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具与中间地带——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中的个性与情感
1
作者 何庆机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3期70-77,共8页
非个人化诗学以其对情感和个性的压抑与逃避,以及对客观性的强调,长期影响着英美诗坛及批评界,但艾略特在其诗学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矛盾却说明,非个人化诗学的本质与核心是个性的张扬与强烈情感的表达,尽管对个性与情感的理解不同于浪... 非个人化诗学以其对情感和个性的压抑与逃避,以及对客观性的强调,长期影响着英美诗坛及批评界,但艾略特在其诗学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矛盾却说明,非个人化诗学的本质与核心是个性的张扬与强烈情感的表达,尽管对个性与情感的理解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两者之间的同是因为诗歌本质上说无法剥离个性与情感,异则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转向密切相关,其根源在于在当时哲学思潮,尤其是伯格森生命哲学及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真实、真诚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客观性的强调则是艾略特为诗歌、诗学披上了一件科学的外衣,最终只能着陆于无法剥离主观性、情感与感觉的中间地带。非个人化诗学实质上是根植于一个中间地带,是个性化的非个人化诗学,而不是无个性的非个人化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面具 中间地带 非个人化诗学 个性 情感
下载PDF
个人化诗歌写作与“非个人化”诗学理论
2
作者 杨晓云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诗歌写作 个人化诗学理论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叶公超对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创造性接受研究
3
作者 雷庆锐 姜周群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10,共6页
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中国新诗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为了解决中国新诗的困境,叶公超全面阐述艾略特的诗学,将其“非个人化”诗学和中国文学传统、新诗现实境遇结合起来,对其“非个人化”理论创造性地进行了延伸和扩充。这... 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中国新诗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为了解决中国新诗的困境,叶公超全面阐述艾略特的诗学,将其“非个人化”诗学和中国文学传统、新诗现实境遇结合起来,对其“非个人化”理论创造性地进行了延伸和扩充。这不仅体现在叶公超改造出有利于情绪表达的传统格律、以文本为本位的艺术世界,而且体现在他对读者接受过程中阅读困难的理解。叶公超的诗学在中国语境下实现了对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创造性接受,并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艾略特 个人化诗学 中国语境
下载PDF
“阳光般的非个人化”——论莎士比亚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重凤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1,共9页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的影响。本文将从雌雄同体观、匿名诗学理念这两方面讨论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伍尔夫在...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的影响。本文将从雌雄同体观、匿名诗学理念这两方面讨论莎士比亚非个人化诗学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伍尔夫在改写女性写作传统过程中对莎士比亚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莎士比亚 雌雄同体 匿名诗学 非个人化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