脉外,其他各个节段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40岁以下组(P<0.05)。AIVV平均宽度从L1-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VV全部显示的42例正常志愿者中,AIVV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范围在(3.9±0.6)mm-(7.9±1.2)mm;各种疾病时,AIVV可表现为正常、受压、移位或扩张。结论 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AIVV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能够显示各种病变时椎静脉相应改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椎静脉的临床意义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静脉 三维增强MR静脉成像 脊柱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