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强 李慎茂 +4 位作者 吉训明 缪中荣 朱凤水 支兴龙 凌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性破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性破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结果2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其中头痛消失18例,视力改善12例;3例症状无改善,出院前22例患者测脑脊液压力正常,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21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树彬 梁志会 +3 位作者 崔进国 田惠琴 李亮 陈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4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4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12~29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6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病程较长的患者残留语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再发生血栓形成和新的神经功能症状。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血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武国德 吉训明 +3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李慎茂 凌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DVST)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11例由 CT、MRI、DSA确诊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皮股动、静脉穿刺给予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规范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患者临床症状戏剧性改善... 目的 探讨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DVST)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11例由 CT、MRI、DSA确诊的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皮股动、静脉穿刺给予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规范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患者临床症状戏剧性改善 ,1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1例无变化 ;术后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机械辅助溶栓患者介入治疗时发生导丝断裂 ;1例机械辅助溶栓后置入支架未成功 ;术中、术后无其它相关并发症发生。出院时临床痊愈 5例 ,显效 3例 ,好转 2例 ,无效 1例。随访 9例患者 3~ 6月无复发。结论 多种介入方法联合治疗 DVST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治疗 DVST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静脉 血栓形成 血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症静脉窦血栓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新宾 范一木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11例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微导管置入静脉窦血栓内,使用尿激酶溶栓。术后2周采用磁共振静脉造影(MRV)评价溶栓后静脉...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11例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微导管置入静脉窦血栓内,使用尿激酶溶栓。术后2周采用磁共振静脉造影(MRV)评价溶栓后静脉窦通畅情况。结果出院前11例患者腰椎穿刺时脑脊液压在200 mmH2O以下,MRV检查证实9例静脉窦主干完全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2例部分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9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改善,2例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应用血管内静脉微导管溶栓治疗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溶栓 产后
下载PDF
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金龙 凌锋 +3 位作者 吉训明 宋庆斌 黄居义 王玉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20例经临床和MRI、MRV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DSA检查,并对其中15例经DSA检查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接触溶栓和机... 目的:探讨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20例经临床和MRI、MRV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DSA检查,并对其中15例经DSA检查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接触溶栓和机械性溶栓,对其中2例静脉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正确应用DSA设备,选择适合图像采集方式,调整C型臂至显示病变的最佳角度,合理调整高压注射器参数,提供清晰的路径图功能,为操作医生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变的诊断、选择适合的介入治疗方法提供帮助。结论:DSA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DSA设备将有助于介入检查和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1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5
6
作者 于伟东 史怀璋 +2 位作者 李杰 缪中容 赵跃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3-62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自2004—03~2006—03收治15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2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3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自2004—03~2006—03收治15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2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3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出院前12例患者腰椎穿刺时颅内压达正常,血管造影或MRV检查证实,12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动脉部分代偿。出院时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都得到改善,其中头痛消失11例,轻度头痛3例,失明1例。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闫庆 王朝华 +1 位作者 魏欣 谢晓东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治疗进展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影像学表现 临床类型 脑血管病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哲 张爱国 吕彦锋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1期3342-3343,共2页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由多种病因所致,是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脑血管病特殊类型。一般多发生于孕产、口服避孕药、外伤、感染等高凝体制的人群,误诊率高达50%。经查MRV或DSA检查证实为颅内静脉...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由多种病因所致,是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脑血管病特殊类型。一般多发生于孕产、口服避孕药、外伤、感染等高凝体制的人群,误诊率高达50%。经查MRV或DSA检查证实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二聚体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疗有重要参考作用并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的一个指标。现将我科应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球囊扩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溶栓 护理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昱云 谷震 +1 位作者 王磊 李亚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5-137,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碎栓及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碎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取栓、溶栓及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至1a.结果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正常,2例症状好转.其中15例3~18月DSA或MRV随访,静脉窦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及侧支静脉回流增多3例,无1例血栓再形成.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联合自体血回收机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良义 陈星宇 +1 位作者 陈中杰 阳清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联合自体血回收机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再通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52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无效或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联合自体血回收机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再通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52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无效或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为单纯组25例和联合组2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血管再痛率、颅内出血发生率、中重度贫血发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联合组中重度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组(3.7%对24%,P<0.05),联合组术后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单纯组(85.1%对60.0%,P<0.05)。单纯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145~195)min对125(110~160)min,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联合自体血回收机完全再通率高,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贫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介入 自体血回收 贫血 抗凝治疗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世红 强彩芹 +2 位作者 范百亚 张海学 杜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经内科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6例患者均行接触性溶栓和机械碎栓,其中2例联合行颈动脉溶栓、1例于溶栓后行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经内科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6例患者均行接触性溶栓和机械碎栓,其中2例联合行颈动脉溶栓、1例于溶栓后行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 14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恢复正常,视乳头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1例患者于2周后复查造影静脉窦主干畅通,3例部分主干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有代偿。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CVST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介入治疗 效果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再通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金玲 赵建华 +4 位作者 时雅辉 梁可可 陈晓阳 田伟贵 刘忠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未通,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组(mRS=0分为完全恢复,mRS 1~6分为不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RS≤2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出院时(18±4)d、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再通率分别是60%、73%、79%和81%。出院第12个月时,完全再通32例(51%),部分再通19例(30%);39例(62%)患者完全恢复,24例(38%)患者不完全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静脉窦未通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40岁(OR=5.995,95%CI:1.195~20.922;P=0.023)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完全再通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通患者(HR=3.17,95%CI:1.8~10.43;P<0.001)。年龄≥40岁、男性、未通是CVS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6.675,95%CI:2.195~8.922;P=0.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通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43,95%CI:0.87~13.472;P=0.11)。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完全再通患者预后好于未通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 被引量:2
13
作者 甄勇 王书祥 +3 位作者 何亮 申林海 闫凯旋 张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患者。GCS 4~9分,平均8.3±2.7分。接受血管内治疗时2例已发生脑疝。由MRI、MRV和/或DSA确诊为CVS...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患者。GCS 4~9分,平均8.3±2.7分。接受血管内治疗时2例已发生脑疝。由MRI、MRV和/或DSA确诊为CVST。均在全麻下行局部破栓结合经微导管静脉窦内局部rt-PA溶栓,术中及术后留置微导管的3~5 d内,每天予rt-PA20 mg。术后结合肝素化及降颅压对症治疗。术后症状随访及MRV随访3 m^2 y。结果 1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GCS评分均恢复到15分,1例情感障碍,2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随访示责任病灶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2例。症状无复发。结论对于重症CVST患者,应用血管内局部破栓结合窦内rt-PA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血管内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有全 刘宁 +5 位作者 陈军 鲁雅琴 杨奎 王颖 陈江君 王天红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3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3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12月,随访12~24月,平均18月。结果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10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冉发生血栓形成和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除了1例患者出现股静脉穿刺部位皮下渗血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振林 赵思蓉 +2 位作者 刘康峰 黄富 肖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4期197-200,共4页
目的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目的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介入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PT、APTT、FBG)、D-二聚体(D-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APTT及F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D、RDW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D-D、RDW水平,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 介入溶栓 抗凝 D-D RDW
下载PDF
动脉介入结合颈内动脉穿刺注入尿激酶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唯 贾战斗 +4 位作者 任翠剑 邓志高 刘福兴 郭艳敏 刘永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7-288,共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3月-2006年7月采用颈内动脉导管直接注射尿激酶,并辅以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的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注射 尿激酶治疗 穿刺注入 动脉介入 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 直接注射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勇 于临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98-99,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6例,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形成的...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6例,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在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3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于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 血管内 介入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涂小平 李慎茂 +1 位作者 朱凤水 吉训明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0-42,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手段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宣武医院自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8例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治疗和局部溶栓治疗,5例患者接受静脉窦置管溶栓合...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手段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宣武医院自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8例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治疗和局部溶栓治疗,5例患者接受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颈内动脉溶栓,5例进行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术后予以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PT及PT值,将INR控制在2.0~2.5。结果出院前19例患者腰椎穿刺时颅内压在150~200mH2O,血管造影或MRV检查证实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8例患者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27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22例头痛消失,3例有轻度头痛,2例视物不清,记忆力下降。1例因产后3周渐进性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经全脑DSA明确为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虽积极予以静脉窦溶栓和碎栓治疗,但因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与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敏 周朋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284-1291,共8页
目的运用询证医学的概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内局部溶栓、机械性碎栓和静脉窦内球囊扩张以及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和抗凝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找出在CVST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及... 目的运用询证医学的概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内局部溶栓、机械性碎栓和静脉窦内球囊扩张以及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和抗凝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找出在CVST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方法中文以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作为文献的主要来源,发表年限1990-01-01至2015-07-01,检索词设置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抗凝治疗物""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英文以Pub Med和MEDLINE数据库为文献检索的主要来源,检索词为"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anticoagulant therapy""interventional therapy""thrombolytic therapy",发表年限为1990-01-01至2015-07-01。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仔细阅读全文以及参考文献,并查找相关的参考文献。纳入文献的全文均为中文或英文,由相同单位或个人针对相同对象所做的研究且不同的期刊都有报道时,纳入其最新和最完整的报道。结果共检索出467篇中文文献和1 035篇英文文献,经筛选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4篇,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累计261例,对照组累计207例,在5个研究结果中,疗效合并灵敏度为0.73(0.69,0.76),合并特异性为0.95(0.91,0.98),比值比为126.67(34.53,464.7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 3,标准误为0.044 3。结论介入治疗比单纯抗凝治疗的有效人数多,抗凝溶栓的综合治疗效果更明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多部分的研究结果。而抗凝溶栓治疗的各个方法中,接触性置管溶栓的有效人数比周围静脉溶栓的人数多且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抗凝治疗物 溶栓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支架取栓碎栓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修辉 李光标 陈光忠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在脑静脉窦血栓取栓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均采用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及取栓治疗,术后予以积极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在脑静脉窦血栓取栓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均采用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及取栓治疗,术后予以积极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PT及PT值,将INR值控制在2.0-2.5。结果:出院前12例患者腰椎穿剌时颅内压在120-200 mm Hg,脑MRV检查证明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及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患者部分再通,皮层和深静脉部分代偿。12例患者中的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的改善,其中10例头痛消失,2例头痛减轻,2例视力减退,2例记忆力下降。结论: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取栓及碎栓治疗中是一种安全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 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 介入治疗 取栓 碎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