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虑”与美术教育文化学
1
作者 戴玮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8,13,共4页
“静虑”是梵文“禅”(Dhyana)的意译,也可意译为“思维修”、“弃恶”等。《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三有日:“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这里借用了佛教“静虑”的悟道方式来领悟“美术教育文化学”,是想使... “静虑”是梵文“禅”(Dhyana)的意译,也可意译为“思维修”、“弃恶”等。《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三有日:“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这里借用了佛教“静虑”的悟道方式来领悟“美术教育文化学”,是想使人们更宁静专注于这一学术课题,以便深入思虑义理,悟出美术教育的内在、自然的道理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虑 美术教育文化学 学科建设 教育事业 人文素质 知识结构
下载PDF
从“止观”“静虑”看中国画的精神内核
2
作者 艾国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7期78-83,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绘画形式、思想进行比较,从传统文化中的"止观""静虑"的角度,认知方法,"心"的内外观察等处,把中国绘画的形式、内容特点做出相应的提炼和梳理,借以解析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 中国画 体知 儒道释文化 止观 静虑
下载PDF
王秋人《离世安住静虑阿兰若》
3
作者 王秋人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1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阿兰若 静虑 王秋 世安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凝神静虑说及其与道禅哲学的渊源
4
作者 李满 《创作评谭》 2005年第2期32-40,共9页
艺术创作得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应该是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共识。然而。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凝虑说绝不止于这一层意思而已。凝虑说所包含的哲学——美学内涵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独有的特色。凝虑是东方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它与老庄、禅... 艺术创作得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应该是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共识。然而。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凝虑说绝不止于这一层意思而已。凝虑说所包含的哲学——美学内涵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独有的特色。凝虑是东方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它与老庄、禅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关系。正是老庄禅学的哲学美学思想赋予它独有的特色和内涵。凝虑说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虑 中国古典美学 东方艺术 艺术创作 中国古典文化 美学内涵 哲学美学 道禅 画学心法问答 意在笔前
原文传递
诗意的静虑——读麻元彬作品随想
5
作者 沈伟 《当代艺术》 2006年第3期144-144,共1页
种种标榜大观念的"艺术"经过一度的炫耀与躁动,早已令人沉重而厌倦了。作为一种与人的怦动之心息息相关的东西,艺术最终回到我们切实而又熟悉的生活中来。中国绘画的核心始终伴随着人文传统中弥散久远的清志与玄想,以道悟人... 种种标榜大观念的"艺术"经过一度的炫耀与躁动,早已令人沉重而厌倦了。作为一种与人的怦动之心息息相关的东西,艺术最终回到我们切实而又熟悉的生活中来。中国绘画的核心始终伴随着人文传统中弥散久远的清志与玄想,以道悟人生的特有方式,进入每个精神世界的平衡。于是当值生存处境甚嚣尘上之时,人们得以在俗世与理想、喧腾与平淡之间作了可能的选择。参看当下的文学界,"散文期"与"随笔热"不啻是对被现代社会变化所剥离开的人生详和闲暇情调的极力追索吗。平静地对待来自心、物内外的切肤体验而相看不厌。每当读到元彬绘画作品时,我常这么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彬 静虑 中国绘画 生存处境 人文传统 道悟 特有方式 归平 画中 芬菲
原文传递
再谈说课——吴中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比赛观思静虑
6
作者 顾海刚 《才智》 2012年第9期241-241,345,共2页
教之初——说课,能使说者教中有谱,胸中有书,走出封闭,开拓新路。教之研——说课,能使听者隅中受启,悟中见理,文本献义,切磋同行。教之境——说课,是意的开掘,能的升腾,行的流劲,思的升华。——作者自题"说课",是一种特殊的... 教之初——说课,能使说者教中有谱,胸中有书,走出封闭,开拓新路。教之研——说课,能使听者隅中受启,悟中见理,文本献义,切磋同行。教之境——说课,是意的开掘,能的升腾,行的流劲,思的升华。——作者自题"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形式,是"教"与"研"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 说课 隅中 静虑 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 “说课” 教研成果 听课者 场地器材
原文传递
少林拳的禅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亚行 《少林与太极》 2021年第9期34-37,共4页
一、何为禅“禅”是佛教梵语“禅那”的音译。译为“静虑”“思维修”,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言“静虑”者是依体而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言“思维修”者是依因而立名,其禅那之因,一心思维研修... 一、何为禅“禅”是佛教梵语“禅那”的音译。译为“静虑”“思维修”,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言“静虑”者是依体而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言“思维修”者是依因而立名,其禅那之因,一心思维研修而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另外,“禅那”也可以用“止观”来表示,“止”是指心的安静,“观”是思虑某一事物。总而言之,“禅”意指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考佛教的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修 佛教梵语 止观 禅武 静虑 少林拳 思虑
下载PDF
仙山图
8
作者 郑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山水画具有畅神功能,能令人淡宕、从容,趋于自然,返朴归真;同时,画山水也是一条通过绘画使心性澄澈的修习之道,使人在体悟古人格法意趣和感受自然过程中,涤除玄览、收摄内心、凝神静虑,沉浸于安闲恬淡的艺术世界之中,在一树一石的提按... 山水画具有畅神功能,能令人淡宕、从容,趋于自然,返朴归真;同时,画山水也是一条通过绘画使心性澄澈的修习之道,使人在体悟古人格法意趣和感受自然过程中,涤除玄览、收摄内心、凝神静虑,沉浸于安闲恬淡的艺术世界之中,在一树一石的提按、顿挫、转折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无限生机和变化,并于其中历练自我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除玄览 畅神 静虑
下载PDF
禅定漫淡(五) 禅定三大法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明 《佛教文化》 1994年第5期9-11,共3页
四禅即四禅定,又叫四静虑。分别简介如下: 甲.初禅 初禅,或称觉观俱禅、有觉有观三昧、圣说法定。 (一)三界 为了说明四禅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佛教的时空观。佛教用三世说明时间,用三界说明空间。 三世,又作三际,去来今、去来现、已今... 四禅即四禅定,又叫四静虑。分别简介如下: 甲.初禅 初禅,或称觉观俱禅、有觉有观三昧、圣说法定。 (一)三界 为了说明四禅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佛教的时空观。佛教用三世说明时间,用三界说明空间。 三世,又作三际,去来今、去来现、已今当。世是迁流的意思,乃过去世(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世(现在、现世、现生、中际)、与未来世(未来、来世、来生、当来、后际)的总称。也有以现在之一刹那为中心,及其前后称为三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定 静虑 三界 欲界 非想非非想处 三际 去来 摩诃止观 时空观 他化自在天
下载PDF
论传统文人绘画实践与个体精神世界的超越
10
作者 赵方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1,共2页
在传统文化的境域里考察中国文人绘画,作者发现它是古人突破个体局限,试图与存在本体(道)发生联系的,进而肯定个体精神价值与生活内在意义的重要活动之一。考察传统文人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现象,解读其寻求个体精神领域突破的价值取向与... 在传统文化的境域里考察中国文人绘画,作者发现它是古人突破个体局限,试图与存在本体(道)发生联系的,进而肯定个体精神价值与生活内在意义的重要活动之一。考察传统文人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现象,解读其寻求个体精神领域突破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过程,对我们深刻认识文人绘画遗迹、启发当代艺术创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存在本体 体道 静虑 应和
下载PDF
朱熹论读书之法
11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33-33,共1页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相互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以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思 纷错 先自 所安 静虑 以立 徐理 朱子大全 读书之要 徐行
下载PDF
论中西印哲学的差异
12
作者 阙富回 邬银菊 《湖湘论坛》 1990年第1期15-16,27,共3页
中西印哲学有其相同之处,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共文化总体背景的不问,三者的哲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差别。第一、中西印哲学在本体论方面的差异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封建时期中西印三大哲学的看法是不... 中西印哲学有其相同之处,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共文化总体背景的不问,三者的哲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差别。第一、中西印哲学在本体论方面的差异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封建时期中西印三大哲学的看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在本体与现象方面,中国哲学认为体用一原,即现象见本体,认为现象亦实,本体亦现,把本体与现象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原 文化总体 体用 道德修养 禅定 印度佛教 西方基督教 静虑 证知 资任
下载PDF
如来禅与祖师禅
13
作者 江阳 《五台山研究》 1993年第2期3-6,共4页
禅,梵语为dhyāna,即禅那之简称,或云禅定、定,印度则谓瑜伽。禅,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谓制止他想,专注一境,正审思虑,即在定中观察思虑,故亦云禅观、止观。其特点是定中有观、有慧。目的在于现起慧观,达到般若正智,... 禅,梵语为dhyāna,即禅那之简称,或云禅定、定,印度则谓瑜伽。禅,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谓制止他想,专注一境,正审思虑,即在定中观察思虑,故亦云禅观、止观。其特点是定中有观、有慧。目的在于现起慧观,达到般若正智,得到解脱。决不是有些人说的为了得到神通或特异功能。其实,神通是禅定过程中的副产品。佛教的禅定为释迦牟尼所创。佛典记载,释迦牟尼在尼连河畔的菩提树下,坐禅开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禅 禅定 禅观 止观 思维修 静虑 首楞严 惠能 禅法 顿悟禅
下载PDF
禅与诗
14
作者 蒋述卓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9-27,共9页
一、禅境与诗境禅,本梵文Dhyāna音译的略称,意为沉思、静虑,汉魏时译经就常译为"静虑"或"禅定".这是佛教禅观学派重要的修行方法,它要求修持者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欲存净,厌离生死,久之... 一、禅境与诗境禅,本梵文Dhyāna音译的略称,意为沉思、静虑,汉魏时译经就常译为"静虑"或"禅定".这是佛教禅观学派重要的修行方法,它要求修持者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欲存净,厌离生死,久之则达到身心轻安、精神愉悦、观照空寂明净的状态,就可从世俗苦海中超脱出来,获得一种大智慧,即所谓大彻大悟.相传,在印度,佛祖释迦牟尼为了寻求解脱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观 静虑 禅定 轻安 修持 译经 精神愉悦 佛性 说禅 印度佛教
下载PDF
王阳明书法智慧探析
15
作者 蒋佳俊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5期97-98,共2页
王阳明认为在临摹古帖时首先要做到“凝思静虑”,即注意力集中,使心不受纷扰而处于思虑状态。其次是“拟形于心”,即固然要在心中思量所临摹的古帖字形,但更要通过具体字形去体会书法家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心如明镜,如实观照,... 王阳明认为在临摹古帖时首先要做到“凝思静虑”,即注意力集中,使心不受纷扰而处于思虑状态。其次是“拟形于心”,即固然要在心中思量所临摹的古帖字形,但更要通过具体字形去体会书法家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心如明镜,如实观照,不受既有观念影响。王阳明的书法智慧,从思想到实操自成一个完整体系,是其思想之奥与践履之实完满合一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书法 凝思静虑 拟形于心
下载PDF
浅谈虚静与书法审美创作
16
作者 王登科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27-28,共2页
任何一门民族艺术,无不凝结着这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受着这个民族的经济生活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伦理等上层建筑的制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书法,这门带有东方浓郁色彩的古老艺术,正是在几千年的汉民族文化发展史中产生的一... 任何一门民族艺术,无不凝结着这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受着这个民族的经济生活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伦理等上层建筑的制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书法,这门带有东方浓郁色彩的古老艺术,正是在几千年的汉民族文化发展史中产生的一株艺苑奇葩。它鲜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静观”与书法审美创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审美 虚静 汉民族文化 祭侄文稿 经济生活 笔论 鲜于枢 静虑 中国书法 笔墨技巧
下载PDF
笔墨丹青赴高寿
17
作者 李炳义 李庆中 《解放军健康》 1994年第5期37-37,共1页
笔墨丹青赴高寿李炳义,李庆中我国早就流传着“书家长寿”之说,如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0岁,现代书法家林散之96岁,孙墨佛106岁,苏居仙110岁。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书画家同修行的高僧相比,书画家享寿... 笔墨丹青赴高寿李炳义,李庆中我国早就流传着“书家长寿”之说,如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0岁,现代书法家林散之96岁,孙墨佛106岁,苏居仙110岁。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书画家同修行的高僧相比,书画家享寿平均79.7岁,高僧平均67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墨佛 林散之 周星莲 李炳 何子贞 书谱 精神内守 深睡眠 静虑 心画
下载PDF
佛教书法与我的书法篆刻创作
18
作者 朱培尔 《佛教文化》 1993年第4期28-30,共3页
三、禅书探秘及其它说到禅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禅宗及艺术中的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禅宗的“禅”字,从字面上看原来是止观和静虑的意思,而止观和静虑的方法,实际上早在汉朝末期已随佛教典籍传入中国了。而禅宗直到公元6世纪初天竺僧... 三、禅书探秘及其它说到禅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禅宗及艺术中的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禅宗的“禅”字,从字面上看原来是止观和静虑的意思,而止观和静虑的方法,实际上早在汉朝末期已随佛教典籍传入中国了。而禅宗直到公元6世纪初天竺僧人达摩来中国面壁打坐九年,方才创立。至于禅宗的畅兴宏扬,则又是在历慧可、僧璨、道信和弘忍等数辈之后的事了。在弘忍的弟子中,神秀谨守规模,“特奉楞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忍 止观 佛教典籍 静虑 僧璨 道信 南宗禅 慧可 达摩 楞伽
下载PDF
茶之梦
19
作者 李小玲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8期79-79,共1页
茶是物质的、有形的;佛教讲修行是精神的、无形的。何以物化生活的必需品与精神相结合?何以平凡的茶与强调放下修心静虑的佛教搭成桥?世间人都在忙,忙什么呢?可能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不清楚,所以社会乱,人不知向内自我反省,不知向前努力,... 茶是物质的、有形的;佛教讲修行是精神的、无形的。何以物化生活的必需品与精神相结合?何以平凡的茶与强调放下修心静虑的佛教搭成桥?世间人都在忙,忙什么呢?可能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不清楚,所以社会乱,人不知向内自我反省,不知向前努力,以至于身心灵都处于空洞无依的状态。因为心灵空虚,所以找刺激;因为心无所依,所以容易造恶。如憨山大师《梦游集》中提到:"日月如飞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憨山 自我反省 静虑 中华茶文化 修心 茶艺馆 所依 往前走 成佛 转丸
下载PDF
笔走惊雷后 醉心翰墨时
20
作者 卜庭保 《经贸实践》 2015年第5期57-58,共2页
与王晓斌认识也有些年头了,他是个认真实在、热情直率之人。拜访他那天,他正俯首专注于写字,墨香满室。问起来,他说是为萧山一个林园在书写楹联,一幅2米多长的多字联,写的是率意的草篆书。得知我来意后,他旋即放下笔,顾不上揩去手上沾... 与王晓斌认识也有些年头了,他是个认真实在、热情直率之人。拜访他那天,他正俯首专注于写字,墨香满室。问起来,他说是为萧山一个林园在书写楹联,一幅2米多长的多字联,写的是率意的草篆书。得知我来意后,他旋即放下笔,顾不上揩去手上沾着的墨汁,为我沏上一杯清茶,便与我聊开了。百益而无一害“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奇葩,是中国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篆 艺术奇葩 林园 字联 书谱 王晓 书道 静虑 篆隶 冯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