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媛 王伟鑫 +1 位作者 申玲玲 刘雪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裂口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两组舒张压、心率指标均优于术前30 min(P<0.01),且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期间,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切口裂口率,避免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大幅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配合 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成功率 感染情况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
2
作者 王岩英 刘海平 +2 位作者 王芳 刘晓宁 张光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滴0.6μg/kg,以0.2~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穿刺完毕5 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_(2))与手术后12 h(T_(3))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前、手术后24、48 h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手术前、手术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后转归情况(气管拔管、ICU滞留、苏醒、定向力恢复与术后住院时间)及躁动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SpO_(2)、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SpO_(2)、MA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48 h,观察组的cTnT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6.65±1.41)、(27.58±1.11)、(28.69±1.15)分,均高于对照组[(25.31±1.22)、(26.47±1.23)、(27.11±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3.36)h、(51.39±5.77)h、(11.39±2.48)d,均短于对照组[(19.75±3.41)h、(60.48±5.63)h、(13.65±2.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24、48 h,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45%、3.64%、1.82%,均低于对照组(21.82%、16.36%、1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损害,改善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转归,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术后转归
下载PDF
血清PDGF联合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姜丽杰 刘兆汛 +1 位作者 张新花 赵竞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血清脑钠肽(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7例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血清脑钠肽(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7例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检测血清PDG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血清BNP水平(放射免疫法)。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n=37)和非新发房颤组(n=16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PDGF、BNP对OPCABG患者术后是否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血清BNP、PDGF水平高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新发房颤组患者年龄、右冠状动脉狭窄率、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比例、机械通气时间、空腹血糖(FPG)、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均高于非新发房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OR=2.090,95%CI:1.495~2.922)、BNP≥287.64 pg/ml(OR=2.746,95%CI:1.798~4.193)、PDGF≥398.57μg/L(OR=2.601,95%CI:1.765~3.835)是OPCABG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BNP、PDGF预测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AUC(95%CI)分别为0.781(0.756~0.818)、0.825(0.797~0.861),两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901(0.874~0.935)。结论OPCABG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清PDGF、BNP水平均升高,二者可作为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指标,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脑钠肽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DynNom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孙运良 司林杰 +2 位作者 陆真 程珺瑶 管玉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基于DynNom动态评分构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61)和非谵妄组(n=204)... 目的基于DynNom动态评分构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61)和非谵妄组(n=20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DynNom预测模型。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3.02%(61/26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7%、MMSE评分<27分、NRS2002评分≥3分、LVEF<50%、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ynNom预测模型评估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747(95%CI 0.711~0.783),校准曲线贴近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CI 0.721~0.785),当DynNom模型预测值在10%~79%范围时,患者的净获益率>0。结论基于HbA1c≥7%、MMSE评分<27分、NRS2002评分≥3分、LVEF<50%、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构建的DynNom预测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Nom动态评分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营养风险筛查2002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作者 孟祥宽 王丕杉 +3 位作者 金琪琳 王坡 房磊 曹向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收治的29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不合并...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收治的29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组(A组,193例)、合并糖尿病组(B组,105例)。两组均经围术期常规治疗,并行OPCAB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二次插管率、二次开胸率及病死率。结果:B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占比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病史、脑血管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搭桥吻合口数量、使用球囊反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部感染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脑卒中、心律失常、切口愈合不良、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二次插管率、二次开胸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合并糖尿病可能延长冠心病病人住院时间、增加肺部感染风险,但并未导致OPCABG围术期相关风险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经科学地控制病情后,仍可安全地进行OP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转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6
作者 王恒 杨菲菲 邵松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702-706,共5页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转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OPCABG并术中紧急中转为ONCABG...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转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OPCABG并术中紧急中转为ONCABG的90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归为中转组。另选取同期单纯行OPCABG的CHD患者300例设为非体外循环组。观察中转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前和术中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PCABG患者发生紧急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史、外周血管疾病史、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房颤、左乳内动脉使用率、桡动脉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组心力衰竭史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患者、右冠病变患者、3周内心肌梗死史患者占比及桥血管数量高于非体外循环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数据低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前心力衰竭史、术前PCI史、术前右冠病变、术前3周内心肌梗死史均是影响OPCABG患者发生紧急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术前心力衰竭史、术前PCI史、术前右冠病变、术前3周内心肌梗死史均是影响OPCABG患者发生紧急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控制以上危险因素来减少患者中转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循环冠脉搭桥术 循环冠脉搭桥术 中转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析哲 孙义 +2 位作者 宋健楠 周琪 马淑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尼的“快通道”麻...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尼的“快通道”麻醉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麻醉的对比研究,旨在为瑞芬太尼在OPCAB“快通道”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芬太尼麻醉 “快通道” 瑞芬太尼 临床应用 OPCAB 不良反应 术后恢复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袁振飞 王青青 +1 位作者 高清贤 尹治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50~75岁,ASA...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50~7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SGB组患者诱导前用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8~10ml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劈胸骨后(T3)、开始搭桥时(T4)、搭桥结束时(T5)的MAP和HR,记录T0时及术后6h(T6)、12h(T7)、24h(T8)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浓度,记录术后24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T2~T5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2~T5时SGB组MAP明显低于C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6~T8时两组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明显升高(P<0.05);T6~T8时SGB组血清cTnI和CK-MB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SGB组术后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短于C组、术后24h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用量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CTNI CK-MB
下载PDF
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志稳 胡榴燕 孟蕾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 AI)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5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于术前一天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状态焦虑问卷得分(S ...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 AI)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5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于术前一天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状态焦虑问卷得分(S AI)明显高于正常人群(t=6.24,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焦虑情绪与担心手术效果不好,担心手术中出现意外,对术前准备内容的了解程度,对术前检查项目的了解程度,对支持的利用度等因素有关。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要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需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脉搭桥术 术前 焦虑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探索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连镇 梅举 +2 位作者 何毅 刘浩 江雪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27-230,I0001,共5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连续开展的420例OPCABG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连续开展的420例OPCAB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出现重度POH分为重度POH组和非重度POH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早期重度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行OP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和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46例术后48 h内出现重度POH,发生率为10.95%.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MI、术前LVEF、术前血肌酐水平、急诊行OPCABG手术以及术后48 h内行二次关胸止血,是造成OPCABG术后48 h内重度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72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OPCABG术后早期重度POH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流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圣 程兆云 +6 位作者 赵子牛 权晓强 魏宇 夏东升 李建强 胡俊龙 轩继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为两组: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实验组,43例)和不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对照组,43例),术后1~3天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 目的对比研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为两组: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实验组,43例)和不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对照组,43例),术后1~3天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均痊愈出院。两组人均冠状动脉搭桥支数3~5支,实验组3.6±0.7支,对照组3.6±0.6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CKMB、cTn I、NT-pro BNP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显著改善,无心绞痛复发。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可以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对降低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均有显著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分流器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I N末端脑利钠肽前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期临床路径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伟英 叶文琴 赵继军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阶段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实验组30例在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监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指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阶段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实验组30例在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监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指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低;实验组病人对“护士沟通能力评价”、“术后配合介绍”、“ICU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教育”4项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期间,可有效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循环冠脉搭桥术 护理 管理
下载PDF
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毕江江 樊龙昌 +7 位作者 姚文龙 祝畅 杨少兵 方刚 杜翔曦 桂伶俐 杨春 罗爱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19,328,共4页
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 目的 观察地氟烷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择期接受OPCABG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n =36)和地氟烷组( n =43)。所有患者术前1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和吗啡5 mg;麻醉诱导:应用舒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9 mg/kg;丙泊酚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5~4.0 μg/min,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地氟烷组麻醉维持:地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7%~8%,舒芬太尼TCI 2~3 ng/mL,罗库溴铵0.04 mg/(kg·h)。检测患者围术期血肌红蛋白(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水平及尿量变化,记录麻醉及手术时长、血管移植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留观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观察心脏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动态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地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 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33);地氟烷组术后3 d血Cr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P <0.05);丙泊酚组术后3 d尿量明显低于地氟烷组( P <0.05);地氟烷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丙泊酚组( P =0.035)。两组患者术后24 h肌红蛋白、cTnI、CK-MB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观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地氟烷吸入麻醉可改善患者OPCABG术后心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适用于心脏病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地氟烷 心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肺动脉导管与经胸心脏超声测量非体外循环冠搭桥术后心排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连镇 梅举 +2 位作者 何毅 刘浩 姜兆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 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 目的 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 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 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 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 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蛋白血症与补充人血白蛋白对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水晶 胡占嵩 +4 位作者 屠莹 刘昱 张瑶 朱梦晨 陈丽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59-1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低蛋白血症和补充人血白蛋白对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择期行OPCABG的4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其基本...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低蛋白血症和补充人血白蛋白对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择期行OPCABG的4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其基本资料、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冠状动脉搭桥数量、术中出血量、人工胶体使用情况、术后7 d内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术后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胸腔置管引流量、围术期输血量、术后人血白蛋白用量等。按是否发生AKI将所有患者分为非AKI组(414例)和AKI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选取组间比较P<0.1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按术后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蛋白组(347例)和低蛋白血症组(137例),进行分层分析以探讨补充人血白蛋白与AK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低蛋白血症对AKI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术后人血白蛋白用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体质量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AKI发生风险将增加12.7%;人血白蛋白用量每增加10 g,AKI发生风险将增加17.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蛋白组患者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每增加10 g,AKI发生风险将增加26.9%;低蛋白血症组患者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每增加10 g,AKI发生风险将增加14.0%。结论低蛋白血症不是OPCABG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但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低蛋白血症 人血白蛋白 急性肾损伤 相关性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130/0.4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晓丽 张俊峰 +1 位作者 陆捷 吴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2-865,共4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中临床剂量的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琥珀酰明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OPCAB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琥珀酰明胶组(GEL组)和HES组。分别于麻...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中临床剂量的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琥珀酰明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OPCAB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琥珀酰明胶组(GEL组)和HES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即时(T1)和术后24 h(T2)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内的胸管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和24 h胸管引流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间T0、T1和T2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T、APTT、Fib及D-二聚体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临床剂量的HES 130/0.4与琥珀酰明胶对OPCAB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安全应用于OPCAB的容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130/0.4 琥珀酰明胶 凝血功能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不同气管插管引导方法和去氧肾上腺素给予方式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珍 王丽 +4 位作者 汪业铭 姚杰 曹高亚 王新生 李福龙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6期29-3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不同气管插管引导方法和去氧肾上腺素给予方式应用情况。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FP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LP组术中施... 目的对比观察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不同气管插管引导方法和去氧肾上腺素给予方式应用情况。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FP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LP组术中施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F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静注去氧肾上腺素,L组术中施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静注去氧肾上腺素,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3 min(T_(3))、插管后5 min(T_(4))的心率(HR)、MAP、RPP、动脉乳酸及诱导期时间、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和T_(0)、T_(1)、T_(3)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与T_(1)时点比较,L组和LP组T_(2)、T_(3)时点的MAP、HR、RPP升高(P均<0.05)。与L组、F组比较,LP组和FP组麻醉诱导至插管时间缩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与T_(1)时点比较,LP组和L组T3时点血浆NE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引起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增多;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刺激小,未增加心肌耗氧;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可延长诱导至插管时间,对患者不利;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持续泵注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尤其适合于心肌贮备较差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循环冠脉搭桥术 去氧肾上腺素 纤维支气管镜 可视喉镜
下载PDF
外周血心钠素和内脂素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正伟 耿俊义 +1 位作者 袁超 陈红卫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进行OPCABG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外周血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进行OPCABG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63例和无房颤组135例。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24 h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其外周血ANP、内脂素水平。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将相关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然后根据血清ANP及内脂素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术后新发房颤的价值。结果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房容积指数(LAVI)、外周血ANP及内脂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患者年龄、术后24 h LVEF、hs-CRP、LAVI、外周血ANP及内脂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和密切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06,95%CI 1.251~2.905)、术后24 h LAVI(OR=1.980,95%CI 1.276~3.071)、术后24 h LVEF(OR=1.293,95%CI 1.028~1.626)、术后hs-CRP(OR=1.446,95%CI 1.177~1.777)、术后24 h外周血ANP(OR=1.602,95%CI 1.070~2.398)、术后24 h外周血内脂素(OR=1.726,95%CI 1.16~2.647)是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ANP水平截断值为48 ng/mL时,评估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5%CI 1.327~3.726),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4%、70.34%;外周血内脂素水平截断值为50 g/mL时,评估OPCABG术后新发房颤AUC为0.71(95%CI 1.235~3.419),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48%、69.25%;两者联合检测评估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ROC曲线AUC为0.71(95%CI 1.247~3.528),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3%、69.57%。结论外周血ANP及内脂素水平异常升高是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为OPCABG术后24 h新发房颤预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而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ANP) 内脂素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 房颤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监测和护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樊美珍 张伟英 谈锦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56-57,共2页
总结 2000年 5月至 2001年 5月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ABG)术后的监测和护理。应用非体外循环技术对2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CABG术。术后监测和护理内容包括:(1)生命体征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观察;(2)神经系... 总结 2000年 5月至 2001年 5月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ABG)术后的监测和护理。应用非体外循环技术对2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CABG术。术后监测和护理内容包括:(1)生命体征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观察;(2)神经系统变化的观察;(3)电解质的变化;(4)呼吸道的护理;(5)取大隐静脉侧肢体的护理;(6)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5~3 h清醒,21例于术毕6h内拔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3~49 h,平均 6.1h。25例患者未发生下肢血栓、坏死及心肌梗死、神经系统、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状脉搭桥术 护理 冠心病 术后监测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晓燕 徐秋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以及心脏功能的变化;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进行体外循环CABG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围术期血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术后有轻度升高,术后24 h达到最高峰,术后168 h恢复到手术前水平。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cTnI及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2)术后即刻、术后2、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以及右室做功指数(RVSW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与未采用IABP者术后CI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ABP放置后,CI逐步下降,平均动脉压上升,尿量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对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不良影响小,与体外循环手术相比,结合IABP更可提高其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冠脉搭桥术 围术期 心肌损伤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