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氧液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手术患者颈内静脉血氧分压的影响及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唐小林 李世胜 +4 位作者 冯涛 邓艳玲 吴少林 潘富林 莫文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96-497,共2页
目的 通过高氧液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患者的颈内静脉血氧分压的观察 ,探讨高氧液等容性血液稀释液用于失血量较大的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髋关节和肝右叶切除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两组均... 目的 通过高氧液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患者的颈内静脉血氧分压的观察 ,探讨高氧液等容性血液稀释液用于失血量较大的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髋关节和肝右叶切除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两组均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和羟乙基淀粉 ;治疗组输入高氧液和羟乙基淀粉。两组同步记录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 )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 vO2 )、HR、MAP、CVP、肺毛细血管楔入压 (PCWP)。结果 治疗组P vO2 、S vO2 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高氧液用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患者 ,可提高P vO2 、S vO2 以保证组织氧供需平衡 ,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液 急性等容性液稀释 手术治疗 颈内静脉血氧分压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监测呼吸指数、动静脉血氧分压差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鲁涛 王瑞雪 王成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肺心病 诊断 呼吸指数 静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监测呼吸指数、动静脉血氧分压差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鲁涛 王瑞雪 王成训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1070-1070,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急性期 呼吸指数 静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静脉血氧分压在肺心病呼衰心衰患者疗效观察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姚为群 郑勤玲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21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血氧分压 疗效观察 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两种供氧法对静脉血氧分压的观察
5
作者 于海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供氧法 静脉血氧分压 气分析
下载PDF
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在心脏术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忠勇 赵宏胜 +2 位作者 缪爱风 钱捷 崔晓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 37例心脏术后病人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病人分别于术后入ICU时 (术后Ⅰ组 )、术后 6~ 18h(术后Ⅱ组 )及术后 8~ 2 4h(术后Ⅲ组 ) ,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 (PaO2 )、氧饱和度 (SaO2 )和混... 目的 研究 37例心脏术后病人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病人分别于术后入ICU时 (术后Ⅰ组 )、术后 6~ 18h(术后Ⅱ组 )及术后 8~ 2 4h(术后Ⅲ组 ) ,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 (PaO2 )、氧饱和度 (SaO2 )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 (PvO2 )、氧饱和度 (SvO2 )及计算出氧利用率 (O2 ER)。结果 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 (P <0 0 1) ,SvO2 与O2 ER呈明显的负相关 ,术后Ⅰ组、术后Ⅱ组及术后Ⅲ组的r值分别为 - 0 9198、- 0 92 6 0及 - 0 916 6 (P值均 <0 0 0 1)。结论 SvO2 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动脉氧分压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氧供 氧耗 氧利用率
下载PDF
后肢急性缺血大鼠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白超 杨琨 +3 位作者 王洋 李新喜 田野 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92-6497,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大鼠肢体缺血模型对肢体缺血的病理过程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但在模型的构建及评估上存在一定争议,故急需一种可靠、经济、制作方便的疾病模型。目的:探索不同方式制备的SD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患肢缺血的程度、持... 背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大鼠肢体缺血模型对肢体缺血的病理过程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但在模型的构建及评估上存在一定争议,故急需一种可靠、经济、制作方便的疾病模型。目的:探索不同方式制备的SD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患肢缺血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变化规律,寻找肢体缺血程度适中、稳定,维持时间较长的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随机将72只SD大鼠等分为4组:A组大鼠给予假手术,分离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和髂腰动脉、右股浅动脉、腘动脉、隐动脉;B组大鼠切断右股浅动脉、腘动脉、隐动脉,切除右股浅动脉,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C组大鼠结扎腹主动脉、两侧腹壁阴部动脉,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D组大鼠结扎腹主动脉、髂腰动脉和腰动脉,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4,6周,以不同方法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的B、C、D组大鼠右后肢肌力弱于A组;4周D组肌力弱于B、C组;6周B、D组肌力仍有弱于C组的趋势。造模后2,4,6周,B、C、D组右后肢静脉血氧分压均低于A组;造模后2,4周,D组低于B、C组;造模后6周D组仍低于C组。造模后2、4周,3个造模组右后肢肌组织部分肌细胞崩解,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增多,炎细胞浸润,且D组病理变化最重。造模后6周,3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轻,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提示结扎大鼠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髂腰动脉和腰动脉的后肢缺血模型,缺血程度适中,缺血状态稳定,维持时间较长,制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心肺及管损伤动物模型 后肢急性缺 腹主动脉 浅动脉 腘动脉 隐动脉 髂腰动脉 腰动脉 静脉血氧分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糖尿病血氧转运失常的研究
8
作者 周智广 伍汉文 超楚生 《医学研究杂志》 1993年第2期34-,28,共2页
慢性组织缺氧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作者以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肢端静脉血氧分压(PvO<sub>2</sub>)为主要指标,对血氧转运失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代谢控制状况和补磷治疗... 慢性组织缺氧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作者以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肢端静脉血氧分压(PvO<sub>2</sub>)为主要指标,对血氧转运失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代谢控制状况和补磷治疗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控制 静脉血氧分压 组织缺氧 肢端 外周组织 管病 磷酸甘油酸 病变发展 病者 氮质
下载PDF
完全不输血直视心脏手术在小儿病人中的应用
9
作者 邱兆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1985年第4期254-255,共2页
在成人直视心脏手术中正广泛应用血液全稀释进行体外循环,它有减少用血的好处。婴幼儿由于血容量较少,不用输血完成直视心脏手术比较困难。近年来,作者等对许多儿童成功地作了完全不输血的直视心内手术,并无不良后果;指出在低温体外循... 在成人直视心脏手术中正广泛应用血液全稀释进行体外循环,它有减少用血的好处。婴幼儿由于血容量较少,不用输血完成直视心脏手术比较困难。近年来,作者等对许多儿童成功地作了完全不输血的直视心内手术,并无不良后果;指出在低温体外循环时血球压积15%、常温下转流时血球压积20%是安全的。本文评价小儿作不输血直视心脏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和好处。方法:研究组病人预充液中不加任何血液制品,共48例。11例为早期试行病人;37例为1983年1月后的连续、非选择性病人,体重<20公斤,病变程度和复杂性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对照组 心脏外科手术 病人 液稀释 预充液 球压积 心内手术 中度低温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小儿
下载PDF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10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4期225-225,共1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博量变异(SVV)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国医院协会(CHA)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_(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潮气量(VT)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呼吸频率(RR)静脉血氧分压(P... 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博量变异(SVV)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国医院协会(CHA)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_(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潮气量(VT)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呼吸频率(RR)静脉血氧分压(PvO_(2))疾病控制中心(CDC)血压(BP)静脉血氧含量(CvO_(2))加速术后康复(ERAS)有创血压(IBP)质量环(PDCA)麻醉后恢复室(PACU)无创血压(NIBP)质量控制(QC)重症监护病房(ICU)气道峰压(Ppeak)质量保证(Q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中国医院协会 静脉血氧分压 氧含量 有创 疾病控制中心 气道峰压 质量环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与困惑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大为 付研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6期2-8,共7页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伴有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低灌注、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和组织充血的临床综合征,可以表现为急性起病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随...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伴有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低灌注、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和组织充血的临床综合征,可以表现为急性起病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作为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正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肺毛细管楔压 临床综合征 医疗水平 心输出量 低灌注 静脉血氧分压 流动力学 住院病死率 袢利尿剂
下载PDF
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补充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
12
作者 张国报 孔国强 +3 位作者 曹劝省 焦瑞娟 崔健峰 安卓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补充治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方法:12只实验动物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供肺保存16h时经支气管注入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供肺经24h保存后采用离体肺循环灌流模型再灌流60min。灌流中观察肺动... 目的:探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补充治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方法:12只实验动物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供肺保存16h时经支气管注入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供肺经24h保存后采用离体肺循环灌流模型再灌流60min。灌流中观察肺动静脉血氧分压差(ΔPO2)、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肺动脉压(PAP)、气道压(PAW)、静态肺顺应性(Cstat)的变化。对灌流末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磷脂(TPL)、卵磷脂(PC)、卵磷脂/总磷脂(PC/TPL)、卵磷脂/鞘磷脂(L/S)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间肺重湿干比(W/D)。结果:实验组灌流中ΔPO2、ΔP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P、PAW明显低于对照组。灌流末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PL、PC、PC/TPL、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供肺保存期间补充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改善供肺保存和再灌注后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供肺保存 外源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静脉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差 对照组 离体肺循环 实验组 卵磷脂 补充治疗 实验动物 气管注入 灌流模型 肺动脉压 肺顺应性 PCO2 保存期间 总磷脂 肺组织 TPL 再灌流
下载PDF
无菌充氧器充氧输液后组织生物利用度测试
13
作者 马辉 阮智 +1 位作者 许航 朱桂云 《新疆医学》 2004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氧是人体中一刻也不能缺少的物质,大量科学实验表明,缺氧可致微循环改变,口唇、四肢末梢紫绀,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能量代谢障碍,以至心、脑、肝、肾等人体重要器官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利于危重病患... 氧是人体中一刻也不能缺少的物质,大量科学实验表明,缺氧可致微循环改变,口唇、四肢末梢紫绀,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能量代谢障碍,以至心、脑、肝、肾等人体重要器官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利于危重病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恢复.无菌充氧器可在输液的同时,使氧气能直接溶解到液体中,使液体中的氧含量从4.2%提高到14.2%以上,以溶解氧的形式直接供组织细胞利用,即内给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充氧器 充氧输液 组织生物利用度 测试 静脉血氧分压 氧饱和度
下载PDF
《临床麻醉学杂志》可直接使用缩略语的词汇
14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1,共1页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γ-氨基丁酸(GABA)效应室靶浓度(Ce)血红蛋白(Hb)收缩压(SBP)红细胞计数(RBC)平均动脉压(MAP)心肺转流(CPB)潮气量(VT)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关键词 麻醉医师学会 效应室 靶浓度 心肺转流 临床麻醉学 潮气量 平均动脉压 细胞计数 静脉血氧分压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高氧致早产儿肺损伤及防治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立中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对于有氧代谢生物,氧气虽然是生命必须的,但对生物体也存在潜在的损伤作用。其实在胎儿期,对胚胎发育最佳的氧浓度为3%~5%,胚胎10~12周时,很少有母体与胎儿间的血液气体交换。尽管母体动脉血氧分压可达到90mmHg(1mmHg=0.133... 对于有氧代谢生物,氧气虽然是生命必须的,但对生物体也存在潜在的损伤作用。其实在胎儿期,对胚胎发育最佳的氧浓度为3%~5%,胚胎10~12周时,很少有母体与胎儿间的血液气体交换。尽管母体动脉血氧分压可达到90mmHg(1mmHg=0.133kPa),整个胎儿期的动脉或静脉血氧分压很少超过30mmHg,因此从受孕至分娩,胎儿的发育都处于生理的低氧状态。当早产儿肺在出生后暴露于21%氧浓度时,其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早产儿 动脉氧分压 胚胎发育 防治 高氧 静脉血氧分压 胎儿期
原文传递
2010年本刊可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词汇
16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197,共1页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尿素氮(BUN) 体重指数(BMI) 静脉血氧分压(PvO2) 谷丙转氨酶(ALT)
关键词 常用词汇 缩略语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静脉氧饱和度 静脉血氧分压 谷丙转氨酶 体重指数 尿素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