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短期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应用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9 mg/kg;丙泊酚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5~4.0 μg/min,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地氟烷组麻醉维持:地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7%~8%,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检测患者围术期血肌红蛋白(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水平及尿量变化,记录麻醉及手术时长、血管移植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留观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观察心脏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动态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地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 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33);地氟烷组术后3 d血Cr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5);丙泊酚组术后3 d尿量明显低于地氟烷组( P <0.05);地氟烷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丙泊酚组( P =0.035)。两组患者术后24 h肌红蛋白、cTnI、CK-MB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观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地氟烷吸入麻醉可改善患者OPCABG术后心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适用于心脏病手术麻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文摘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应用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9 mg/kg;丙泊酚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5~4.0 μg/min,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地氟烷组麻醉维持:地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7%~8%,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检测患者围术期血肌红蛋白(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水平及尿量变化,记录麻醉及手术时长、血管移植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留观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观察心脏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动态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地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 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33);地氟烷组术后3 d血Cr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5);丙泊酚组术后3 d尿量明显低于地氟烷组( P <0.05);地氟烷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丙泊酚组( P =0.035)。两组患者术后24 h肌红蛋白、cTnI、CK-MB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观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地氟烷吸入麻醉可改善患者OPCABG术后心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适用于心脏病手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