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血液动力学动物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穆兰花 刘元波 +6 位作者 张连清 杨红岩 晏小青 靳小雷 刘玉磊 黄磊 徐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为了明确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能力 ,以及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回流能力。方法 选择 2头小型猪 ,每头猪形成髂腰部皮瓣左右侧各 1个 ,共 4个 ,均为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轴型皮瓣。测量蒂部的压力、流量 ,分别与胸廓... 目的 为了明确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能力 ,以及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回流能力。方法 选择 2头小型猪 ,每头猪形成髂腰部皮瓣左右侧各 1个 ,共 4个 ,均为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轴型皮瓣。测量蒂部的压力、流量 ,分别与胸廓内动脉远近心端的压力相比较 ,将皮瓣蒂部的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行端端吻合的游离移植 ,测量吻合口于吻合后即刻、30、6 0min流量 ,测量皮瓣原位及吻合血管后皮瓣相应状态下包括术后 7d、14d的灌注值 (PU)。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为近心端压力的 6 1%~ 6 5 % ,单独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可使 15cm× 30cm× 2cm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虽然胸廓内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低 ,但具有足够的供血能力 ,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具有足够的回流能力 ;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是理想的轴型皮瓣动物模型 ;建立了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直接吻合的动物模型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 血液动力学 动物模型 供血能力 血液回流能力 脏冠状动脉搭桥
原文传递
起源于心大静脉远端延伸支的室性期前收缩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加锋 陈延茹 +2 位作者 陈小锋 黄晓芳 林佳选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起源于心大静脉远端延伸支(EDGCV)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优先传导,并最终经EDGCV单靶点消融成功。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加重2个月,多次心电图检查示频发PVCs,24h动态心电图示PVCs 2...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起源于心大静脉远端延伸支(EDGCV)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优先传导,并最终经EDGCV单靶点消融成功。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加重2个月,多次心电图检查示频发PVCs,24h动态心电图示PVCs 26827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服倍他乐克、普罗帕酮等药物治疗无效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图1)提示频发单形PVCs,结果在RVOT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领先体表心电图QRS波群-32ms,起搏标测匹配良好,此处单点消融终止PVCs。但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另一种PVCs,其右胸导联的R波明显变高变尖,下壁及左胸导联R波亦变高,最终经EDGCV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领先体表心电图QRS波群-44ms,起搏标测与自发PVCs12导联完全相同,此处消融PVCs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流出道 静脉延伸支 多通道传导
下载PDF
逆心方向和向心方向穿刺手背远心端浅静脉输液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美秋 《全科护理》 2009年第13期1179-1179,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 方向 方向 手背静脉
下载PDF
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静 徐广屏 +1 位作者 邢宝坤 王秋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32期3423-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将收住NICU的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远心端静脉(手背、手腕、前臂正中)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及时X线检查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结果52例患儿均为一次穿刺... 目的 探讨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将收住NICU的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远心端静脉(手背、手腕、前臂正中)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及时X线检查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结果52例患儿均为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中心静脉导管顶端位置均达到上腔静脉;计划性拔管44例,其他原因拔管包括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折断2例,导管漂移2例,堵管1例。结论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PICC便于操作且能更安全、有效地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原文传递
回压静脉法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段水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7年第6期46-47,共2页
目的提高静脉血管充盈不佳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12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按输液单双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传统方法如握拳、拍打局部使静脉充盈后进行静脉穿刺(传统法);单日采用从静脉远... 目的提高静脉血管充盈不佳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12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按输液单双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传统方法如握拳、拍打局部使静脉充盈后进行静脉穿刺(传统法);单日采用从静脉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压3~6次后行静脉穿刺(回压法)。比较两种方法浅静脉充盈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回压法浅静脉充盈良好率显著高于传统法(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回压法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压静脉穿刺方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静脉远心端 回压法 血管充盈度 一次穿刺成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