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陈爱平 杨劲松 +2 位作者 徐海滨 王灵岚 严延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索福建省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aEVC)的进化变迁规律,了解aEVC的变异株种类、基因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变异株对霍乱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运用单基因片段分析技术,选择1962-2005年代表性O1群埃尔托霍乱菌株49株,对ctxB基因扩增产... 目的探索福建省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aEVC)的进化变迁规律,了解aEVC的变异株种类、基因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变异株对霍乱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运用单基因片段分析技术,选择1962-2005年代表性O1群埃尔托霍乱菌株49株,对ctxB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确定ctxB基因型;同时对毒力因子tcpA和rstR基因分别进行古典型(Cl)和埃尔托型(El)特异的PCR扩增,确定其基因型别。结合ctxB、tcpA、rstR3种基因不同型别的组合形式,确定福建省aEVC菌株的多样性。结果1986年前菌株ctxB基因以埃尔托型B3型为主占92.00%(23/25),而1994年后菌株以古典型B1型为主占95.83%(23/24)。根据ctxB、rstR、tcpA3种基因不同型别的组合形式,1986年前菌株88.00%(22/25)表现为埃尔托型基因特征B3、El、El,1994年后菌株100.00%(24/24)表现为杂合型(Hybrid)变异株基因特征B1、El和(或)Cl、El。结论福建省霍乱菌株存在aEVC进化事件。ctxB、rstR、tcpA基因表现为B1、El和(或)Cl、El的杂合型变异株是福建省aEVC的主要特征型别,此类菌株于1994年后全面取代原来流行的埃尔托霍乱弧菌。不同血清型的aEVC变异株对菌株流行能力的影响不同,稻叶型埃尔托型菌株比杂合型流行时间要长,而小川型杂合型菌株比埃尔托型流行时间要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典型埃尔托 单基因多态性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用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对非O_1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分型探讨
2
作者 梁贤芳 唐振柱 +2 位作者 龚健 陈敏莉 余尚杨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382-384,共3页
1989年我们在作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同时,也把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株同时进行分型,结果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也可被某些型别的噬菌体裂解,为此我们将1986~2001年从各类标本中分离所得的284株非O1群霍乱弧菌和9株拟态弧菌用埃尔托... 1989年我们在作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同时,也把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株同时进行分型,结果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也可被某些型别的噬菌体裂解,为此我们将1986~2001年从各类标本中分离所得的284株非O1群霍乱弧菌和9株拟态弧菌用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噬菌体进行分型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分型 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 O1群霍乱弧菌 拟态弧菌
下载PDF
一种非O_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O_(139)霍乱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承毓 《江苏预防医学》 CAS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引言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霍乱,无论前六次(1817~1923)流行的古典霍乱,还是第七次(1961年至今)流行的埃尔托霍乱都是由O<sub>1</sub>群霍乱弧菌(分别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至于非O<sub>1</sub&... 引言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霍乱,无论前六次(1817~1923)流行的古典霍乱,还是第七次(1961年至今)流行的埃尔托霍乱都是由O<sub>1</sub>群霍乱弧菌(分别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至于非O<sub>1</sub>群霍乱弧菌(从O<sub>2</sub>直至O<sub>138</sub>的137个血清群),尽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托霍乱 O1霍乱弧菌 埃尔托弧菌 血清群 霍乱流行 孟加拉国 大流行 带菌者 流行中 印度
下载PDF
一种由非O_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
4
作者 王健 《浙江预防医学》 1995年第2期4-6,共3页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霍乱,无论前六次(1817~1923年)流行的古典型霍乱或简称霍乱,还是第七次(1961年至今)流行的埃尔托型霍乱或简称副霍乱都是由O<sub>1</sub>群霍乱弧菌(分别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由于...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霍乱,无论前六次(1817~1923年)流行的古典型霍乱或简称霍乱,还是第七次(1961年至今)流行的埃尔托型霍乱或简称副霍乱都是由O<sub>1</sub>群霍乱弧菌(分别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由于霍乱弧菌的这两个生物型在形态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一样,同时无论是由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古典型霍乱,还是由埃尔托霍乱弧菌所引起的埃尔托型霍乱,它们在临床表现、防治对策及影响流行过程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方面也基本相同,故1962年5月第15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埃尔托型霍乱也列入《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霍乱”项内之后,国际上即不再按以往习惯命名而一律称之为霍乱并同样处理。至于非O<sub>1</sub>群霍乱弧菌(从O<sub>2</sub>直至O<sub>138</sub>的137个血清群),尽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但多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食物中毒和肠道外感染,从未有因非O<sub>1</sub>群引起霍乱大流行的报道。因而多被视为条件致病菌,从未将其视为人类霍乱的病原菌。非O<sub>1</sub>群霍乱弧菌由于不与O<sub>1</sub>群霍乱弧菌抗血清发生凝集,也被称之为不凝集弧菌(NAGV)。不言而喻,由不凝集弧菌引发的腹泻患者,自然也从不会被视为霍乱或按霍乱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霍乱弧菌 OI群霍乱弧菌 霍乱流行 埃尔托霍乱 埃尔托 霍乱毒素 生物型 典型 国际卫生条例 沿海地区
下载PDF
以菌痢样症状为主的非典型霍乱临床分析
5
作者 吕维红 位兰玲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6期15-15,共1页
以菌痢样症状为主的霍乱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4年8~9月收治的非典型霍乱病人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1例,平均年龄25岁,女3例,男8例。大便为粘液稀便,经培养均检出埃托尔弧菌。 1.2 症状与体征 11例患者一般状态... 以菌痢样症状为主的霍乱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4年8~9月收治的非典型霍乱病人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1例,平均年龄25岁,女3例,男8例。大便为粘液稀便,经培养均检出埃托尔弧菌。 1.2 症状与体征 11例患者一般状态均良好,无脱水,血压正常,排粘液稀便3~7次/日。8例伴有恶心,5例伴呕吐,且呕吐量不多。腹痛9例,伴里急后重感4例,发热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典型 霍乱弧菌 霍乱 症状与体征 里急后重 特异性变态反应 吡哌酸 复方新诺明 腓肠肌
下载PDF
霍乱弧菌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树波 《预防医学论坛》 2008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关键词 埃尔托霍乱弧菌 生态学 可培养状态 生物学特性 流行规律 生态特性 流行区 地方性
下载PDF
我国某地首例O139霍乱弧菌病例
7
作者 苏淑慧 吴炜强 《传染病信息》 1994年第3期109-110,共2页
患者××,男性,65岁,因腹泻、呕吐20小时于94年6月13日23点住进某地医院。患者6月12日中午12点钟食外购未加热粽子一个、放置冰箱1天的西瓜2块。17点食外购未加热扒鸡数块。
关键词 霍乱弧菌 O139 正常血压 喷射状 埃尔托霍乱 霍乱 流行株 大便镜检 全身乏力 我国新疆
下载PDF
1株不典型非O1群霍乱弧菌的发现及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至成 覃西 +3 位作者 伍丽娴 翟英超 王小娟 李影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422-4424,共3页
目的对1株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按霍乱弧菌的鉴定标准和方法进行细菌学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血清学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患者血液中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HN 9837,该菌株的形态学... 目的对1株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按霍乱弧菌的鉴定标准和方法进行细菌学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血清学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患者血液中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HN 9837,该菌株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基本符合非O1群霍乱弧菌定义;但与普通霍乱弧菌在甘露醇发酵及赖氨酸利用、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结论海南省首次在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分离出非O1群霍乱弧菌,该菌为1株不发酵甘露醇、赖氨酸且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阴性的不典型霍乱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群霍乱弧菌 肝硬化 典型 鉴定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10年O1群霍乱疫情分离株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董晨 张雪峰 +6 位作者 谈忠鸣 钱慧敏 顾玲 刘文东 崔志刚 汤奋扬 朱叶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7-1323,共7页
目的 :分析2010年江苏省O1群霍乱疫情分离株病原学特征,为霍乱疫情分析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10年江苏省O1群霍乱疫情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ctx B基因序列分析、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目的 :分析2010年江苏省O1群霍乱疫情分离株病原学特征,为霍乱疫情分析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10年江苏省O1群霍乱疫情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ctx B基因序列分析、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分析。结果:2010年江苏省O1群霍乱疫情分离株均携带毒力基因ctx A、ace、zot、tox R、tcp I、omp U、rtx C、tcp AEL、hly AEL,且CTXB氨基酸序列为古典型;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100%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100%耐药,且均为多重耐药株;除VC201014外,其余14株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度达100%。结论:2010年9月初至10月初,发生在江苏省徐州、淮安、宿迁、南京4个地市的O1群霍乱疫情可能是有关联的暴发流行,2010年8月底发生在连云港的O1群霍乱疫情是一起散发疫情,与上述四地的霍乱疫情可能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所有疫情的病原均为非典型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CTX B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霍乱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树波 《预防医学论坛》 2006年第6期765-768,共4页
关键词 埃尔托霍乱弧菌 灭活 流行区 典型 全菌体 霍乱 二号病 霍乱弧菌感染 疫苗接种 菌苗 疫苗 免疫预防
下载PDF
霍乱
11
《预防医学论坛》 1995年第1期59-65,共7页
关键词 霍乱弧菌 01群霍乱 流行病学特征 血清型 埃尔托弧菌 霍乱流行 流行株 中华医学会 免疫荧光 霍乱毒素
下载PDF
霍乱弧菌山梨醇发酵相关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12
作者 闫笑梅 邹清华 +1 位作者 曾浔 张建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比较霍乱弧菌流行株与非流行株山梨醇发酵相关基因的差异,为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区分两类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别对42株霍乱弧菌(O1群埃尔托型33株、O139群9株)流行株和非流行株的糖发酵激活蛋白、外周... 目的比较霍乱弧菌流行株与非流行株山梨醇发酵相关基因的差异,为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区分两类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别对42株霍乱弧菌(O1群埃尔托型33株、O139群9株)流行株和非流行株的糖发酵激活蛋白、外周质麦芽糖结合蛋白、外周质磷酸盐结合蛋白和外周质氨基酸结合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序列比较。结果糖发酵激活蛋白编码基因在霍乱弧菌流行株与非流行株共发现三个位置有单个碱基的差异,即第106、150和378位核苷酸(在流行株分别为A、A和T,而在非流行株分别为G、G和C)。第106位碱基的差异导致了氨基酸的不同(编码蛋白的第36个氨基酸在流行株和非流行株分别为苏氨酸和丙氨酸)。外周质麦芽糖结合蛋白和外周质磷酸盐结合蛋白编码基因各发现两个碱基的规律变化,外周质氨基酸结合蛋白编码基因未发现一致性碱基改变。结论在这些基因中存在着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成为快速区分两类菌株的重要依据。糖发酵激活蛋白第36位氨基酸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该蛋白活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发酵 霍乱弧菌 特征分析 基因序列 蛋白编码基因 麦芽糖结合蛋白 分子生物学方法 单核苷酸多态性 流行株 激活蛋白 氨基酸 糖发酵 相关基因 基因测序 埃尔托 0139 序列比较 编码蛋白 蛋白活性 磷酸盐 外周 碱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