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患者应用PTA及PTS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冯洪涛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PTS)治疗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PTS)治疗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患者110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PTA联合PTS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治疗前后血管通畅情况、PTA联合PTS治疗及患者术后体征。结果110例患者术前患侧肢体均无法顺利进行血液透析,进行介入治疗110例,其中单纯进行PTA患者47例,PTA联合PTS患者63例。治疗1、3个月后无复发患者,6个月时8例进行PTA联合PTS患者复发;治疗前,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133.4±44.1)mL·min^(-1),治疗后1个月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245.1±80.9)mL·min^(-1),治疗后3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235.1±76.5)mL·min^(-1),治疗后6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213.4±70.4)mL·min^(-1),治疗后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血管通畅率为0.0%,治疗后1、3个月患者血管通畅率均为100.0%,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管通畅率为92.7%,治疗后患者血管通畅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患者接受PTA联合PTS治疗后,体征均消失,3个月后5例(7.9%)体征重新出现,6个月后增加至11例(17.5%)。结论在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治疗中,PTA联合PTS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闭塞 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流量
下载PDF
CT静脉造影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小茜 董伟华 +4 位作者 叶朝阳 王智 廖华强 刘士远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静脉造影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临床怀疑中心静脉病变血透患者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内瘘侧上肢肿胀,皮温增高8例患行均行中心静脉介入治疗,术前行前臂及中... 目的探讨术前CT静脉造影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临床怀疑中心静脉病变血透患者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内瘘侧上肢肿胀,皮温增高8例患行均行中心静脉介入治疗,术前行前臂及中心静脉CT造影,在轴位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荡密度投影,重建并记录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将CT静脉造影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CT静脉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3例(1例75%,2例90%),闭塞5例,其中左侧头臂静脉病变2例,在锁骨下病变1例,右头臂静脉病变4例,右锁骨下静脉病变1例:病变范围0.5~2.0 cm,平均1.2 cm,与DSA造影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T静脉造影可以准确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用,为球囊和支架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血液透析 静脉狭窄/闭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