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排列方式对汽车气动阻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谢金法 张靖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0,共5页
基于仿生学非光滑表面,分别在MIRA直背式汽车模型顶部布置矩形排列、菱形排列和等差排列的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形成的非光滑表面,分析不同排列方式对汽车气动阻力的影响.通过应用CFD方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 基于仿生学非光滑表面,分别在MIRA直背式汽车模型顶部布置矩形排列、菱形排列和等差排列的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形成的非光滑表面,分析不同排列方式对汽车气动阻力的影响.通过应用CFD方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以矩形排列的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可以获得最好的气动减阻效果,总减阻率可以达到6.5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原因在于矩形排列的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可以更好地减小模型受到的压差阻力和表面摩擦阻力,最终减小模型受到的气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 排列方式 汽车 气动阻力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光滑单元体结构的车身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伟 程家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光滑表面MIRA阶梯背模型进行了外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根据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理论,确定了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的布置位置及尺寸,并对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结构因素对减阻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基于正...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光滑表面MIRA阶梯背模型进行了外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根据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理论,确定了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的布置位置及尺寸,并对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结构因素对减阻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基于正交实验设计对凹坑型单元体的结构因素进行优化,仿真表明最优结构组合的减阻率可达10.54%;最后从压差阻力、诱导阻力和摩擦阻力3个方面对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最优结构组合改进前后的减阻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显著提高了车身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非光滑单元体 减阻特性 优化
下载PDF
二维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深度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靖龙 谢金法 李洋洋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比相同条件下不同深度二维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减阻性能的差异,从中分析非光滑单元体的深度减阻性能的影响。经仿真发现:当来流速度为7m/s时,深度为0.2mm的凹坑型非光滑单元...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比相同条件下不同深度二维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减阻性能的差异,从中分析非光滑单元体的深度减阻性能的影响。经仿真发现:当来流速度为7m/s时,深度为0.2mm的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减阻率为15.97%,深度为0.4mm减阻率达到最大值18.08%,而深度为0.6mm时,减阻率出现负值,说明无法实现减阻。最后对二维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的减阻原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凹坑中形成反向旋转的涡,从而形成"涡垫"效应,将空气与壁面的滑移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使摩擦阻力有效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凹坑型非光滑单元体 深度 减阻性能
下载PDF
H13热作模具钢激光表面处理后的耐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红霞 赵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6,共3页
借助激光对H13热作模具钢进行非光滑处理,在模具钢表面形成了形态各异、间距不等的非光滑单元体,探究了单元体的形态及间距与热作模具钢耐磨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网状非光滑试样具有最优的耐磨性能;随着单元体分布间距的缩小,试... 借助激光对H13热作模具钢进行非光滑处理,在模具钢表面形成了形态各异、间距不等的非光滑单元体,探究了单元体的形态及间距与热作模具钢耐磨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网状非光滑试样具有最优的耐磨性能;随着单元体分布间距的缩小,试样耐磨性能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H13热作模具钢 耐磨性 非光滑单元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