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long subcutaneous jugular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LSJICC)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选取行LSJICC的患者146例作为试验组,行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long subcutaneous jugular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LSJICC)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选取行LSJICC的患者146例作为试验组,行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导管使用时间和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JICC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路径,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患者静脉给药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患者静脉给药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PICC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long subcutaneous jugular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LSJICC)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选取行LSJICC的患者146例作为试验组,行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导管使用时间和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JICC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路径,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文摘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患者静脉给药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PICC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