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王弼“本无”视阈下的意象观
- 1
-
-
作者
王中栋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5,188,189,共12页
-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晋宋门阀士族与书画理论关系研究”(23YSCO0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王弼玄学体系中,“言”与“象”就是现象之“有”,而“意”则是本体之“无”。“无”虽然不可言说,却可以通过“有”去体会和把握,这种资有而悟无的思维方式,与他所讲的寻象以观意是相通的。王弼强调“言”“象”皆以“意”为本,唯有忘言、忘象,才能明象、存意,这不仅纠正了汉代易学“存象忘意”的理论弊端,而且揭示了言、象、意逐层递增的意指关系。王弼在阐发《周易》意象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以玄静之心来映照万物,以观感化物为基础,在拟象中融入主体的情思和意趣,才能使客观物象升华为审美之象,从而形成了静、观、拟的意象创构机制。王弼通过对“本无”论与意象关系的辨析,极大地拓展了意象的内涵层次和使用范围,对后来的文学艺术批评具有重要影响。
-
关键词
意象
本无论
资有悟无
得意忘象
静观拟物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