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鄢仕强 陈林 +2 位作者 周海涛 许刚 胡明才 《西南军医》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40例),分别使用相应的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病死率、再出血风险以及治疗前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应用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与直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19例(73. 07%)、END10例(38. 46%)、3个月mRS评分(2. 73±1. 78)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29例(72. 50%)、END13例(32. 50%)无明显差异(P>0. 05),3个月mRS评分(1. 90±1. 46)明显降低(P<0. 05);与直接动脉取栓组出血3例(11. 54%)及死亡1例(3. 84%)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出血6例(15. 00%)及死亡2例(5. 00%)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疗效优于直接动脉取栓,且没有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动脉 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欢欢 沙振海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原阳县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原阳县...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原阳县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原阳县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治疗7d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可显著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 神经功能 症状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 动脉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靳建华 吕寻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血液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48 h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结论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血液指标 预后
下载PDF
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风险管理+预见性护理效果
5
作者 丁莉 杨红丽 李开芳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7-0180,共4页
研究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使用风险管理和预见性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其中10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实验组(n=50,常规护理... 研究脑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使用风险管理和预见性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其中100例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实验组(n=50,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将患者肢体能动性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下肢能动性得到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和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恢复能动性,对患者的生活起到提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静脉溶栓动脉 风险管理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杨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11-0114,共4页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80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06月我院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80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各组40例,对最终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相比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干预后,NIHSS高、ADL评分低的为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前提下,提供早期预警评分干预,能够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情绪,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静脉溶栓动脉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刘友旺 《大医生》 2024年第16期32-35,共4页
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动静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各38例。动静脉溶栓组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取栓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预后情况。结果 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治疗4周后血管残余狭窄≤30%率均高于动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率低于动静脉溶栓组(均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13.005,P_(时间)<0.001;F_(组间)=9.695,P_(组间)<0.001;F_(交互)=4.972;P_(交互)<0.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机械取栓组治疗2、4周后均低于动静脉溶栓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SE、S100B水平均降低,且机械取栓组均低于动静脉溶栓组;两组患者BDNF、VEGF水平均升高,且机械取栓组均高于动静脉溶栓组(均P<0.05)。结论 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预后情况,提高血管再通率,提高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机械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分析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邢玉波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究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溶栓组与桥接组,各40例。溶栓组运用标准量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 探究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溶栓组与桥接组,各40例。溶栓组运用标准量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在经过30 min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比较两组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7 d、30 d,桥接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桥接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溶栓组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结论 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与溶栓治疗相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动脉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桂英 陈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6期2455-245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情绪状况、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危重患者护理中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改善其情绪状况、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静脉溶栓 治疗 动脉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10
作者 陈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50例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单纯机械取栓组(25例,单一机械取栓治疗)和联合静脉溶栓组(25例,在单纯机械取栓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前循环颅内大动脉的脑血流灌注、脑血管储备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联合静脉溶栓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静脉溶栓组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单纯机械取栓组,90 d全因死亡发生率低于单纯机械取栓组;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V_(max)、V_(min)、Q_(mean)、脑血管储备力(CV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两组患者Rv、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均降低,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而言,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较单一使用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机体的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虽然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但患者死亡率更低,远期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 单纯机械 静脉溶栓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杨霖 陈婷 童玲玲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取栓次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近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75.00%vs.53.57%)、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近期疗效相当,但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可减少取栓次数,且不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 静脉溶栓机械
下载PDF
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毛春春 杨婷 +2 位作者 邓美艳 唐翠玲 彭俐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全面护理在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 全面护理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李延龙 《大医生》 2023年第16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采集病例资料入档,择取符合纳排标准的70例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展开研究,于发病≤4.5 h内实施静脉溶栓,纳入对象根据取...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采集病例资料入档,择取符合纳排标准的70例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展开研究,于发病≤4.5 h内实施静脉溶栓,纳入对象根据取栓方式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单纯动脉内支架取栓)与观察组(予以支架取栓联合抽吸取栓),各纳入3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开通效果、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术后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和术后72 h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实施动脉支架+抽吸取栓技术,相较于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对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可取得更好的血管开通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取栓次数,以取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动脉 颅内血管闭塞 安全性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春林 汪群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溶...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观察至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率与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6.02±1.13)分低于对照组的(7.59±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SE、Lp-PLA2、PON-1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SE水平(9.86±2.71)ng/mL、Lp-PLA2水平(33.65±3.6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21±3.09)ng/mL、(37.73±4.81)ng/mL,PON-1水平(216.73±13.01)U/L高于对照组(203.19±12.4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率、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动脉 血管再通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与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谢烨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探究确诊急性脑梗死这一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主要分析综合护理。方法 有4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2020.4(起始)-2023.4(终止),一组20例,是常规护理;一组20例,是综合护理;称呼不同,前者对照组,后者观察组。结... 探究确诊急性脑梗死这一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主要分析综合护理。方法 有4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2020.4(起始)-2023.4(终止),一组20例,是常规护理;一组20例,是综合护理;称呼不同,前者对照组,后者观察组。结果 心理状态、疾病指标、预后的组别比值都是(P<0.05)。结论 确诊急性脑梗死这一疾病后,第一时间提供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提高治疗期间的护理,首选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心理状况、疾病指标与预后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动脉 研究疾病 急性脑梗死 综合护理 心理状况 疾病指标 预后情况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常成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动脉 单纯静脉溶栓
下载PDF
血清H-FABP、Ang-1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17
作者 吴肖锋 陈丽薇 张浩 《广州医药》 2023年第8期40-4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生成素-1(Ang-1)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80例AIS-L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生成素-1(Ang-1)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80例AIS-L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检测术前血清H-FABP、Ang-1水平,术后随访90 d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7)与预后不良组(n=23)。结果 两组在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侧支循环、术前H-FABP、术前Ang-1方面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心源性梗死型、侧支循环为0~1级、术前H-FABP≥10.0 ng/L、术前Ang-1<5.25 ng/mL是AIS-LVO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H-FABP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728(95%CI:0.368~0.91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68%、58.92%。术前血清Ang-1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773(95%CI:0.592~1.1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35%、63.92%。H-FABP联合Ang-1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854(95%CI:0.652~0.95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18%、71.82%。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AIS-LVO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术前血清H-FABP和Ang-1是具有前景的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管生成素-1 预后评估 静脉溶栓 支架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3 位作者 李静伟 孙力泳 张鸿祺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 支架 支架联合抽吸技术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江爱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6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及≤30%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24 h、3 d、2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RP、IL-6及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CRP、IL-6、NSE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预后良好,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机械 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翔 魏美兰 黄茂枝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运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40例运用神经...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运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40例运用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相较对照组的6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相较对照组更长,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相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7 d、2周神经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取栓可显著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使化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获得改善,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更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介入动脉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