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氯普胺在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汝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1期2433-243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中甲氧氯普胺的应用价值及对造影剂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放射科接受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共25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中甲氧氯普胺的应用价值及对造影剂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放射科接受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共25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对比研究。根据患者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中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容量均为125例。对照组造影检查中不使用甲氧氯普胺,而实验组使用。对比两组造影检查结果中的不良显影发生率情况及对造影剂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经对比两组造影检查情况后,实验组均顺利实施造影检查,且均获得有效造影,故实验组造影成功率及不良显影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造影剂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13.60%),P<0.05(=12.8161,P=0.0003)。结论:非压迫性低张静脉肾盂造影中,应用甲氧氯普胺有效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风险,确保患者可顺利接受造影扫描且有助于检查中显影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压迫低张静脉肾盂造影 造影剂 过敏不良反应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放射治疗癌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开明 曲磊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癌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先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末后,采用^60Co前后对穿照射,总剂量为40~60Gy/4~6周(综合组)。对照组16例患者行单纯放疗。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CR10例,PR4例总缓解率为5%,平均... 目的:探讨癌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先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末后,采用^60Co前后对穿照射,总剂量为40~60Gy/4~6周(综合组)。对照组16例患者行单纯放疗。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CR10例,PR4例总缓解率为5%,平均缓解期11个月;综合组18例患者CR16例,PR2例,总有效率为100%,平均缓解期22个月。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与放射治疗结合,可使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症状迅速消失,瘤体缩小加快,与单纯放疗相比,疗效高,缓解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放射治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3D-CE-TOF-SPGR对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兴荣 贵丹 +4 位作者 陈军 向海波 陈华东 黄治华 邱妮妮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560-565,共6页
探讨3D-CE-TOF-SPGR序列在诊断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且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检查的198例中7例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并与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所见进行对照,其... 探讨3D-CE-TOF-SPGR序列在诊断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且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检查的198例中7例静脉性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并与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所见进行对照,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例、面肌痉挛2例。MRTA包括3D-FIESTA、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颅神经受压与责任静脉血管3D-FIESTA序列显示1例、3D-TOF-SPGR序列显示1例、3D-CE-TOF-SPGR序列显示6例,独立应用3D-CE-TOF-SPGR序列显示能力最佳(6/7,85.71%)。因此,MRTA成像技术中,3D-CE-TOF-SPGR序列能清楚显示目标颅神经及相应颅神经受压的静脉性责任血管,对指导临床MVD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静脉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蒲雲飞(综述) 李秀娟 王海洋(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485-1489,共5页
髂静脉压迫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下肢DVT,多出现于左下肢。下肢DVT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其并发症的危害性不仅仅在于造成住院死亡的常见可预防原因之一,也是许多潜在远期病的诱发因素,因而对... 髂静脉压迫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下肢DVT,多出现于左下肢。下肢DVT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其并发症的危害性不仅仅在于造成住院死亡的常见可预防原因之一,也是许多潜在远期病的诱发因素,因而对于髂静脉压迫性下肢DVT的认知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而髂静脉压迫性下肢DVT形成后及时正确诊治,对于血栓形成后的预防血栓扩大也至关重要。血管外科结合介入、科学科技的研究发展,就滤器置入、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可回收滤器取除等腔内手术对于血管外科医生来说都不陌生。对髂静脉压迫性下肢DVT的各种腔内治疗进行充分了解,有助于这种类型患者的一站式腔内治疗思维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治疗思维的建立以及临床技术的成熟运用,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患者依从性,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和对患者的创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下肢深静脉血栓 腔内治疗 溶栓 一站式治疗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静脉压迫的处理(附29例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3 位作者 徐晓利 许骏 李放 刘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静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 ̄2006年3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22例面肌痉挛病例,29例(6.9%)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有静脉通过,其中8例(1.9%)确认为责任动脉压...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静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 ̄2006年3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22例面肌痉挛病例,29例(6.9%)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有静脉通过,其中8例(1.9%)确认为责任动脉压迫之外并存静脉压迫。责任静脉处理方法:电凝后切断7例,将静脉充分游离后以Teflon棉垫开1例。另外21例(5.0%)由于静脉不是责任血管,未予处理。结果29例病人术后即刻有效率100%,治愈28例(96.6%),另1例即刻未治愈而于术后3周延迟治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复发病例。与静脉处理有关的术后并发症:轻-中度面瘫、听力下降伴耳鸣2例,随访期间均好转,暂时性单纯耳鸣1例,一过性轻度面瘫1例。结论特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与面神经出脑干区责任动脉压迫并存的静脉性压迫应电凝后切断,方能彻底减压;但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静脉性压迫均合并动脉性压迫,且为次要压迫因素时,静脉不会单独对面神经出脑干区构成压迫;在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之间通过的静脉不是责任血管,可不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部单侧痉挛 静脉性压迫
下载PDF
非压迫性静脉尿路造影体会(附120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巴拜克尔.吾布力 阿布力孜.买买提 李九智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4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非压迫性数字X线机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120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其中年老体弱患者70例,存在腹部疾患不宜行加压式静脉肾盂造影患者20例,30例行传统静脉肾盂造影显影效果不佳患者。结果;在12... 目的::探讨非压迫性数字X线机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120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其中年老体弱患者70例,存在腹部疾患不宜行加压式静脉肾盂造影患者20例,30例行传统静脉肾盂造影显影效果不佳患者。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双侧肾盂肾盏显影108例,一侧肾盂肾盏显影12例,30例行传统静脉肾盂造影显影不佳患者再次行非压迫性静脉尿路造影,其中双侧肾盂肾盏显影良好患者26例,一侧肾盂肾盏显影患者4例。结论:非压迫性数字X线机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年老体弱、存在腹部疾病或传统静脉肾盂造影显影不佳患者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输尿管结石 压迫静脉尿路造影
下载PDF
非压迫性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外科应用
7
作者 杨河江 张志江 +1 位作者 黄惠 努尔 《新疆医学》 2005年第4期94-95,共2页
静脉尿路造影是泌尿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检查是下腹部两侧加压固定,压迫两侧输尿管,阻止肾内含有造影剂的尿液流入膀胱.由于压迫的不适,一部分病人不能完成检查,另一部分特殊病人限制检查,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我院自2000年3月~2... 静脉尿路造影是泌尿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检查是下腹部两侧加压固定,压迫两侧输尿管,阻止肾内含有造影剂的尿液流入膀胱.由于压迫的不适,一部分病人不能完成检查,另一部分特殊病人限制检查,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对大部分静脉尿路造影的病例,实行非压迫性静脉尿路造影,经对200例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外科 泛影葡胺 X线检查
下载PDF
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附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漆松涛 朱蔚林 张喜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静脉压迫的处理及结果。对静脉压迫的处理采取细小静脉予以电凝阻断,岩上静脉复合体分支可部分阻断,保留主干;全程解剖分离血... 目的探讨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静脉压迫的处理及结果。对静脉压迫的处理采取细小静脉予以电凝阻断,岩上静脉复合体分支可部分阻断,保留主干;全程解剖分离血管压迫后予以Teflon围套式包裹三叉神经。结果静脉压迫可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全程;33例中22例既有静脉压迫也有动脉责任血管,11例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其中3例为无名静脉.8例为靠近Meckel’S腔的岩上静脉复合体;岩上静脉复合体按其引流模式分三种类型;微血管减压术后有效率为100%,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术后主要并发症是三叉神经和小脑功能障碍,但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结论岩上静脉复合体是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责任静脉,静脉压迫无论是主要还是次要压迫因素时,均需要妥善处理,对三叉神经充分有效减压。微血管减压术避免了遗漏静脉压迫,减少了复发.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稍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静脉性压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