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延迟旋转造影和三维重建的岩下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仕凤 黄理金 +4 位作者 黄伟佳 张晓斌 康晓雨 郭鸿华 姚黎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研究造影中岩下窦的形态及岩下窦开口与颈内静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行延迟旋转造影的患者46例(78侧),其中32例行双侧造影,14例行单侧造影。综合侧位造影、三维静脉旋... 目的研究造影中岩下窦的形态及岩下窦开口与颈内静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行延迟旋转造影的患者46例(78侧),其中32例行双侧造影,14例行单侧造影。综合侧位造影、三维静脉旋转造影及双容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78侧岩下窦,按形态学分类为:单纯管型35侧(45%),单纯丛型10侧(13%),混合型30侧(38%),岩下窦未见3侧(4%);按岩下窦开口位置分为:高位(岩下窦开口于寰椎横突上缘以上的颈内静脉)55侧(71%),中位(岩下窦开口于寰椎横突上缘至第2颈椎横突上缘的颈内静脉)12侧(17%),低位(岩下窦开口于第2颈椎横突上缘以下的颈内静脉)3侧(4%),岩下窦开口于椎静脉丛5侧(6%),岩下窦未见3侧(4%)。32例行双侧造影的患者中,双侧岩下窦的形态和开口位置完全对称者3例(9%),不完全对称12例(38%),不对称17例(53%);开口位置不对称者23例(72%)。结论基于延迟旋转造影及三维重建的岩下窦不显影率较低,岩下窦形态及其至颈内静脉开口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下窦 颈内静脉 静脉延迟旋转造影 三维重建 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