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折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郭世山
王静
-
机构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
-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5期58-59,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妊娠分娩输血发生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的34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于我院妊娠分娩输血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的34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样,检测T淋巴细胞、HLA、IL-1、IL-6、TNF-α、IFN、IgG、IgA、IgE和HP,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变化。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患者血清IL-1、IL-6、TNF-α和IFN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溶血性过敏反应患者IgA、HP低于对照组,输血后紫癜患者PL阴性率高于对照组,TAGVHD患者T淋巴细胞和HL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可导致发热、过敏、紫癜等多种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其发生与外周血液中多种因子的含量存在相关性且作用机制复杂,加强对相关指标的监测对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具备临床研究价值。
-
关键词
输血
非传染性不良反应
发生机制
-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
-
题名157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19
- 2
-
-
作者
王维娜
邢志勇
闫沛云
毛中华
-
机构
武威市人民医院五官科
武威市中心血站
-
出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2-814,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影响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30 367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输血前用药、血液制品、原发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第1症状在不同时间段的发生情况,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与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52%(157/30 367),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第1症状主要为发冷发热[占54.1%(85/157)]、荨麻疹或面部潮红[占35.7%(56/157)];发生在<15和≥15min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33.4%(53/157)vs 66.6%(104/157)(P<0.05)。输血前用药病历占输血总病历的41.1%,输血前有、无预防性用药者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受血者、输注全血者、输血≥3次这及恶性疾病患者的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率较高(P<0.05)。结论输血前预防性用药不宜常规使用;女性患者、输血≥3次者和/或恶性疾病的患者输血治疗时需要医护人员加强监护,避免输注全血,而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成分血输注,以减少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传染性
发冷
发热
荨麻疹
相关因素
女性受血者
全血输注
输血史
logistic回归分析
-
Keywords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non infectious
chills
fever
urticaria
related factors
female blood recipients
whole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transfusi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
分类号
R457.13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