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2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内脏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管理
1
作者 诸葛宇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内脏静脉血栓形成(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SVT)一般包含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脾静脉血栓(splenic vein thrombosis,SVT)、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SMVT)和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 内脏静脉血栓形成(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SVT)一般包含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脾静脉血栓(splenic vein thrombosis,SVT)、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SMVT)和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hepatic vein type,BCS-HV)[1]。临床上,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可将其分为肝硬化并发内脏静脉血栓(主要是门静脉血栓)和非肝硬化相关的内脏静脉血栓。为何要强调是否合并肝硬化,主要是因为两种不同背景下发生内脏静脉血栓的风险、血栓发生的机制、临床表现的特征、基础疾病、治疗策略和预后有很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管理
下载PDF
智慧管理系统下气压治疗仪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
作者 柯群 万黎明 《医疗装备》 202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智慧管理系统下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气压... 目的探讨智慧管理系统下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智慧管理系统。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液峰速度、下肢静脉血液平均流速、骨科术后患者下肢的肿胀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下肢静脉血液峰速度、平均速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下肢肿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液峰速度、下肢静脉血液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慧管理系统下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下肢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管理系统 气压治疗 护理干预 骨科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3
作者 任芬如 郑秀青 代雪娜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后给予注射用尿激酶10万IU/次,6 h 1次,每日经溶栓导管推注,并根据患肢血栓止血检验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经造影检查评估溶栓效果,适时拔管;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4250 IU,皮下注射,2次/d;利伐沙班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化瘀汤(药物组成:当归、赤芍、两头尖、茯苓、陈皮、水蛭、薏苡仁、红花、茜草、泽兰、甘草)内服,1剂/d,水煎药汁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联合中药(芒硝、冰片)封包治疗,2~3 h/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1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9.49%(31/3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加快(P<0.0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健康调查量表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DVT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祛湿化瘀汤 中药封包疗法 西医治疗 血流速度 凝血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抗凝治疗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董若男 赵凯 +6 位作者 官佳轮 冯丽娜 夏苏红 张瑜 张明玉 黄宇杰 廖家智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定义为门静脉主干腔内血栓形成,可延伸到肝内或肝外静脉分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是晚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相对风险是普通人群...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定义为门静脉主干腔内血栓形成,可延伸到肝内或肝外静脉分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是晚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相对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在肝硬化患者中,PVT患病率高达26%,年发病率高达17%^([2])。PVT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一系列与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失代偿相关的表现,包括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同时PVT显著降低了肝移植后的存活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硬化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剂
下载PDF
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亚楠 胡新红 +1 位作者 项葆 聂双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考察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96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考察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96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双腿周径、下肢血流速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0 d,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和下肢血流速度均快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双腿周径均小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P均<0.05);手术后3 d,2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手术前1 d(P均<0.05);手术后3 d和10 d,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护士责任制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下肢DVT患者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和双腿周径,促进下肢血液流动,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治疗 责任制护理 介入护士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自拟逐瘀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
6
作者 刘典珅 李文君 孙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逐瘀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DVT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西药组41例和中西药结合组41例。... 目的观察自拟逐瘀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DVT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西药组41例和中西药结合组41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药结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逐瘀复脉汤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踝肱指数(ABI)]、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患肢大小腿周径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97.56%vs.78.05%,χ^(2)=7.289,P=0.007)。治疗14 d后,2组下肢动脉PI、RI小于治疗前,ABI大于治疗前,且中西药结合组变化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2组血浆D-D、Fib水平降低,APTT、PT延长,且中西药结合组变化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2组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小于治疗前,且中西药结合组小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结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药组(4.88%vs.21.95%,χ^(2)=5.145,P=0.023)。结论自拟逐瘀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气滞血瘀证 自拟逐瘀复脉汤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治疗
7
作者 周尔豪 张立伟 +1 位作者 黎小龙 张郁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655-1657,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阻塞性疾病,在深静脉系统中因血液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的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随着DVT的进展可引起肺栓塞(PE)、血栓后综合征(PTS),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阻塞性疾病,在深静脉系统中因血液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的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随着DVT的进展可引起肺栓塞(PE)、血栓后综合征(PTS),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DVT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DVT发生症状的持续时间、受累的血管位置、临床症状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就DVT有效的腔内介入治疗技术进行综述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介入治疗 肺动脉栓塞 血栓后综合征
下载PDF
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重症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8
作者 黄娇泓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目的 分析在长期卧床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1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综合护... 目的 分析在长期卧床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1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综合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纤溶功能[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以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护理7 d后,观察组TM、t-PAIC、PIC、LBV、HBV、PV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长期卧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有效预防下肢DVT,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治疗 综合护理 重症胰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刘绩 施军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凝血功能、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 目的分析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凝血功能、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中注射依诺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术中注射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患侧小腿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小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患侧小腿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血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6,P=0.049)。结论依诺肝素钠与双下肢气压联合运用到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具有较高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肝素钠 双下肢气压治疗 股骨颈骨折 凝血功能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陈晓瑜 黄丽萍 孔敏霞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4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强化康...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强化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两组均干预30 d。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肢体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腕肌、踝跖屈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及肌张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康复护理 电脑中频治疗 脑梗死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11
作者 任霞 陈黎黎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16-18,23,共4页
目的探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踝泵运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踝泵运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治疗,两组治疗均>7 d。比较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术后7 d内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 d,两组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清APT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清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内,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用于乳腺癌术后,不仅可加快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
12
作者 江瑞平 王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的疑似下肢DVT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健康DVT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两... 目的:分析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的疑似下肢DVT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健康DVT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血管内径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参数;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腘静脉、内侧腓肠静脉、胫周围静脉近端、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血管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腘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中,下肢静脉造影显示阳性80例,阴性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阳性79例,阴性2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6.25%(77/80)、特异度90.00%(18/20)、准确率95.00%(95/100),Kappa值=0.846,与金标准一致性很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效果显著,可准确测定出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等指标,且诊断效能水平高,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新进展
13
作者 张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被定义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延伸至脾静脉或/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1,2]。PVT的出现给肝硬化患者后续治疗,不论是急性出血、腹水还是肝移植,都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困难。因...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被定义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延伸至脾静脉或/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1,2]。PVT的出现给肝硬化患者后续治疗,不论是急性出血、腹水还是肝移植,都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困难。因为PVT的存在可导致肝门静脉灌注减少和实质萎缩,还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加重和肝功能恶化,发生失代偿事件和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影响预后[3]。这类患者发生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时,控制急性出血失败的风险较无PVT者增加3倍。在规律内镜治疗过程中,消除静脉曲张的时间也更长。本文就肝硬化并发PVT做一介绍,供相关专业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青 刘宗芬 +3 位作者 孙波 张纪存 裴长安 胡潍青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01-704,709,共5页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由外在压迫引起的静脉流出道部分或全部受阻,继而引起阻塞,导致同侧肢体广泛深静脉血栓(DVT)。若治疗不及时,远期发展成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可能性较大,进而导致下肢静脉高压,出现下肢静脉性溃疡和皮肤色素沉...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由外在压迫引起的静脉流出道部分或全部受阻,继而引起阻塞,导致同侧肢体广泛深静脉血栓(DVT)。若治疗不及时,远期发展成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可能性较大,进而导致下肢静脉高压,出现下肢静脉性溃疡和皮肤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对于合并IVCS的DVT,除了快速清除并减少血栓负荷,同时需要及时解除髂静脉梗阻,提高DVT治疗的远期有效率和通畅率,但处理髂静脉狭窄的时机目前尚未统一,基于其临床表现的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治疗、分阶段溶栓治疗(有/无预防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直接溶栓(CD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血管腔内成形术等。目前,髂静脉支架植入已显示出良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结果,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IVCS合并DVT的临床诊疗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支架 血栓切除术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进展
15
作者 汤烈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72-175,共4页
受到交通环境,高处坠落以及跌倒等影响导致创伤性骨折发生率增高。该疾病治疗中手术方案为首选方式,手术治疗后由于患者行为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加之手术存在创伤性因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导致下肢深静... 受到交通环境,高处坠落以及跌倒等影响导致创伤性骨折发生率增高。该疾病治疗中手术方案为首选方式,手术治疗后由于患者行为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加之手术存在创伤性因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较多,而且其具有复杂的发生机制,临床中需要加强关于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分析,对其科学评估诊断,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诊断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16
作者 莫称龙 王思敏 +4 位作者 侯乐 彭烈标 王荣飞 施海姗 郑东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作为一种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的内分泌疾病,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联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21岁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在接受包括甲巯咪唑、抗凝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后头... 甲状腺功能亢进作为一种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的内分泌疾病,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联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21岁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在接受包括甲巯咪唑、抗凝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后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特别是经历了血管内介入取栓这一关键性治疗步骤。本病例强调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同时也提示了在特定情况下介入性治疗的潜在价值。未来更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制定这些并发症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毒症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与溶栓抗凝治疗
17
作者 吴波 曹智 +4 位作者 杨浩成 郝宏 郭娜 赵春旭 杨秀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976-978,共3页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的早期诊断与溶栓、抗凝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7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起病时间1~14 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的早期诊断与溶栓、抗凝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7例AMVT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起病时间1~14 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道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等病史者20例(占35.1%)。57例患者影像诊断率:超声为40.3%(23/57)、血管CT为100%(57/57)、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为8.8%(5/57)。15例患者诊断性腹腔穿刺为血性液。57例患者均及时抗凝或(和)溶栓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溶栓5例,经外周静脉溶栓21例,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置管溶栓5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置管取栓加溶栓3例;余23例轻症患者仅行抗凝治疗,其中10例经相关治疗效果不良中转手术治疗。临床治愈56例,死亡1例。56例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随访1~10年无1例复发。行肠系膜血管影像学检查早期确诊AMVT是关键;对早期无腹膜炎和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首选抗凝治疗;对于病程短、无严重出血倾向、腹部症状和体征重但无严重腹膜炎及休克体征者可以尝试溶栓治疗;患者出现腹膜炎应积极手术探查,行Fogarty导管取栓导管术后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诊断 溶栓 抗凝 Fogarty导管取栓导管术
下载PDF
非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18
作者 鲁文婷 张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在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和/或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发生的血栓。按照病因是否为肝硬化,可将PVT分为肝硬化PVT和非肝硬化PVT(non-cir-rhotic portal vein thrombosis,NCPVT)两种类型...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在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和/或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发生的血栓。按照病因是否为肝硬化,可将PVT分为肝硬化PVT和非肝硬化PVT(non-cir-rhotic portal vein thrombosis,NCPVT)两种类型,其中以肝硬化PVT较为常见[1]。NCPVT是门静脉高压的第二大病因,约占5%~10%,发病率估计为每年0.35~2.5/10万人[2]。据文献报道,在亚洲,肝外门静脉血栓是导致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占所有静脉曲张出血的30%,并且是儿童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原因[3]。迄今,NCPVT仍是临床诊疗的难点和痛点。本文重点介绍NCPVT的病因和临床管理,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监测及抗凝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珂珂 丁惠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发PVT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VT者(47.33%对19.63%,P<0.001)[2]。当肝移植患者并发血栓延伸至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时,术后病死率增加[3]。PVT形成会影响肝脏血流,增加门静脉压力,进而可能增加EVB、腹水、肠缺血坏死等临床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关于肝硬化并发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肝病进展和病死率的影响仍未完全阐明,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风险监测及抗凝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王小琴 严荧燕 +2 位作者 张多毅 李馨 汪期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由下肢深静脉腔内的血液流速减慢、血管内壁炎性刺激等导致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造成,主要不良后果是肺动脉血栓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重情...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由下肢深静脉腔内的血液流速减慢、血管内壁炎性刺激等导致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造成,主要不良后果是肺动脉血栓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尽管LDVT备受关注,但是早期的模型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并不充分和详细,导致临床无法及时有效地预防LDVT,患病率仍逐年上升,其中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LDVT发生率较高~([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全子宫切除后LDVT形成的关键因素,回顾性分析141例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发生L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一种有效可靠的预测工具,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绝经激素治疗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