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活检确诊非免疫缺陷宿主肺毛霉病1例报告
1
作者 王先芳 李秋红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756-758,F0003,共4页
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是一种经空气传播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通过呼吸道侵入肺泡血管,引起局限性或播散性感染。孤立性肺毛霉病很少见,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宿主,免疫正常宿主感染毛霉病鲜有报道。本院收治1... 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是一种经空气传播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通过呼吸道侵入肺泡血管,引起局限性或播散性感染。孤立性肺毛霉病很少见,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宿主,免疫正常宿主感染毛霉病鲜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以多发肺部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无明显免疫缺陷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穿刺活检难以确诊,后经胸腔镜活检确诊为肺毛霉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免疫缺陷宿主肺毛霉病的诊断能力和经验,总结此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和临床特点,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霉病 非免疫缺陷宿主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非免疫缺陷宿主念珠菌血流感染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艳苓 沈宁 +3 位作者 周庆涛 贺蓓 郑佳佳 赵心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宿主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与微生物学资料,比较非免疫缺陷与HIV阴性免疫缺陷宿主的基础疾病、念珠菌定植、临床...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宿主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与微生物学资料,比较非免疫缺陷与HIV阴性免疫缺陷宿主的基础疾病、念珠菌定植、临床表现、病原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治疗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2例患者纳入分析,男36例,女26例,年龄16~100岁,平均年龄(66. 02±17. 65)岁。非免疫缺陷与HIV阴性免疫缺陷宿主分别为30例和32例。非免疫缺陷宿主中,19例(19/30,63. 33%)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时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21例(21/30,70. 00%)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未控制,22例(22/30,73. 33%)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多于HIV阴性免疫缺陷者[分别为8/32(25. 00%),13/32(40. 63%),7/32(21. 88%)];入院与发生念珠菌血流感染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分别为(19. 98±5. 81)分和(25. 61±6. 52)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分别为(6. 04±6. 14)分和(12. 75±8. 42)分,高于HIV阴性免疫缺陷者[APACHEⅡ分别为(15. 09±5. 82)分和(22. 15±5. 98)分,SOFA分别为(2. 87±2. 73)分和(7. 66±5. 64)分];粗死亡率(21/30,70. 00%)较HIV阴性免疫缺陷者升高(14/32,43. 75%),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培养念珠菌属均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患者临床表现、念珠菌定植指数、病原学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等均相似(P> 0. 05)。结论:非免疫缺陷宿主念珠菌血流感染多发生于入住ICU、病情更加危重患者,其糖尿病或未控制高血糖、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更为突出,预后更差;其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特点等与HIV阴性免疫缺陷患者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属 真菌血症 非免疫缺陷宿主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免疫功能缺陷宿主与非免疫缺陷宿主的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丽侠 李明晖 +2 位作者 阮永春 周宜庆 曾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分为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组(ICH-CM组... 目的分析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分为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组(ICH-CM组)和非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组(NON-ICH-CM组),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的差异,并观察血液和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评估价值。其中ICH-CM组患者61例,NON-ICH-CM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和既往或同时存在颅内病变的情况。结果ICH组与NON-ICH组在临床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缺乏典型的表现,两组均可表现为脑膜强化、脑梗死、多发缺血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脊液的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为(977.06±799.12),高于血的(498.13±46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CM组死亡20例(32.78%),NON-ICH-CM组死亡1例(5.88%),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受损宿主容易合并各种感染,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较隐匿,缺乏特征性,尤其是长期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免疫受损宿主 非免疫缺陷宿主 隐球菌荚膜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