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格列酮对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路东 李世康 +4 位作者 蓝志存 霍天明 黄强信 张觉宇 彭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7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3mg·kg^-1·d^-1)的PIO或盐水灌胃,1周后行自体右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术,术后持续给药2、4周后取静脉旁路血管...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3mg·kg^-1·d^-1)的PIO或盐水灌胃,1周后行自体右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术,术后持续给药2、4周后取静脉旁路血管。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内膜增厚情况,western bolt检测ERKI/2激活情况。体外培养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IO明显减少术后2周[(8.56±1.64)μm对(25.44±0.89)μm,P〈0.01]和4周[(10.51±1.47)μm对(35.69±1.07)μm,P〈0.01]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厚度,抑制ERK1/2活性。PIO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PIO能有效抑制静脉旁路血管术后内膜增生,可能与其下调ERK1/2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膜 细胞增殖 静脉旁路血管 吡格列酮
原文传递
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
2
作者 刘长城 于文渊 +2 位作者 李振峰 陈端端 顾承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性。方法获取长度约3 cm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颈外静脉36段和颈内动脉6段。静脉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血管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0、1、2、3、4、5 min。上述所有血管片段行...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性。方法获取长度约3 cm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颈外静脉36段和颈内动脉6段。静脉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血管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0、1、2、3、4、5 min。上述所有血管片段行生物力学测试和病理学检测。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为交联组(12例)和未交联组(12例)。模型饲养4周后获取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行病理学检测,评估其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交联后静脉外膜胶原纤维的纤维密度显著增加。延长交联时间逐渐增加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的硬度,且在高应变区(应变率1.4~1.8),交联3 min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力学曲线与颈动脉相似。4周后,所有模型兔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均通畅。与未交联组比较,交联3 min组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显著降低[(78.83±9.02)μm对(140.19±19.90)μm,(43.75±5.05)μm对(58.35±8.61)μm,P<0.01]。结论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增强了兔颈静脉的机械强度,抑制了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内膜增生 戊二醛交联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医用化学胶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戴龙圣 高铭鑫 +3 位作者 于文渊 李波 顾承雄 于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探讨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200例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目的 探讨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200例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为三支病变,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喷胶组和未喷胶组,各100例.喷胶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在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表面喷涂医用化学胶.未喷胶组: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18年6月随访该200例患者,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近期心绞痛复发症状、近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目前生存状况等.汇总比较所得数据资料.结果 喷胶组随访率96%,未喷胶组随访率92%.与未喷胶组相比较,喷胶组出现胸痛、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23.96%对40.22%,P<0.05),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显著下降(29.17%对55.43%,P<0.05),心因性死亡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下降(1.04%对6.52%,P<0.05),总死亡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下降(4.17%对11.96%,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比例显著下降(9.38% 对21.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喷胶组出现心衰及再发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相对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MACCE为随访终点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喷胶组明显优于未喷胶组.结论 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有益于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为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再狭窄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化学胶 血管外支架 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再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Tp-ec、Tp-e/QT比值与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庞莉 王熙 刘梅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校正Tp-e间期(Tp-ec)、Tp-e/QT比值与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 目的分析校正Tp-e间期(Tp-ec)、Tp-e/QT比值与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的169例患者,其中男113列,女59例;年龄41~79岁,平均(62.58±4.23)岁。纳入标准为CABG后5~7年,因症状复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SVG)再狭窄>50%者。根据旁路移植血管造影狭窄程度分为A组(SVG再狭窄程度50%~70%,105例)和B组(SVG再狭窄程度>70%,64例)。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校正QT间期(QTc)、Tp-ec和Tp-e/QT比值,随访6个月,观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发生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定量评价Tp-ec、Tp-e/QT比值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B组QTc、Tp-ec、Tp-e/QT比值均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ec和Tp-e/QT比值均是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7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p-ec和Tp-e/QT比值均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4、0.457,均P=0.000)。169例患者中随访162例(95.86%),发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25例。经ROC曲线分析,Tp-ec联合Tp-e/QT比值预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GABG后发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AUC为0.924,明显大于单一指标Tp-ec的0.698和Tp-e/QT比值的0.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c、Tp-e/QT比值与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恶性心电生理事件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左主干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狭窄 恶性心电生理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