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微生物感染误诊原因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春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非典型微生物感染 误诊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儿科
原文传递
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雪英 王玉晶 刘红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843-5845,共3页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非典型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的Ig M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鼻咽试子分...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非典型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的Ig M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鼻咽试子分泌物或痰液中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DNA。将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阳性的10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红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实验组67例,治愈62例,治愈率92.54%,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1%,治疗后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对照组40例,治愈32例,治愈率80.00%,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死亡2例,治疗结束肝功能异常者23例,其中1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0 U/L,肾功能无异常改变。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9,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非典型肺炎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 阿奇霉素 盐酸氨溴索
原文传递
新生儿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病原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卫东 王玉晶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9期692-693,共2页
对682例日龄≥4d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阳性167例(24.49%)。167例新生儿非典型性肺炎中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者分别为124例(74.25%)、55例(32.9... 对682例日龄≥4d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阳性167例(24.49%)。167例新生儿非典型性肺炎中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者分别为124例(74.25%)、55例(32.93%)、47例(28.14%)和35例(2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3,P〈0.01。167例患儿母亲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80.84%,解脲支原体为53.29%,肺炎衣原体为50.90%,肺炎支原体为53.29%。应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5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7.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改变。提示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新生儿非典型肺炎以沙眼衣原体感染最多,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相对较低;患儿母亲为直接病原传播者;阿奇霉素对其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肺炎 非典型微生物
原文传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非典型生物感染性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史剑雷 张书涵 董艳芬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非典型生物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非典型生物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83%和4.17%,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非典型生物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微生物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病原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慧香 张慧燕 +1 位作者 车大钿 陆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1-272,276,共3页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74例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IFVA、IFV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F...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74例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IFVA、IFV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FVⅠ、PFVⅡ、PFVⅢ)型7种病毒抗原。并采外周静脉血,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间接固相酶免疫法检测患儿血清CP-IgM抗体。结果明确感染病原诊断者29例(39.2%)。婴幼儿组病原学阳性14例(43.8%),其中RSV6例(18.8%)居首位;其次PFVⅢ4例(12.5%);MP占6.25%;AdV及CP各占3.1%。学龄前及学龄组病原学阳性15例(35.7%),其中MP 9例(21.4%),居首位;其次CP 3例(7.1%);而PFVⅢ和RSV仅占4.8%和2.4%。婴幼儿组与学龄前及学龄组间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典型微生物(CP和MP)感染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a<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婴幼儿哮喘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关系紧密,而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可能是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道感染 病毒 非典型微生物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