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摘要)
1
作者 邓鹤秋 周训森 +5 位作者 董杏芳 胡光友 廖艳群 刘国栋 刘诗民 杜衡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 目的 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 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 PTCA/ STENTING组 1 5例 ( A组 )与直接 PT-CA/ STENTING组 1 6例 ( B组 )。入院后均即刻给予水溶性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肝素钠等常规术前处理。A组静脉溶栓治疗为天普洛欣 1 5 0万 U1 2例 ,思凯通 1 5 0万 U3例 ,开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 3.5± 1 .2 ) h,90~ 1 2 0 min后开始介入治疗 ;B组入院后 ( 1 .2± 0 .3) h方开始介入治疗。 A、B两组均于 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用χ2 或 t检验方法对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 1 )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 IRA)、植入支架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两组可比。 ( 2 )首次造影 IRA再通率 A组溶栓治疗显著高于 B组的自发性再通 ( P<0 .0 5 )A、B两组介入治疗后 (为 1 0 0 %达 TIMI3级血流 )显著高于 A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治疗 (为 66.7%达TIMI 2~ 3级血流 ,P <0 .0 1 ) ;两组 PTCA/STENTING成功率分别为 1 0 0 % /93.3%与 1 0 0 % /93.8%。 ( 3)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 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直接冠状动脉 AMI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2
作者 Weav.,WD Sime.,RJ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1998年第5期257-262,共6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 静脉溶栓 急性
下载PDF
直接、延迟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与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比较(摘要)
3
作者 邓鹤秋 周训森 +5 位作者 董杏芳 胡光友 廖艳群 刘国栋 刘诗民 杜衡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3-123,共1页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5 3例分为直接 PTCA/STENTIN...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 /支架植入术 (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5 3例分为直接 PTCA/STENTING组 1 6例 ( A组 )、延迟 PTCA/STENT-ING组 1 7例 ( B组 )、静脉溶栓组 2 0例 ( C组 )。均于入院后即给予相同的常规术前处理 ,B组先采用与C组相同的静脉溶栓治疗 (日本产 Green Cross尿激酶 96~ 1 2 0万 IU) ,3~ 7d(平均 3.5± 1 .2 d)后行延迟 PTCA/STENTING治疗。采用第四军医大学BASE软件包 ,对三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Student- Newman's检验 ,对三组间的计量资料进行 χ2 + t检验两两比较。 结果  ( 1 )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开始介入 /溶栓治疗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植入支架数等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三组可比。 ( 2 )血管再通率A、B两组 ( 1 0 0 % )介入治疗后显著高于 C组 ( 65 % )(P<0 .0 1 ) ,B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再通率与 C组无差异 ;PTCA/STENTING成功率 A、B两组分别为 1 0 0 % /93.8%、1 0 0 % /94.1 %。( 3)介入 /溶栓治疗后心肌酶学峰值 ( CK/CK- MB)出现时间 A组显著提前于 B、C两组 ( P<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远期疗效 近期疗效 AMI 直接冠状动脉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的变化
4
作者 王志民 黄建新 +2 位作者 时均贵 刘延玲 李建蓉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2年第11期815-817,共3页
目的 :通过二尖瓣血流频谱结合肺静脉血流频谱法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心绞痛患者 ,比较手术前后及正常对照组 (32例 )的二尖瓣频谱的 E峰 ,A峰 ,EA比值 ,DT,IVRT,及... 目的 :通过二尖瓣血流频谱结合肺静脉血流频谱法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心绞痛患者 ,比较手术前后及正常对照组 (32例 )的二尖瓣频谱的 E峰 ,A峰 ,EA比值 ,DT,IVRT,及肺静脉的 Vs,Vd,Vs/ Vd,Va。结果 :心绞痛组 PTCA前后的二尖瓣血流参数及肺静脉的 Vs,Vd,Vs/ Vd,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PTCA术后上述指标中只有肺静脉的 V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二尖瓣血流频谱结合肺静脉血流频谱法有助于鉴别二尖瓣血流频谱的伪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 二尖瓣血流 静脉血流 多普勒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 术后
下载PDF
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髂静脉扩张成形时机对导管直接溶栓持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琦琛 李选 +1 位作者 李天润 董国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16-118,126,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髂静脉扩张成形时机对导管直接溶栓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髂静脉扩张成形和导管直接溶栓...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髂静脉扩张成形时机对导管直接溶栓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髂静脉扩张成形和导管直接溶栓的先后顺序,分为导管直接溶栓前扩张髂静脉狭窄(n=14,A组)与导管直接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扩张髂静脉狭窄(n=24,B组)2组,比较溶栓时间、溶栓效果以及扩张局部出血情况。结果 A组溶栓时间(25.79±18.23)h,B组(46.83±23.36)h,差异有显著性(t=-2.891,P=0.006),2组溶栓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时,髂静脉扩张成形在导管直接溶栓之前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溶栓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静脉扩张 导管直接溶栓
下载PDF
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鸿飞 肖占祥 +1 位作者 曾昭凡 戚悠飞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57-161,171,共6页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应用于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6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否...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应用于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6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否接受髂静脉支架植入而分为支架组(213例)和对照组(173例),比较并发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和生活质量CIVID-2评分。结果支架组术后12个月的累积一期通畅率为76.5%,一期辅助通畅率为79.1%,二期通畅率为84.7%,术后12个月瓣膜反流(P=0.013)和下肢DVT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37)。支架组的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PT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2个月:P=0.026;24个月:P=0.014),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12个月:P=0.033;24个月:P=0.006)。结论髂静脉支架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安全性高,瓣膜反流发生率低,支架通畅率高等优点,且能降低中期的PTS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支架 置管溶栓 血管 COCKETT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失败者行静脉溶栓获成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桂艳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5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失败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健 《新疆医学》 2014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7... 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72年就已经被Tambe等报道[1],至今已有40年历史,但直到目前为止对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都不十分清楚.随着冠脉造影的普及,慢血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血管界的重视,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SCF现象最常见于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或术后,但冠脉无病变时发生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处于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血流现象 文献复习 经皮冠脉腔内血管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直接、延迟PTCA/支架植入与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
9
作者 邓鹤秋 周训森 +5 位作者 董杏芳 胡光友 廖艳群 刘国栋 刘诗民 杜衡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支架植入术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AMI患者 53例随机分为直接PTCA/STENING组 1 6例 (A组 ) ,延迟PTCA/STENTING组 1 7例 (B组 ) ,静脉... 目的 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支架植入术 (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AMI患者 53例随机分为直接PTCA/STENING组 1 6例 (A组 ) ,延迟PTCA/STENTING组 1 7例 (B组 ) ,静脉溶栓组 2 0例 (C组 )。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术前处理 ,B组先采用与C组相同的溶栓治疗 ,3~ 7d后行延迟PTCA/STENTING治疗 ,三组间的参数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1 .血管再通率A与B组介入治疗后 (1 0 0 % )高于C组 (65 % ) (P <0 .0 1 ) ;2 .平均住院天数与住院期再发心肌缺血事件A组少于B与C组 ,而B组延迟PTCA/STENTING后无再发心肌缺血 ,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A组高于B与C组 (P <0 .0 1 ) ,B组又高于C组 (P <0 .0 5) ;3 .治疗后 3个月恢复正常生科学研究或工作比率A与B组高于C组 ,半年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A与B组少于C组 (P <0 .0 1 ) ,1年存活率、6个月再狭窄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直接PTCA/STENT ING可作为AMI治疗首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PTCA 延迟PTCA 支架植入溶栓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 AMI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急诊PTCA后患者的心功能和动脉功能评价
10
作者 陈东妹 尹凤英 陈晓敏 《宁波医学》 1999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用超声法评价急诊PTCA与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21例行急诊PTCA术(A组),38例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分别于治疗后2~4周内行超声检查。结果A组患... 目的用超声法评价急诊PTCA与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21例行急诊PTCA术(A组),38例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分别于治疗后2~4周内行超声检查。结果A组患者LVDs减小,EF值明显增高,LVDd、EFV及C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中,前降支病变者50%EF下降,右冠脉病变者全部EF感正常,多支冠脉病变者,绝大部分EF下降。结论急诊PTCA对急性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法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 心功能 动脉功能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
11
作者 周建光 黄亚莉 《医学与工程》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 上腔静脉综合征 发病原因 治疗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上腔静脉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行介入治疗概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义平 张希全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经导管直接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 血管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在深静脉血栓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近况
13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肖湘生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7期80-82,共3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易并发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近年来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全身/局部)、外科手术取...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易并发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近年来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全身/局部)、外科手术取栓等,临床尚无统一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日趋发展,目前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疾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DVT主要病理生理学及发病危险因素,诊断及最新早期诊断,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现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溶栓 血管 下腔静脉滤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静脉疾病
1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2期36-36,共1页
9904225 儿童与成人的冠状动脉瘘:长期观察的25例回顾/Shyam Sunder K R∥Int J Cardiol.-1997,58(1).-47~54 津医情 9904226 伴有动静脉瘘的右冠状动脉动脉瘤/Shimaya K∥Int J Cardiol.-1997,58(2).-192~194
关键词 血管术后再狭窄 动脉 冠状动脉 静脉疾病 冠状动脉 长期观察 斑块破裂 治疗学 血管紧张素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滨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抗凝、系统溶栓和外科手术作为其最主要的传统治疗方式,被大家广为接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一部分DVT患者在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后,溶栓药物很难迅速溶解患者静脉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抗凝、系统溶栓和外科手术作为其最主要的传统治疗方式,被大家广为接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一部分DVT患者在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后,溶栓药物很难迅速溶解患者静脉内的全部血栓,仍然形成了严重的血栓并发症。外科手术取栓及目前新兴的各种介入技术都是清除静脉内血栓的有效方法。而且,单一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技术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在临床中应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综合利用多种腔内微创介入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导管接触性溶栓 经皮血栓抽吸术 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静脉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治疗随访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志禄 白亚琴 张全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观察2000—200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4例,其中62例接受了溶栓治疗,平均年龄为59.3岁,98.4%的患者使用了尿激酶。联合用药包括静脉或皮下注射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静滴硝...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观察2000—200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4例,其中62例接受了溶栓治疗,平均年龄为59.3岁,98.4%的患者使用了尿激酶。联合用药包括静脉或皮下注射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静滴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脂药。76.3%的患者接受了ADP受体拮抗剂,包括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有创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000—2005年的趋势分析提示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口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调脂药的使用正在上升,而溶栓治疗下降。随访期间各种原因死亡率5.8%,致残性中风0.9%,各种原因住院率6.3%。Cox回归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与高尿酸血症、口服β受体阻滞剂、普通肝素和再梗死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开展的不够,特别是老年人和入院较晚者更低。高尿酸血症、普通肝素和再梗死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口服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血管 腔内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瑞杰 胡大一 范洪亮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方法  46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成功再灌注的AMI,其中 2 4例接受溶栓治疗和 2 2例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于发病的 6小时内以动态心电图技术持续2 4小时监测心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方法  46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成功再灌注的AMI,其中 2 4例接受溶栓治疗和 2 2例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于发病的 6小时内以动态心电图技术持续2 4小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并与 1 5例无灌注者进行对比。结果 ①再灌注发生后 ,相应导联ST段迅速下降 ,约 2小时达较低水平 ;同时 ,T波正向振幅进行性降低 ,距再灌注 0~ 2 2 (2 7± 4 5)小时呈现T波倒置并逐渐加深。②再灌注后的 1小时内 ,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 ,6~ 8小时后显著减少。结论 AMI早期再灌注发生后呈现特征性心电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部分阻塞腹主动脉治疗急性脑梗死
18
作者 刘振生 李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1,共3页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所以寻找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动脉及静脉溶栓已被证实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球囊成形、支架置入及应用取栓装置等辅助措施明显提高了急性...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所以寻找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动脉及静脉溶栓已被证实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球囊成形、支架置入及应用取栓装置等辅助措施明显提高了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再通率,但由于时间窗的限制(静脉溶栓为3 h,动脉溶栓为6 h),仅有极少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治疗方法 腹主动脉 阻塞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神经系统 球囊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沈芳 刘康永 孙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是自1996年以来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的药物,但因静脉溶栓...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是自1996年以来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的药物,但因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狭窄(<4.5 h)、大血管再通率低及出血风险限制了rt-PA的使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溶栓治疗率一直很低。近年,相关血管内治疗技术有了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文中就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机械碎栓、支架成形等治疗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机械碎栓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