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和趋化因子配体18在老年三阴及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家希 胥尹 +1 位作者 姜昕 陈晓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54-2356,共3页
目的探讨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和趋化因子配体(CCL)18在老年三阴乳腺癌(TNBC)及非三阴乳腺癌(NTNB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TEN和CCL18在25例NTNBC、25例TNBC(两组均... 目的探讨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和趋化因子配体(CCL)18在老年三阴乳腺癌(TNBC)及非三阴乳腺癌(NTNB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TEN和CCL18在25例NTNBC、25例TNBC(两组均未行新辅助化疗,术后病理分期相近)及15例良性乳腺增生病(BB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CCL18均在胞膜、胞质表达。PTEN在NTNBC组、TNBC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和68%,差异显著(P=0.011),而在BBD组中PTEN阳性率达到了100%;CCL18在NTNBC组中阳性率为88%,在TNBC组中为100%,差异不显著(P=0.247),CCL18在BBD组中则无表达。NTNBC组CCL18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癌巢区域,癌间质较少,TNBC组则主要表现为癌巢及癌间质区域的广泛强阳性。各组阳性切片积分光密度值(IOD)分析提示TNBC组PTEN表达水平较NTNBC组有明显下调(P<0.01),而CCL18则为高表达(P<0.01)。结论老年三阴乳腺癌较非三阴乳腺癌有显著的PTEN表达下调或缺失,同时伴随CCL18广泛高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其较非三阴型易发生化疗耐药及远处转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三阴乳腺癌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 趋化因子配体(CCL)18
下载PDF
CA153与CEA在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预后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江玲 邱少雄 +2 位作者 肖亮生 陈乐川 杨馥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53与CEA在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中CA153与CEA水平差异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三阴乳腺癌患者120例(三阴组)及非三阴乳腺癌患者575例... 目的探讨血清CA153与CEA在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中CA153与CEA水平差异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三阴乳腺癌患者120例(三阴组)及非三阴乳腺癌患者575例(非三阴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53、CEA含量,并分析这两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患者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三阴组患者血清CA153含量为(47.06±45.63)U/ml,明显高于非三阴组患者的(30.38±28.5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阴组的CEA含量为(10.11±9.54)ng/ml,高于非三阴组的(7.03±6.87)ng/ml(P〈0.05)。5年内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血清CA153〈47.06U/ml,CEA〈10.11ng/ml的三阴组患者和血清〈30.38u/ml,CEA〈7.03ng/ml非三阴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与CEA可作为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53 CEA 乳腺癌 非三阴乳腺癌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与雌激素受体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1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究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与雌激素受体β(ER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三阴乳腺癌68例,非三阴乳腺癌150例,对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究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与雌激素受体β(ER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三阴乳腺癌68例,非三阴乳腺癌150例,对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检测其ERβ、EGFR,分析其在两类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阴乳腺癌在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灶体积、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家族史等方面均与非三阴乳腺癌有所差异,ERβ阳性率(63.2%)低于非三阴乳腺癌(76.7%),EGFR阳性率(61.8%)高于非三阴乳腺癌(33.3%),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乳腺癌中ERβ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EGFR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三阴乳腺癌在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灶体积、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家族史等方面均与非三阴乳腺癌有所差异,且其ERβ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EGFR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三阴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雌激素受体Β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下载PDF
“三阴”型与非“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特征与E-钙黏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蕾 吴晓 +1 位作者 洪超群 庄轶轩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5期26-28,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三阴"型乳腺癌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特点以及两组E-钙黏蛋白表达情况来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对于预后的判断。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三阴"型乳腺癌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特点以及两组E-钙黏蛋白表达情况来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对于预后的判断。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113例,所有资料临床数据可溯源,且随访完整。采用统计软件对"三阴"型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转移、月经状况、E-钙黏蛋白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三阴"型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相比,E-钙黏蛋白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E-钙黏蛋白低表达者,生存曲线有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钙黏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早期转移、远处转移部位多少、绝经状态以及ER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用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本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数目、远处转移部位多少为三阴及非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R阳性且E-钙黏蛋白低表达的非三阴乳腺癌生存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型乳腺癌与非"三阴"型乳腺癌E-钙黏蛋白表达低者预示生存时间缩短,同时E-钙黏蛋白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E-钙黏蛋白表达对于乳腺癌预后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黏蛋白 乳腺癌 非三阴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何向明 杨红健 封伟亮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揭示TNB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癌病例543例,比较TNBC与Non-TNBC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身高、体质量、肿瘤大小...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揭示TNB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癌病例543例,比较TNBC与Non-TNBC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身高、体质量、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等的差异。结果 TBNC发病年龄为(49±10)岁,Non-TNBC发病年龄为(47±9)岁。TNBC组与Non-TNBC组发病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BMI、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对于Non-TNBC,TNBC具有肿块更大、淋巴结转移更多、分期更晚等特点,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性,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每个TNBC病例,以降低TNBC的复发率、转移率,提高TNBC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是临床治疗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性乳腺癌 非三阴性乳腺癌 病理学特征性乳腺癌 非三阴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高传芬 王玲 +2 位作者 解欣欣 张萌 何丹青 《安徽医学》 2016年第8期993-994,995,共3页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61例患者临床资料,肿块61个,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25例,非三阴乳腺癌(n TNBC)36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前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61例患者临床资料,肿块61个,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25例,非三阴乳腺癌(n TNBC)36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前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并做免疫组化。分析其病理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缘、有无微钙化、后方声影和血流。结果两组病例病理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浸润性癌,TNBC组WHO分级高于n TNBC组。TNBC组60.0%(15/25)边缘光滑锐利,微钙化发生率16.0%(4/25),n TNBC组边缘光滑者19.4%(7/36),发生微钙化69.4%(25/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超声测值大小、形状、后方回声及血流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多数肿块边缘光滑,微钙化发生率低,具有一定超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三阴乳腺癌 边缘 微钙化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CAL-51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雅文 张旭辉 +6 位作者 修冰水 杨锡琴 刘志强 段翠密 张贺秋 张嵘 冯晓燕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92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和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杀伤敏感性差异,探讨CAL-51对多西他赛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剂量多西他赛对CAL-51和T47D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_(...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和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杀伤敏感性差异,探讨CAL-51对多西他赛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剂量多西他赛对CAL-51和T47D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_(50)值;瑞氏-吉姆萨染色分析多西他赛作用后对两种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多西他赛对细胞周期的分布及凋亡情况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多个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差异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T47D细胞经多西他赛处理后,形态出现显著变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多西他赛能明显诱导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凋亡,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定量PCR结果显示,CAL-51中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与T47D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加药后两种细胞皆能活化内源性凋亡途径,但下游效应caspase的活化途径有所不同。结论多西他赛诱导2种细胞产生凋亡的内源性途径有所不同,Bcl-2的高表达可能是CAL-51细胞对多西他赛耐药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乳腺癌 非三阴乳腺癌 多西他赛 耐药性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老年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春霞 李廷富 祝青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0期1744-1746,共3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是指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1]。TNBC因具有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的...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是指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1]。TNBC因具有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的一种。本文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减少临床医生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超声弹性成像 非三阴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triple 微钙化 后方回声 侵袭性 超声图
下载PDF
Augmented efficacy and the mechanism of a combined use of daunorubicin with rofecoxib in treatmen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9
作者 赵曜 张婧莹 +3 位作者 胡英杰 吴佳栓 卜英子 吕万良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8-447,共10页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s the tumor that lacks expressions of estrogen receptor(ER), progesterone receptor(PR)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 A regular chemotherapy cannot eradicate 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s the tumor that lacks expressions of estrogen receptor(ER), progesterone receptor(PR)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 A regular chemotherapy cannot eradicat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develop a combined use of daunorubicin and rofecoxib to trea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reveal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 gradient elution HPLC-UV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quantification, and the evalu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DA-MB-231 cells using a high content screening syst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aunorubicin alone was insensitive to th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while the combined use of daunorubicin and rofecoxib was able to effectively kill these triple-negative cancer cells, exhibiting a rofecoxib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mechanism revealed that the augmented anticancer efficacy was associated with direct killing effect, inducing apoptosis and inducing autophagy by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Besides, the 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correlated to a cascade of reactions by activating apoptotic enzyme caspase family and by suppressing anti-apoptotic gene expressed protein Bcl-2 family.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fundamental evidence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combined use of daunorubicin and rofecoxib formulation, hence offering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eradicating th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UNORUBICIN ROFECOXIB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POPTOSIS AUTOPHAGY
原文传递
Linker extension through hard-soft selective metal coordin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on-rigi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被引量:5
10
作者 WEI ZhangWen YUAN DaQiang +2 位作者 ZHAO XiaoLiang SUN DaoFeng ZHOU Hong-Ca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a linker extension strategy. Three di-anions of 4-(3,5-dimethyl- 1H-pyrazol-4-yl)-benzoic acid coordinate to three Cu(I) ions forming an extended trigo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a linker extension strategy. Three di-anions of 4-(3,5-dimethyl- 1H-pyrazol-4-yl)-benzoic acid coordinate to three Cu(I) ions forming an extended trigonal planar ligand, which links three di-copper paddlewheel units giving rise to a Pt304 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linker extension copper (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