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临床麻醉管理探讨
1
作者 葛霞光 孙来保 +5 位作者 徐国海 董莉萍 周志东 卢忆梅 胡衍辉 余树春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尿量及出血量等。根据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尿量及出血量等。根据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① 1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均成功完成 ,手术较一般手术出血多 ,快速输血 ,给予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术中呼吸、循环维持满意 ;②术中出血 (44 5 0± 2 6 40 )ml,尿量 (45 0± 2 5 6 )ml,手术时间 (370± 110 )min ,无肝时间 (86± 2 6 )min ;③与麻醉前相比 ,血压在腔静脉阻断和开放即刻下降 (P <0 .0 1) ;CVP在腔静脉阻断时降低 (P <0 .0 1) ,腔静脉开放后 5min内增高 (P <0 .0 1) ,心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增快 (P <0 .0 1) ;④与麻醉前比较 ,无肝期和新肝期K+ 浓度和TCO2 下降 (P <0 .0 5 ) ;无肝期至手术结束时红细胞压积、pH和HCO3 -1值均下降 (P <0 .0 5 ) ;PCO2 无肝期下降、新肝期升高 (P <0 .0 5 ) ;BE新肝期和术毕均下降 (P <0 .0 5 )。结论 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病人原位肝移植围术期循环、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变化剧烈 ,积极预防性对症治疗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麻醉处理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
下载PDF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祝胜美 吴英达 +3 位作者 项燕 王奎荣 温小红 陈庆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创伤大以及对机体干扰明显,围术期常出现严重的循环及电解质和酸碱的紊乱[1].肝移植术中是否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常需经验性的判断,无肝期使用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可以更好地维持病人术中的循环稳定,有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 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创伤大以及对机体干扰明显,围术期常出现严重的循环及电解质和酸碱的紊乱[1].肝移植术中是否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常需经验性的判断,无肝期使用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可以更好地维持病人术中的循环稳定,有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2-4];另有学者认为,肝移植可以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进行,且不影响病人的远期生存[5].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共进行4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均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完成.本文着重探讨围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 原位肝移植术 麻醉管理
原文传递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患者肺分流的变化
3
作者 温小红 孔海莹 +4 位作者 祝胜美 金旭东 王奎荣 陈益忠 陈庆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0-582,共3页
目的 观察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OLT)围术期患者肺分流的变化。方法16例晚期肝病患者行OLT手术采用吸入异氟醚复合静脉输注异丙酚及芬太尼维持麻醉,FiO2100%,无肝期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放置Swan-Ganz导管,分别于手术... 目的 观察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OLT)围术期患者肺分流的变化。方法16例晚期肝病患者行OLT手术采用吸入异氟醚复合静脉输注异丙酚及芬太尼维持麻醉,FiO2100%,无肝期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放置Swan-Ganz导管,分别于手术前即刻(T1)、门、腔静脉阻断即刻(T2)、门、腔静脉开放即刻(T3)、新肝期5 min(T4)、90 min(T5)、关腹手术结束时(T6)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T1时,P(A-)O2与Qs/Qt均高于正常值,与T1相比,T2时的P(A-a)Q2、Qs/Qt明显降低(P<0.05);与T2相比,T3、T4时的PaCO2、P(A-a)O2、Qs/Qt显著增高(P<0.05);与T3、T4相比,T5、T6时的P(A-a)O2、Qs/Qt显著降低(P<0.05)。Qs/Qt与P(A-a)O2呈正相关(r=0.45,P<0.05);Qs/Qt与PAP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OLT术前、术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分流,需严格控制无肝期的补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 肺分流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艳丽 卿恩明 +2 位作者 王小亭 赵丽云 马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 CO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监测能否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法60例ASAⅡ-Ⅲ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 CO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监测能否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法60例ASAⅡ-Ⅲ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P(cv-a)CO2联合ScvO2组(P组,n=30)和ScvO2组(S组,n=30)。 P组维持P(cv-a)CO2〉6mmHg且ScvO2〉75%;S组仅维持ScvO2〉75%。记录各时间点患者的ScvO2、P(cv-a)CO2、动脉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氧合指数(PaO2/FiO2)、术中液体正平衡量、术后第2天血肌酐水平、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 P组在手术开始4小时和手术结束后2小时的血Lac显著低于S组;P组患者术后第2天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S组。 P组患者术中液体正平衡量显著高于 S 组;但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与单独应用 ScvO2相比, P(cv-a) CO2联合ScvO2能够更早发现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组织灌注不良,更好的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循环冠脉搭桥
下载PDF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全身热疗治疗晚期癌症21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翁准 刘积良 +4 位作者 谭淑瑜 覃天力 田耕 隋捷 朱志兵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灌注全身热疗(VV-PISH)对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用TEMET1000型体外循环全身热疗灌注治疗系统,进行全身加温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及随访追踪,初步评估疗效。结果本疗法具...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灌注全身热疗(VV-PISH)对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用TEMET1000型体外循环全身热疗灌注治疗系统,进行全身加温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及随访追踪,初步评估疗效。结果本疗法具有升温、降温平稳、控温简单、深部组织温度均匀的优点;具有明显止痛88.2%(15/17)作用,其杀伤抑制肿瘤有效率为57.1%(PR+SD),半年及1年病灶稳定率为63.2%(15/19)、46.7%(7/15),6个月、1年、1年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66.7%(10/15)、58.3%(7/12),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消灭肿瘤的效果;虽然对重要器官组织(心、肺、肝、肾、脑)及血液有一定的副损伤,但其损伤是轻微和可逆的。结论VV-PIS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静脉转流 晚期癌症 循环全身热疗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疗效及安全性 恶性肿瘤患者 全身加温治疗 重要器官组织 晚期肿瘤 治疗系统 全麻状态 临床观察 初步评估 组织温度 抑制肿瘤 治疗方法 有效率 稳定率 生存率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欢 周金花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一项用于治疗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体外循环技术。它通过模拟心肺功能,提升血氧水平,减轻心脏负荷,在处理肺动脉高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临时生命支持手段,可对心肺功能衰竭的肺动脉高压患...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一项用于治疗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体外循环技术。它通过模拟心肺功能,提升血氧水平,减轻心脏负荷,在处理肺动脉高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临时生命支持手段,可对心肺功能衰竭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延长治疗时间,推动病情好转,为肺血管修复和重建提供契机。VA-ECMO在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永久性心肺功能损伤。现对VA-ECMO在肺动脉高压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膜肺氧合 肺动脉高压 循环技术
下载PDF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猪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善鉴 许学兵 +1 位作者 佘守章 简晓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2-513,共2页
目的 观察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 (VVB)用于原位猪肝移植手术中受体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的变化 ,探讨VVB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管理。方法  2 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猪采用静脉诱导插管后肌松控制呼吸。无肝期先采用离心泵行髂内与... 目的 观察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 (VVB)用于原位猪肝移植手术中受体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的变化 ,探讨VVB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管理。方法  2 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猪采用静脉诱导插管后肌松控制呼吸。无肝期先采用离心泵行髂内与颈内静脉体外转流。阻断门静脉并插管后进行体外门、髂内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观察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等时点静脉引流、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变化。结果 VVB时间为(79 2± 1 3 5 )min ;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1 9 9± 4 3)min ;转流量 4 5 0~ 90 0ml/min ;转流中维持MAP 80~ 1 35mmHg ;CVP维持于 1 5 5~ 5 5cmH2 O。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呈轻度酸中毒状态 ,无肝期 ,新肝早期血电解质正常。无肝期静脉引流充分 ,肠管色红润 ;尿量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静脉转流 原位肝移植 手术管理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肝移植手术30例体外静脉-静脉转流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伟明 朱艳玲 黄文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VVB)在肝移植手术无肝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移植患者在体外VVB期间的血流动力学、体温、激活凝血时间(ACT)、肝素用量、血气及生化的变化。结果:30例肝移植术平均体外 ...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VVB)在肝移植手术无肝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移植患者在体外VVB期间的血流动力学、体温、激活凝血时间(ACT)、肝素用量、血气及生化的变化。结果:30例肝移植术平均体外 WB时间 62~187(91.61±26.07)min,转流流量前9例 200~1000 ml/min,后 21例 550~2 100ml/min,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5~115 mmHg,中心静脉压(CVP)3~18 cmH2O,鼻咽温度34.1℃~37.7℃,ACT 102~382s,肝素用量0~lmg/kg,血气及生化结果基本正常,连续静脉血氧饱和度(SAT)均>75%。供肝开放循环、停止体外VVB后通过转流泵快速灌注全血或血浆迅速恢复血容量,使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心律紊乱。结论:离心泵和血液恒温器的应用,部分肝素化的方法,使用合适的静脉插管,术中多项目的监测是体外VVB的重要环节,对维持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生化各项指标的稳定,维持体温的正常,保证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静脉转流 离心泵 肝移植
下载PDF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刚 李斌飞 陈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2期111-112,86,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静脉转流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4例巨大肝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 ,达到无血肝肿瘤切除的目的 ,统计术中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量 ,观察体外静脉转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结果  4... 目的 观察体外静脉转流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4例巨大肝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 ,达到无血肝肿瘤切除的目的 ,统计术中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量 ,观察体外静脉转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结果  4例患者术中出血为 74 0~ 1,4 0 0ml,2例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 4 0 0ml,1例输入浓缩红细胞 6 0 0ml,1例输入浓缩红细胞 80 0ml,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体外静脉转流能大大减少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 ,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巨大 术中 静脉转流 患者 临床应用 浓缩红细胞 切除术 生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每搏量变异率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艳丽 卿恩明 马骏 《中国医药》 2015年第7期971-974,共4页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联合每搏量变异率(Svv)为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能否更好地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 选取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拟在...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联合每搏量变异率(Svv)为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能否更好地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 选取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OPCABG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P(cv-a)CO2联合SVV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组(P组,60例),和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组(C组,6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旁路移植开始时(T1)、旁路移植开始30 min(T2)、旁路移植开始60 min(T3)、旁路移植开始90 min(T4)、手术结束时(T5)各时点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CVP、SVV、P(cv-a)CO2、血乳酸水平,手术结束时氧合指数、液体净平衡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C组在T4及T5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P组[(2.4 ±0.5) mmol/L比(1.3±0.6)mmol/L、(2.9±1.9) mmol/L比(1.3±0.8)mmol/L](P<0.05),术中液体净平衡量明显高于P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P组[(964±360) ml比(413 ±210) ml、(310 ±58)比(420 ±70)] (P <0.05).C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均明显长于P组[(39±20)h比(26±18)h、(76±24)h比(51 ±31)h](P<0.05);呼吸衰竭和肾脏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组[(13.3%(8/60)比1.6% (1/60)、16.7%(10/60)比5.0% (3/60)] (P <0.05).T5时点,P组血管活性药强心药评分明显低于C组[(2.0±0.8)分比(10.1±0.8)分](P<0.05).结论 以P(cv-a)CO2联合SVV为导向的策略能够在保证组织灌注的情况下减少OPCABG后相关并发症,减少血管活性药强心药的应用,较以CVP为导向的策略能更好地指导术中血流动力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环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每搏量变异率 血流动力学治疗
下载PDF
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林 李晓芹 +2 位作者 王世端 李瑜 王士雷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手术 麻醉管理 静脉-静脉转流 麻醉处理 术中 凝血功能紊乱 预防和治疗 成败 水平 计划
下载PDF
胎盘源性外泌体miR-122-5p改善妊娠糖尿病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鲁才娟 吴雅枫 吴林珍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2260-2265,I0004-I0006,共9页
目的探讨胎盘源性外泌体(Exo)miR-122-5p改善妊娠糖尿病(GDM)小鼠脐静脉内皮细胞(MUVECs)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妊娠小鼠腹腔注射0.25%链脲佐菌素溶液以诱导GDM模型(GDM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检测两组FPG和胰岛... 目的探讨胎盘源性外泌体(Exo)miR-122-5p改善妊娠糖尿病(GDM)小鼠脐静脉内皮细胞(MUVECs)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妊娠小鼠腹腔注射0.25%链脲佐菌素溶液以诱导GDM模型(GDM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检测两组FPG和胰岛素水平验证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组织形态,qRT-PCR法检测miR-122-5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包括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1]表达。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胎盘源性Exo,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追踪分子对Exo表征进行鉴定;与MUVECs共培养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MUVECs对Exo的摄取。采用噻唑蓝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检测MUVECs细胞活性、凋亡能力、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结果GDM组小鼠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小鼠胎盘组织出现明显损伤,miR-122-5p表达水平降低,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UVECs能对胎盘源性Exo进行摄取,且GDM小鼠胎盘Exo上调了MUVECs中miR-122-5p表达水平(P<0.001)。GDM小鼠胎盘Exo共培养的MUVECs较对照小鼠胎盘Exo共培养的MUVECs细胞活性增强,凋亡能力减弱,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均增强,且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过表达miR-122-5p的MUVECs细胞活性增强,凋亡能力减弱,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均增强,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miR-122-5p表达后,MUVECs细胞活性减弱,凋亡能力增强,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均减弱,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盘源性Exo的miR-122-5p对GDM MUVECs起到保护作用,且可能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来改善MUVE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静脉内皮细胞 miR-122-5p 炎症小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3
作者 鲍春荣 梅举 +4 位作者 丁芳宝 张韫佼 汤敏 朱家全 马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953,共3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循环
下载PDF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62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裕霞 张秀生 杜洪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67-769,共3页
目的 :研究体外静脉转流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应用 ,以便正确预防和处理体外静脉转流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6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在无肝期均采用体外静脉转流 ;转流中加强监测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血气及血生化 ;转流中均使用离心泵... 目的 :研究体外静脉转流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应用 ,以便正确预防和处理体外静脉转流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6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在无肝期均采用体外静脉转流 ;转流中加强监测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血气及血生化 ;转流中均使用离心泵。结果 :(1)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对无肝期的血流动力学及新肝期的循环再灌注起到有效调控作用。(2)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 ,仅转流后有轻微酸中毒。(3)凝血功能有不同程度紊乱。(4)离心泵和肝素涂抹管路的应用 ,使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 ,围术期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 ,有助于稳定循环 ,无明显酸中毒及高血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静脉转流 原位肝移植 预防 离心泵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与1例原位肝移植术
15
作者 曾祥刚 陈恪刚 +1 位作者 宋涛 付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静脉-静脉转流 原位肝移植术 术中 手术 终末期肝病 下腔静脉 严重 困难 方法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16
作者 卢英子 贝亚军 +1 位作者 李寒 林莉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4期1082-1083,共2页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循环 手术配合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2009年 血氧饱和度 手术方法 活动能力
下载PDF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全身热疗治疗晚期癌症的手术配合
17
作者 倪锁娣 鞠秀兰 戎金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9期2419-2419,共1页
关键词 静脉-静脉转流 全身热疗 手术配合 晚期癌症 治疗 加热方法 线辐射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6例分析
18
作者 刘瑞生 宋兵 +2 位作者 柳德斌 唐汉博 程殿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 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循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保留肺动脉前向血流的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两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密 王晓舟 +2 位作者 陈群 王志辉 张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1-212,共2页
1临床资料病例1,女,17个月,体重8kg。出生3个月体格检查时发现青紫及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迟缓。入院体格检查:第一心音肺动脉瓣成分消失,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72%。心脏超声心动图:三尖瓣闭锁;室间隔缺损直径为11mm,左向右... 1临床资料病例1,女,17个月,体重8kg。出生3个月体格检查时发现青紫及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迟缓。入院体格检查:第一心音肺动脉瓣成分消失,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72%。心脏超声心动图:三尖瓣闭锁;室间隔缺损直径为11mm,左向右分流为主;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压差为102mmHg(1mmHg=0.133 kPa),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 双向上腔静脉 动脉分流术 循环 前向血流 脉搏血氧饱和度 心脏超声心动图 生长发育迟缓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股静脉-股动脉转流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仇冰梅 王康 +4 位作者 张雷 吴海卫 张晓华 王常田 李德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目前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R)中股静脉-股动脉转流的体外循环管理相关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采用股静脉-股动脉转流下TAAR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9例接受TAAR体外循环... 目的目前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R)中股静脉-股动脉转流的体外循环管理相关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采用股静脉-股动脉转流下TAAR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9例接受TAAR体外循环管理患者的临床资料。TAAR术中采用股静脉-股动脉插管部分体外循环转流联合腹腔器官持续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统计分析主要评价指标肾、脊髓术后损伤情况,以及肠系膜、腹腔干缺血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截瘫、肠缺血。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可逆性缺血性损伤,经治疗后改善;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肾功能恢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治疗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采用股静脉-股动脉插管部分体外循环转流联合腹腔器官持续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安全可行,腹腔器官保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静脉插管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静脉-股动脉转流 循环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