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疏通颗粒联合爱脉朗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孟路阳 徐侃 +1 位作者 王松茂 娄尧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1期75-75,共1页
近年来,临床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越来越多,患者肢体常年肿胀,皮肤出现营养性改变,甚至溃疡,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一直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应用脉络疏通颗粒及爱脉朗进... 近年来,临床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越来越多,患者肢体常年肿胀,皮肤出现营养性改变,甚至溃疡,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一直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应用脉络疏通颗粒及爱脉朗进行治疗,观察其对PTS相关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脉络疏通颗粒 治疗方法 爱脉朗 下肢 临床发现 生活质量 综合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倪冷 叶炜 刘昌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继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所导致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约50%的急性DVT患者2年内可发生PTS,5%~10%的患者可发生严重的PTS,如静脉性溃疡[1-2],严重影响DVT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微粉化地奥司明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953-955,共3页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9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奥司明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值、...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9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奥司明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值、血栓溶解效果。记录并收集患者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入院后1个月和3个月,2组VCSS评分经同期相比,差异明显;2组患肢周径均有缩小,治疗组患肢周径缩小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疼痛、乏力及肢体肿胀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粉化地奥司明,对提高静脉功能、减轻下肢水肿、酸痛等不适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好转方面有肯定的疗效,同时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奥司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肿胀
下载PDF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段鹏飞 李晓强 +3 位作者 钱爱民 桑宏飞 朱礼炜 戎建杰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20例,采用球囊扩张左股总及髂静脉狭窄段、置入支架并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方法治疗,其中10例同时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结果:所有病例介入及手术取得成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20例,采用球囊扩张左股总及髂静脉狭窄段、置入支架并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方法治疗,其中10例同时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结果:所有病例介入及手术取得成功.出院时14例肢体肿胀明显缓解,4例轻度肿胀,2例缓解不明显.随访15例(3~24个月),13例肿胀消退,5例足靴区溃疡愈合,2例未愈.结论: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髂静脉病变是以狭窄为主,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治疗.本方法创伤小、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介入 静脉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舒志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超声诊断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患者 治疗 不典型 血流显像 再通 检查 流向 准确
下载PDF
静脉管壁重塑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琳杰 王鹏辉 +3 位作者 杨成昊 崔超毅 陆信武 殷敏毅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716-720,共5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最棘手的长期并发症。许多学者认为,静脉管壁重塑在PTS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DVT形成后的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分子成分3个方面...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最棘手的长期并发症。许多学者认为,静脉管壁重塑在PTS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DVT形成后的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分子成分3个方面对目前的PTS静脉管壁重塑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血管重塑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威利坦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海英 胡莹 +4 位作者 张博 梁靓靓 于飞 李慎贤 陈苏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威利坦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威利坦片,对照组穿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30天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3例,显效14例,进步6... 目的:观察威利坦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威利坦片,对照组穿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30天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3例,显效14例,进步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9例,进步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结论:威利坦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威利坦片 七叶素 娑罗子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系统性防治理念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蕴鑫 陈小丫 +2 位作者 汤迎磊 刘佳 刘建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477-1482,共6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高,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足靴区色素沉着、间歇性跛行、静脉曲张、淤积性皮炎甚至慢性溃疡形成,而溃疡经久不愈会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残疾甚至高位截肢,严...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高,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足靴区色素沉着、间歇性跛行、静脉曲张、淤积性皮炎甚至慢性溃疡形成,而溃疡经久不愈会导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残疾甚至高位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深静脉PTS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重视建立全程性系统防治理念,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于血栓急性期最大程度地进行血栓清除与管腔重塑,给予足量的抗凝药物治疗,辅以压力治疗、功能锻炼及抗炎药物治疗等,术后严密监测,慢性期联合运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等手段,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压力袜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靳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48-1949,共2页
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并被广泛应用,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DVTS)的彩超诊断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老年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与X线静脉造影结果的对照研究,评价彩超对DVTS的诊断与临床分型的价值。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系统评价芪红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10
作者 楚信强 左敬雅 +1 位作者 张婷 马云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芪红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证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自医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PTS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口服地奥司明片;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芪红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证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自医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PTS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口服地奥司明片;观察组口服芪红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2周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变化,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两组治疗12周疼痛、患肢肿胀和皮温升高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周疼痛、患肢肿胀和皮温升高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膝上周径差和膝下周径差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周膝上周径差和膝下周径差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周D-二聚体和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不良反应(6.38%,3/47)少于对照组(21.28%,10/47)(P<0.05)。结论芪红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PTS患者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红通络方 气虚血瘀证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103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刚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患者103例,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口服威利坦,每次0.8g,每日2次;治疗组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内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患者103例,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口服威利坦,每次0.8g,每日2次;治疗组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内服自拟中药汤剂,每次200mL,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下肢周围差改变情况及腘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上15cm处周围差为(2.11±0.28)cm,对照组为(3.11±0.3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下10cm处周围差为(1.01±0.34)cm,对照组为(2.17±0.8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腘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为(1.86±0.51)s,对照组为(2.30±0.2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比单纯使用西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益气除湿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30例
12
作者 鞠上 《江苏中医》 2001年第9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益气除湿法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13
作者 吴志烽 刘春江 +2 位作者 汤小奇 王伟昊 唐黎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703-709,共7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个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下肢PTS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和治疗上,首次患有下肢DVT的患者在两年内发展成下肢PTS的比例高达20%~50%,下肢PTS常表现为受累下肢的慢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个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下肢PTS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和治疗上,首次患有下肢DVT的患者在两年内发展成下肢PTS的比例高达20%~50%,下肢PTS常表现为受累下肢的慢性酸疼、肿胀、疲乏等为表现,其中严重的PTS占5%~10%,主要表现为静脉性跛行及溃疡。就下肢PTS最新的病理生理、高危因素、诊断及预防、治疗进展等方面提供参考。然而就目前关于PTS的诊断与治疗尚无统一的共识,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压力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评估研究
14
作者 周莹 刘花艳 刘金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对PTS的评估价值。结果147例疑似PTS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102例;PTS患者的病变血管内径、血管内膜异常占比、瓣膜功能异常占比和血清D-D水平均高于非PTS患者(P<0.05),PTS患者的血流速度低于非PTS患者(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评估PTS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Kappa=0.880、0.851、0.978,P<0.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联合评估PT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评估(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诊断PT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对PTS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评估价值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困惑与探索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跃鑫 刘昌伟 倪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4-687,共4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慢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机制是DVT后静脉阻塞和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所导致的长期静脉高压。即使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急性DVT后PT...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慢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机制是DVT后静脉阻塞和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所导致的长期静脉高压。即使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急性DVT后PTS的发生率仍然有30%~50%。PTS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长期的负担,它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血管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静脉瓣膜 静脉高压 功能受损 静脉阻塞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惠双 谭志斌 +3 位作者 曾汉强 莫灿均 刘欢 肖亦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32例单侧髂股静脉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2组...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32例单侧髂股静脉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2组均采用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口服,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联合脉血康口服,疗程为3个月。计算2组患肢膝关节下15 cm处小腿周径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Villalta评分量表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小腿周径与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2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Villalta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个月后APTT、PT和TT均明显延长(P均<0.05),FIB、D-D、ET-1和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NO和6-Keto-PGF1α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PTS患者效果更好,可能与明显改善机体的凝血-纤维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腔内介入治疗 脉血康 利伐沙班 凝血-纤溶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基于“态靶辨证”分析加味血府逐瘀汤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17
作者 杨莹 杜娟娇 +1 位作者 曹妍 许东敏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0期60-61,65,共3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仝小林院士借鉴现代医学审视并厘清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核心病机,通过观态、辨态、调态选用靶方、靶药治疗,提出新型临床辨证模式——“态靶辨证”。从“态靶结合”思...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仝小林院士借鉴现代医学审视并厘清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核心病机,通过观态、辨态、调态选用靶方、靶药治疗,提出新型临床辨证模式——“态靶辨证”。从“态靶结合”思想出发探讨PTS治疗方法,以血府逐瘀汤配伍黄芪健脾补气利水,调气虚湿阻之态,水蛭破血消癥,调血瘀之态,力求精准打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态靶辨证 加味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于春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70-72,80,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疑似PTS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以CDUS诊断,...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疑似PTS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以CDUS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rgraphy,DSA)为检查的“金标准”,对比CDUS鉴别诊断PTS的效能。结果84例疑似PTS患者经DSA检查证实的有74例,而GDUS共检查出68例;以DSA为“金标准”,GDU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4%(67/74)、90.00%(9/10)、90.48%(76/84)、98.53%(67/68)、56.25%(9/16);G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39,P<0.001)。结论GDUS在PTS的鉴别诊断中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鉴别诊断出PTS,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PTS的一种辅助检查措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溃疡4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梦涛 郑振华 +1 位作者 姬伟凤 张小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溃疡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2例,股腘静脉血栓16例,髂股腘静脉全程血栓8例,CEAP临床分级均为C6s级。结果下肢溃疡分布与...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溃疡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2例,股腘静脉血栓16例,髂股腘静脉全程血栓8例,CEAP临床分级均为C6s级。结果下肢溃疡分布与静脉血栓有一定相关性;45例行溃疡周围浅静脉及穿通支静脉结扎并植皮手术后治愈,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并溃疡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与下肢静脉曲张等所致溃疡不同,临床需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溃疡 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文军 张锐利 +6 位作者 王青 胡国华 陈光 虞哲科 王卫珍 王慧 邱振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27例行髂股静脉病变段扩张术,25例内置支架。结果:术中术后无继发下肢肿胀及血栓形成,21例获得1~38个月,平均18个...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27例行髂股静脉病变段扩张术,25例内置支架。结果:术中术后无继发下肢肿胀及血栓形成,21例获得1~38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病情均明显改善。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腔内介入治疗 股总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