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非侵入性冠状动脉再灌注判断指标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微血管阻塞
1
作者 栾春艳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74-174,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可缩小梗塞面积,提高生存率,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AMI后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成形术,仍存在微血管阻塞,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采用非侵入性指标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标准。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成形术 微血管阻塞 非侵入性冠状动脉再灌注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硫酸阿托品对纠正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锦峰 周素芸 +2 位作者 唐良秋 陈宝峰 陈云宪 《中国医药》 2021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硫酸阿托品对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纠正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于PCI术中出...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硫酸阿托品对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纠正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于PCI术中出现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PCI术中闭塞血管开通后出现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后,观察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小剂量硫酸阿托品,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注射常规剂量硫酸阿托品。比较2组术前基线资料、冠状动脉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纠正指标以及术后1周和1、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和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入院时胸痛时间、病变血管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在30 s内纠正成功率更高[100.0%(40/40)比60.0%(24/40)],房室传导纠正时间、从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到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所需要的时间和PCI手术时间更短[(7.6±1.2) s比(38.0±15.3) s,(10.2±2.1) s比(45.4±5.9) s,(8.4±2.3) min比(16.5±5.2) min],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更低[(29±11)帧/s比(38±13)帧/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术后30 min心绞痛缓解比例和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以及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导管小剂量硫酸阿托品,对纠正STEMI患者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灌注缓慢心律失常
下载PDF
AMI行直接与择期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瑞莹 许静 +6 位作者 吴尚琴 孙姗 付乃宽 信庭文 王惠中 李鹏 曹月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对比直接与择期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方法 63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4例行择期PTCA加STENT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B组19例行直接PTCA... 目的对比直接与择期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方法 63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4例行择期PTCA加STENT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B组19例行直接PTCA加STENT术。术中分别应用CAG(冠状动脉造影术)定位IRA(梗塞相关动脉),多导心电生理仪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予以相应的处理。术后10~20d两组病人均做超声心动图,对比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以评价心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1)首次CAG显示A组IRA5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29支,右冠状动脉(RCA)15支,左回旋支(LCX)7支;B组IRA 24支,其中LAD 13支,RCA 7支,LCX 4支。两组冠状动脉分支梗塞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A B两组行PTCA加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1/44),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14%(6/44);B组为79%(15/1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3%(10/19)。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室颤动发生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室颤动病人行电除颤后均转复为窦性心率。(3)病人住院10~20d,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达到或超过60%者。A组为64%(28例),B组为89%(17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灌注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AMI PTCA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贾鹏 郭万华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2期1109-1110,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综合征诊断 ST段压低 正常化 T波倒置 NSTE
下载PDF
缺血和再灌注中反映心脏活动性指标: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动荡
5
作者 张军 韩立宪 郭艺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 心率 压力反射敏感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 灌注 时代
下载PDF
非侵入性检查在怀疑女性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张波 周旭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37-640,共4页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潜在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步骤,而非侵袭性诊断和预后检查可判定女性的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为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现综述目前非侵入性心血管检查在可疑女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危险评估中的作用及...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潜在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步骤,而非侵袭性诊断和预后检查可判定女性的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为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现综述目前非侵入性心血管检查在可疑女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危险评估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侵入
下载PDF
七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下冠状动脉微循环中非心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思宜 李瑜 臧圆圆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4期100-103,114,共5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正常血流受阻时,通过及时重建心肌血供挽救即将梗死的心肌,心肌损伤却加重的一种现象。在MIRI中,除了会损伤心肌细胞外,还会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如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冠状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正常血流受阻时,通过及时重建心肌血供挽救即将梗死的心肌,心肌损伤却加重的一种现象。在MIRI中,除了会损伤心肌细胞外,还会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如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损伤是加剧MIRI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非心肌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改善MIRI预后至关重要。七氟烷由于血气分配系数低,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在MIRI中,七氟烷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对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完整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表达和平衡,抑制白细胞和炎症因子过度激活,减轻血小板过度活化,抑制血小板自身相互作用或与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血流阻塞和炎症反应,调节非心肌细胞在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作用,减少MIR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七氟烷 冠状动脉 微循环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许佳预 张博方 陈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致死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心血管不良事件 灌注治疗 血运重建 出院后
下载PDF
非侵入性脑刺激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的记忆干预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媛 李勇辉 +1 位作者 申寻兵 董昕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0-1343,共14页
记忆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累积经验、促进个体生存的重要功能。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具有某种非适应性记忆过强的特征,不利于个体生存。因此,以病理性改变的记忆为靶点,通过削弱或更新非适应性记忆,可... 记忆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累积经验、促进个体生存的重要功能。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具有某种非适应性记忆过强的特征,不利于个体生存。因此,以病理性改变的记忆为靶点,通过削弱或更新非适应性记忆,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甚至治愈的目的。记忆并非是对经验的刻板记录,而是对经验不断更新整合的过程,因此记忆有被干预的可能。记忆的再次激活可能会诱发记忆消退和再巩固,这为记忆相关精神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思路和启发。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作为一种时间、空间分辨率较高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开始被结合运用到记忆干预研究中。不同刺激参数的NIBS (如频率、极性,以及受刺激区域的初始神经激活状态)应用于特定大脑皮质区域,可以调节神经可塑性,增强或降低靶点脑区的兴奋性,从而削弱或增强行为表现,实现记忆消退增强或在再巩固时间窗内干预记忆。本文首先介绍了记忆相关的脑功能基础研究与局部脑区干预方案的理论联系,继而回顾了近年来NIBS与记忆干预相结合应用于创伤或物质滥用相关障碍的临床干预研究,为精神疾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脑刺激技术 记忆巩固 创伤后应激障碍 物质滥用障碍
下载PDF
多非替利衍生物V03(CPU228)与多非替利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管收缩和诱发尖端扭转室速(TdP)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涛 黄志江 +1 位作者 戴德哉 吉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 研究多非替利衍生物V0 3(CPU2 2 8)心血管活性。方法 结扎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再灌 ,建立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 ;用甲氧胺给药的家兔模型考察诱发TdP作用 ;以无钙、复钙液中KCl(大鼠 )和苯肾上腺素 (豚鼠 )引起的胸主动脉... 目的 研究多非替利衍生物V0 3(CPU2 2 8)心血管活性。方法 结扎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再灌 ,建立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 ;用甲氧胺给药的家兔模型考察诱发TdP作用 ;以无钙、复钙液中KCl(大鼠 )和苯肾上腺素 (豚鼠 )引起的胸主动脉环的收缩 ,考察对内钙动员和外钙内流的影响。结果 ①CPU2 2 8可降低最大心律失常分数 ,明显缩短VF和VT持续时间 ,减少心律失常分数 -时间曲线下面积 ,作用强于多非替利。②CPU2 2 8的TdP诱发率低于多非替利。③CPU2 2 8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无钙液中的KCl和Phe引起的血管收缩 ,亦抑制复钙后KCl引起的血管收缩但对Phe的复钙收缩无影响 ,多非替利仅高浓度对无钙液中的KCl引起的血管收缩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CPU2 2 8增强了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 ,减弱了诱发Tdp作用 ,新增了对L 型钙通道的拮抗作用和α受体的阻断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03(CPU228) 替利 心律失常 灌注 胸主动脉 尖端扭转室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 王少微 +4 位作者 贾彤 孙晓佳 姚杰 陈艳林 邢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6期4061-406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以1.0μg/kg的负荷量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15 min,然后改为0.5μg/(kg·h)继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同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2组冠状动脉搭桥时间、手术时间、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例数;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5 min、术后6 h、术后12 h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清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2组冠状动脉搭桥时间、手术时间、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15 min和术后6 h的MAP均明显高于术前及同期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术后15 min的HR明显快于术前及同期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各时间点的MA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cTnI、cTnT、TNF-α、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均<0.05),但右美托咪定组上述各时间点cTnI、cTnT、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右美托咪定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心肌损伤 缺血灌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非侵入性试验敏感性的生理评价
12
作者 Sismo.,I 黄震华 《国外学者来访报告》 1992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敏感 侵入试验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内科治疗和非心脏性外科手术的危险性评价
13
作者 宋晓东 张伟丽 +1 位作者 王继征 惠汝太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7期63-69,共7页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已经成为一种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级的重要工具.心肌灌注扫描结果正常对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而且年死亡率很低(<1%)。大面积心肌梗塞死(超过左室的20%)...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已经成为一种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级的重要工具.心肌灌注扫描结果正常对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而且年死亡率很低(<1%)。大面积心肌梗塞死(超过左室的20%)、一支以上冠状动脉血供范围缺失、短暂性或永久性左室扩张,以及射血分数少于45%的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年死亡率(>3%)。因为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肌受损害的程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只要存在以上情况,患者都应该接受冠状动脉重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后早期(<5年)所出现的症状是否是由于缺血所致;或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后晚期(>5年)无症状者是否存在缺血。对于经皮干预治疗的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还能够有助于发现干预后早期3-6个月内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判定灌注缺陷区缩小可能预示冠心病事件减少以及患者本身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情况。最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还可以用来对接受非心脏性外科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围手术期心脏危险分层,特别是患者已有中等程度的心血管危险指标(轻微心绞痛、既往心肌梗死或心衰症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或者是在进一步的治疗中需要接受高危外科手术治疗,需要术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内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 冠心病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药物-侵入性策略值得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鸿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3期227-232,244,共7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早年的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成功率为40%~50%;近年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直接PCI已成为治疗STEMI的主要再灌注方法。然...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早年的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成功率为40%~50%;近年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直接PCI已成为治疗STEMI的主要再灌注方法。然而,决定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实施再灌注的时间,再灌注越早,则预后越好。由于直接PCI再灌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转院治疗患者,多数存在时间上的明显延误,以致冠状动脉再灌注带来的预后获益减弱或不明显,而溶栓治疗常能快速实施。基于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对其进行组合,形成先行溶栓治疗、随后(转院)行PCI的优化方案,这种方法称为药物-侵入性策略(PhI)。目前已开展了不少关于PhI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多数结果表明,对于发病2~3 h内就诊的STEMI患者,与直接PCI治疗相比,采用PhI在冠状动脉再灌注以及患者近远期预后方面,效果相近或更优。那么,PhI适合哪些人群、应该如何实施等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灌注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侵入策略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15
作者 郑慧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55-55,共1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的一种方法。这种新技术既减少体外循环所致的创伤,又缩短了手术时间,患者得以早日恢复。本文通过围手术期心肌酶活性的比较,在客观上证实该技术在心肌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 血清心肌酶活 移植术 心肌缺血 心肌保护作用 灌注损伤 术后并发症 心肌细胞凋亡 心脏外科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红庆 张士铭 朱丽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4期4057-4059,共3页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疾病,调查指出,其发生率约为1%~2%,近年来心脏瓣膜病造成的心房颤动明显降低,而由心脏病、高血压造成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逐渐增加[1,2]。缺血性脑卒中为NVAF常见并...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疾病,调查指出,其发生率约为1%~2%,近年来心脏瓣膜病造成的心房颤动明显降低,而由心脏病、高血压造成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逐渐增加[1,2]。缺血性脑卒中为NVAF常见并发症,是造成NVAF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NVAF常用治疗方式,由于PCI术后易形成微血栓,出现狭窄、低灌注等情况,因此术后多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但整体效果欠佳[3]。研究指出,达比加群酯为达比加群前体药物,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达比加群进而发挥抗凝效果,对NVAF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具有积极意义[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08例行PCI治疗的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达比加群酯 瓣膜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病 抗凝效果 灌注 缺血脑卒中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7
作者 卢晓微 周智鹏 +4 位作者 张辉阳 曾阳东 成戈 蒋宇 苏梦瑶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和GPNMB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小鼠模型,栓塞2 h后再灌注,GPNMB组经栓塞侧...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和GPNMB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小鼠模型,栓塞2 h后再灌注,GPNMB组经栓塞侧颈内动脉内注射4μL的50 ng/μL GPNMB,PBS组经颈内动脉给予注射等量的PBS。给予小鼠药物干预并再灌注24 h后处死,处死前进行行为学缺陷评分,制作脑组织切片,计算梗死体积。结果GPNMB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PBS组,栓塞再灌注后2 h、给药干预再灌注后24 h的行为学缺陷评分均低于PBS组(均P<0.05)。结论GPNMB可以减小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其梗死后行为学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转移黑色素瘤糖蛋白B 行为学缺陷 脑梗死 小鼠
下载PDF
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对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永生 周跟东 +1 位作者 程鹏 张晓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辅以选择性冠脉内低温干预对非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PCI术的非前壁STEMI患者4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低...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辅以选择性冠脉内低温干预对非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PCI术的非前壁STEMI患者4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低温组PPCI术中通过抽吸导管输注4℃冷盐水诱导梗死区域心肌的低温干预,对照组行常规PPCI术。术中记录入门至血流恢复时间、电除颤/电复律、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情况,术前、术后6 h和12 h采血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第7 d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功能;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心源性死亡、靶血管重建、卒中等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低温组的慢血流/无复流在PPCI术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组相比,低温干预可显著降低PPCI术后STEMI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和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随访显示两组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冠脉内低温干预可以减少非前壁STEMI在P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和下调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而潜在预防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改良冠脉内低温干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1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1-1101,共1页
背景: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CS)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结构正常的血管到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是否可用于排除冠状动脉狭窄≥50%的NSTECS患者。方法:早期与延迟侵入性C... 背景: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CS)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结构正常的血管到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是否可用于排除冠状动脉狭窄≥50%的NSTECS患者。方法:早期与延迟侵入性CT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VERDICT)试验(NCT 02061891)评估了确诊的NSTECE患者的预后,这些患者11随机分为非常早期(12h内)或标准时间(48~72h)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作为试验的观察组成部分,2组患者在ICA前均进行了临床盲法冠状动脉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急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盲法 侵入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产兔失血性休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黄莉萍 余艳红 +1 位作者 盛超 龚时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立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30 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在实验结束后处死产兔,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肠粘膜形态损伤等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肠粘膜损伤加重、肠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上升,限制性输液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充分快速液体复苏显著缓解了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液体复苏 控制失血休克 缺血灌注损伤 小肠粘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