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心脏减容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峻 席振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对 6只充血性心力衰竭犬模型行心脏减容手术减小左心室容积 ,观察缓解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只犬均行右心室快速起搏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 ,4周后检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确认模型合格。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左心室折叠术以... 目的 对 6只充血性心力衰竭犬模型行心脏减容手术减小左心室容积 ,观察缓解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只犬均行右心室快速起搏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 ,4周后检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确认模型合格。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左心室折叠术以减小左室容积 ,术中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以及经食管内超声心动指导并确认减容程度。结果 除 1例术中死亡无法完成监测全部指标外 ,其余指标均提示心功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楔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收缩压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减少。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减容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的外科手术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非体外循环心脏减容术 左心室部分切除术 血液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29
2
作者 俞世强 蔡振杰 +6 位作者 康云帆 程云阁 张军 李军 陈文生 徐学增 田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周缘情况 ,选择闭合器类型及大小。超声监测下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出闭合器双伞 ,确认牢固及无明显房水平分流后释放闭合器、关胸。 结果  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闭成功 ,1例失败 ,改为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为(8~ 32 )mm ,(19 3± 6 3)mm。房间隔缺损各方向缘最短者分别为距主动脉后壁无缘 ,距上腔静脉3 5mm ,距下腔静脉 6 0mm ,距二尖瓣根部 6 .0mm。超声引导下封闭房间隔缺损过程约 2min~ 3min。 结论 经胸小切口置入房间隔缺损闭合器是一种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新术式 ,该方法闭合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可能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小切口 循环 治疗 先天性心脏 房间隔缺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有搏动性双向Glenn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丁芳宝 梅举 +2 位作者 邹良建 赵枫 张宝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手术 (Glenn)的经验。 方法 对 17例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有搏动性双向 Glenn手术 ,不关闭肺动脉。 结果 全组无死亡 ,...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手术 (Glenn)的经验。 方法 对 17例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有搏动性双向 Glenn手术 ,不关闭肺动脉。 结果 全组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除 2例反复发生胸腔积液患者外 ,其余 15例患者均未输注血细胞或血浆 ,出院呼吸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为 0 .89± 0 .0 3,活动耐力较术前明显增加 ,随访 6个月至 3.5年未发现肺动静脉瘘发生。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双向 Glenn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 ,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姑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Glenn手术 先天性心脏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争鸣 许蓼梅 +1 位作者 孙兰英 胡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1-92,共2页
探讨非心脏手术 2 6例在体外循环下得到救治的体会。方法 :常温下股动脉 -静脉 (A -V)转流用于气管肿瘤 6例 ,肺移植 1例 ,布加氏综合症根治术 1例。一侧肺A -V转流 13例 ,股V ,门V -腋V转流 5例。结果 :2 6例中除 1例布加氏综合症术后... 探讨非心脏手术 2 6例在体外循环下得到救治的体会。方法 :常温下股动脉 -静脉 (A -V)转流用于气管肿瘤 6例 ,肺移植 1例 ,布加氏综合症根治术 1例。一侧肺A -V转流 13例 ,股V ,门V -腋V转流 5例。结果 :2 6例中除 1例布加氏综合症术后第 2天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外 ,其余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 ,为某些疑难、重症病人提供了救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脏手术 应用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附28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佳春 王加利 骆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4,共2页
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非心脏外科手术 2 8例 ,其中布加综合征行根治术 2 2例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右肾及瘤栓清除术、气管癌气管梗阻行激光造孔气管内记忆合金成形术各 2例 ,肝脏巨大平滑肌脂肪瘤切除余肝原位移植术、颅内巨大基底... 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非心脏外科手术 2 8例 ,其中布加综合征行根治术 2 2例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右肾及瘤栓清除术、气管癌气管梗阻行激光造孔气管内记忆合金成形术各 2例 ,肝脏巨大平滑肌脂肪瘤切除余肝原位移植术、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夹闭术各 1例。CPB技术采用低温低流量灌注 10例、深低温停循环 15例、常温静脉 静脉转流 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早期死亡 2例。表明尽管CPB存在着创伤大、费用高的问题 ,但对某些常规方法不能进行的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心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松 肖明第 +4 位作者 胡振雷 袁忠祥 吕志前 叶一舟 施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林锋 梁岳培 +5 位作者 宋剑非 李安桂 杜振宗 郑民 王玮 李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7月至2008年4月我院在11例非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其中在体外循环下行左侧局部晚期肺癌扩大根治术3例,肺动脉栓塞取栓术2例,气管肿瘤切除2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7月至2008年4月我院在11例非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其中在体外循环下行左侧局部晚期肺癌扩大根治术3例,肺动脉栓塞取栓术2例,气管肿瘤切除2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2例。结果11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11例患者随访6~36个月,1例肺癌存活10月后死亡;另2例肺癌患者术后13及15个月仍存活;2例肺动脉栓塞取栓术患者恢复正常工作;2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患者术后已存活6个月;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分别存活13及15个月。结论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为临床治疗危重病人提供重要救治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科手术 心脏科手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海生 刘盛华 +3 位作者 何勇 钟焕清 钟志敏 谢翠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56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术后采用电话和信件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56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术后采用电话和信件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肺动脉压较术前增高(16.3±3.2mmHgvs.12.4±2.1mmHg,P<0.05);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提高(91%±5%vs.74%±10%,P<0.05)。随访39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失访1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出院后即死于心力衰竭,1例于3年后死于肺气肿。37例生存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5%(37/39),32例紫绀有所减轻,21例患者于术后3~6个月行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均通畅,肺动脉压为17.3±1.8mmHg。2例患者于术后2年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二期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手术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双向GLENN手术 紫绀型 先天性心脏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文凯 杨春丽 +2 位作者 张平 杨升萍 王文英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26-427,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严重肺挫伤、心肺复苏后、有机磷中毒等13例病人应用股动静脉体外循环转流。结果 1例死亡,其余痊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循环 心脏手术 肺挫伤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曙东 张冰 +6 位作者 孙卫红 杨茹淇 杜宇 王天策 许日昊 朱志成 柳克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术,1例采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转流技术,2例分别采用降主动脉和右心房插管输血技术,2例分别采用升主动脉与股静脉和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股静脉插管转流技术。结果 9例体外循环转流顺利实施,体外循环时间17~180 min,3例阻断时间29~46 min,8例手术及急救成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1例心脏骤停的冠心病患者抢救无效,心脑复苏失败,死亡。结论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高难度非心脏外科手术获得成功,也为非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抢救提供新的救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技术 心脏科手术 急诊抢救 生命支持
下载PDF
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宏光 王辉山 +4 位作者 金岩 于岩 赵洋 李晓密 徐莉莹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术后发生AF的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AF组),非AF患者165例作为非心房颤动组(NAF组),记录两组... 目的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术后发生AF的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AF组),非AF患者165例作为非心房颤动组(NAF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心脏彩超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析影响OPCAB术后AF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独立危险因素预测OPCAB术后AF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AF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大于NAF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N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房内径预测OPCAB术后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66.8%。结论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影响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术后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用于非心脏外科手术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佳春 骆荩 王加利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 (CPB)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技术特点及体会 ,探讨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 39例患者 ,其中布加氏综合征行根治术 2 9例 ;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行夹闭术 4例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右肾及瘤栓清除术 2例 ;气...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 (CPB)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技术特点及体会 ,探讨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 39例患者 ,其中布加氏综合征行根治术 2 9例 ;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行夹闭术 4例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右肾及瘤栓清除术 2例 ;气管癌气管梗阻行激光造孔气管内记忆合金成形术 2例 ;气管淀粉样变气管镜下行梗阻疏通术 1例 ;肝脏巨大平滑肌脂肪瘤切除余肝原位移植术 1例。CPB技术分别采用深低温停循环 (DHCA) 2 6例 ,其中包括股动 -静脉转流 (FA -V)未开胸 4例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 (DHLF) 9例 ;常温静脉 -静脉 (NHV -V)转流 1例 ;NHV -V体外膜肺氧和 (ECMO)呼吸支持 2例 ;常温股动 -静脉 (NHFA -V)无泵ECMO 1例。结果 CPB转流时间 2 72 31 (1 4 6 .0 0± 4 1 .6 2 )min ;心脏阻断时间 2 81 1 3(5 6 .95± 2 3.0 2 )min ;DHCA时间 1 4 6 3(2 9.4 2± 1 1 .36 )min。低温组最低鼻咽温 1 2 .4 2 0 .7(1 6 .78± 1 .96 )℃ ,最低肛温 1 7.82 5 .0 (2 1 .5 7± 1 .96 )℃。 35例低温停跳者自动复苏 1 9例(5 4 .2 8%)。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1例肾癌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另 1例布加氏综合征术后 2周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尽管CPB存在着一定的创伤性、技术性和费用问题 ,但对某些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B 心脏科手术 转流 DHCA 巨大 循环技术 静脉 布加氏综合征 肾癌 梗阻
下载PDF
不同保温措施在非体外循环下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秀娟 林苏文 王丽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在婴幼儿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环境温度设定相同,进入手术室前患儿均使用常规棉...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在婴幼儿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环境温度设定相同,进入手术室前患儿均使用常规棉被覆盖。对照组使用变温水箱连接恒温水毯保温措施,观察组使用充气式升温毯保温措施,并监测术前、术中、术后的核心体温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入手术室前)体温分别为:37.0℃±0.18℃、36.9℃±0.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手术室后不同时间点(入手术室后5 min、全身麻醉状态5 min、切皮后30 min、切皮后60 min、缝皮结束5 min)的核心体温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充气式升温毯保温措施效果优于采用变温水箱连接恒温水毯,能有效地降低婴幼儿手术过程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循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心脏外伤在非体外循环下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雅琳 刘帅 +3 位作者 王磊 薛如刚 白忠义 李俊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外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2年,手术治疗心脏外伤12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17 ~ 47岁.创伤原因主要是刀刺伤9例,车祸伤1例,挤压伤1例,坠落伤1例.均经急...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外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2年,手术治疗心脏外伤12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17 ~ 47岁.创伤原因主要是刀刺伤9例,车祸伤1例,挤压伤1例,坠落伤1例.均经急诊手术治疗,总结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抢救治疗与转归.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1例因缺血缺氧脑病术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结论:基层医院在不具备急诊体外循环技术的情况下治疗心脏外伤,快速诊断、及时开胸手术、选择最佳手术路径及手术方式,是此类患者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循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晓燕 徐秋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以及心脏功能的变化;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进行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围术期血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术后有轻度升高,术后24 h达到最高峰,术后168 h恢复到手术前水平。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cTnI及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2)术后即刻、术后2、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以及右室做功指数(RVSW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与未采用IABP者术后CI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ABP放置后,CI逐步下降,平均动脉压上升,尿量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对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不良影响小,与体外循环手术相比,结合IABP更可提高其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脉搭桥术 围术期 心肌损伤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体外循环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附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晓航 杨天德 +8 位作者 陶军 吴悦惟 陈祥瑞 李洪 杜智勇 黄河 钟河江 方平 谭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989-989,1009,共2页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非心脏手术病人的术前评估与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8例病人的 9次体外循环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情况 ,其中 6次经左或右股动、静脉、1次右经锁骨下动、静脉建立部分体外循环 ,2次常规体外循环。结果 该组病人平均...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非心脏手术病人的术前评估与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8例病人的 9次体外循环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情况 ,其中 6次经左或右股动、静脉、1次右经锁骨下动、静脉建立部分体外循环 ,2次常规体外循环。结果 该组病人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96~ 1 84 (1 31± 31 )min ,平均手术时间 4~ 9.5 (5 .9± 1 .8)h ,平均出血量 6 0 0~ 35 0 0 (1 35 0± 96 7)ml,平均输血量 4 0 0~ 30 0 0 (95 0± 886 )ml,平均尿量 4 0 0~ 1 80 0 (1 0 0 1± 4 5 0 )ml,术后平均呼吸支持时间 4 .5~ 96 (2 8.5± 30 .8)h。 1例病人术后 4 2d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结论 体外循环用于呼吸道难于维持、循环功能难于稳定或特殊要求的病人具有明显优点 ,加强麻醉前评估和麻醉管理有利于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脏手术 麻醉
下载PDF
192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德玉 殷静静 董春晖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4B期734-735,共2页
关键词 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术后 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
下载PDF
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剑 易立文 +2 位作者 阳广贤 陈仁伟 黄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术后是否出现AKI进行分... 目的探究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术后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AKI组80例,非AKI组37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尿素氮、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血肌酐、肺炎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对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岁、肺炎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危险因素。结论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中,选择手术年龄、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预防并发症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可以降低患儿AKI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 循环 急性肾损伤 儿童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喜梅 刘冰 +2 位作者 王丽娟 房小惠 丁艳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52-53,共2页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6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心梗或猝死;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其...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6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心梗或猝死;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其按要求进行肺功能训练,并且注意合并症的治疗。术后尽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控制好血压,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临床护理 冠心病 手术方法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国智 罗萍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术后新发房颤的120例患...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术后新发房颤的120例患者作为房颤组,无新发房颤的110例患者作为非房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心脏结构及功能和术前影响手术的相关因素与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组患者的收缩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比例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期左房内径(OR=1.226,95%CI 1.105~1.361,P=0.0001)、体重指数(OR=2.537,95%CI 1.350~4.769,P=0.0038)和舒张压(OR=1.061,95%CI 1.022~1.101,P=0.0019)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期左房内径、体重指数和舒张压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心脏结构及功能 左心房内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