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间孔周围静脉网络,对室间孔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室间孔显示率为65%(78侧);大脑内静脉(2.13±0.30)mm,100%(120侧);透明隔前静脉(0.69±0.19)mm,100%(120侧);丘纹上静脉(1.47±0.38)mm,98.3%(118侧);脉络膜上静脉(0.40±0.18)mm,82.5%(99侧)。根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为:ⅠA型,24.2%(2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静脉角且紧邻室间孔的后缘;ⅠB型,13.3%(16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的后缘;ⅡA型,45%(54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假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ⅡB型,15.8%(1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假静脉角和室间孔;Ⅲ型,1.7%(2侧),即丘纹上静脉缺如型。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清晰成像室间孔及其周围静脉,结合Mimics技术可构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室间孔与主要静脉汇合点三维空间位置数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型对室间孔区手术入路选择有重大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间孔周围静脉网络,对室间孔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室间孔显示率为65%(78侧);大脑内静脉(2.13±0.30)mm,100%(120侧);透明隔前静脉(0.69±0.19)mm,100%(120侧);丘纹上静脉(1.47±0.38)mm,98.3%(118侧);脉络膜上静脉(0.40±0.18)mm,82.5%(99侧)。根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为:ⅠA型,24.2%(2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静脉角且紧邻室间孔的后缘;ⅠB型,13.3%(16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的后缘;ⅡA型,45%(54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假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ⅡB型,15.8%(1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假静脉角和室间孔;Ⅲ型,1.7%(2侧),即丘纹上静脉缺如型。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清晰成像室间孔及其周围静脉,结合Mimics技术可构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室间孔与主要静脉汇合点三维空间位置数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型对室间孔区手术入路选择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