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32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患儿临床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覃四妹 宋晓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32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这32例患儿中,3个月~2岁的患儿共... 目的:分析32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这32例患儿中,3个月~2岁的患儿共有31例,于6月份发病的患儿共有16例。这32例患儿均存在腹泻和发热的症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25%。在这32例患儿中,感染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患儿分别有15例、14例、2例与1例。这四种非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敏感性均较高,对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钠、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均较高。在这32例患儿中,除1例患儿家长要求出院外,其余31例患儿的病情均痊愈,其病情的痊愈率为100%。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引起小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非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2岁及2岁以下的儿童易罹患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此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和发热,其在接受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 患儿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熙 黄琼 +5 位作者 石玮 黄蔚 梁骏华 卢玲玲 邓小玲 张永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评估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在广州市6区设9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调查12个月腹泻病例采样率、沙门菌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进而推算全市医疗机构相应数据;在广州市3区开展人... 目的 评估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在广州市6区设9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调查12个月腹泻病例采样率、沙门菌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进而推算全市医疗机构相应数据;在广州市3区开展人群腹泻随机抽样入户调查,调查腹泻病例就诊率;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监测医院和全市医疗机构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利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负担金字塔模型,通过倍数校正和不确定性分析估计沙门菌感染实际发病数,比较食源性疾病主、被动监测数据用于疾病负担分析的优劣。结果 监测医院12个月腹泻病例平均采样率38.34%,沙门菌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87.5%,人群腹泻病例就诊率23.91%,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报告率42.98%;全市医疗机构推算采样率38.34%,检测率28.24%,实验室检测敏感度47.5%,报告率20.94%,估计广州市沙门菌感染病例64586例(95%CI:44136~101921),年发病率508.5/10万(95%CI:347.5~802.5/10万),全年全市被动报告病例仅171例,报告年发病率1.3/10万;经估算5岁以下年龄组(3583.2/10万)年发病率最高,15~24岁年龄组(23.5/10万)最低。结论 首次验证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领域的适用性;表明主动监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源性疾病尤其是特定病原体感染采样率、检测率、实验室检测敏感度和报告率,有助于对负担作出更准确和积极有效的估计;结果提示广州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负担较重,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负担水平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致病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