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典型村落更新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浩源 郑绍江 《美与时代(城市)》 2020年第12期42-43,共2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出现人口不断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发展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未纳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非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在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改造更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出现人口不断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发展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未纳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非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在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改造更新的必要性,总结出非典型村落景观更新与保护的方法与途径,为后续村落景观的更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市化 非典型村落 景观改造
下载PDF
基于PSPL的非典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使用评价研究——以后畈村为例
2
作者 张旭 何隽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224-227,243,共5页
目的:文章深入了解和评价非典型传统村落——后畈村的公共空间使用状况,并探究如何保护与建设非典型传统村落。通过评价挖掘现存问题,并对公共空间的未来更新建设提出建议,从而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落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研究有助... 目的:文章深入了解和评价非典型传统村落——后畈村的公共空间使用状况,并探究如何保护与建设非典型传统村落。通过评价挖掘现存问题,并对公共空间的未来更新建设提出建议,从而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落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研究有助于验证PSPL调研法在非城市环境中的适用性及有效性,以促使公共空间改进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科学支持和实践案例参考。方法:运用PSPL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计数、地图标记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着重分析公共空间的物理质量、居民和游客的使用感受以及公共空间的活动种类。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和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居民和游客均关注舒适性和愉悦性,这在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公共生活的中心点的村委会广场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村落公共空间面临交通、建筑、设施和环境方面的挑战,需要改进的区域主要为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村委会广场及其周边、村落入口、村落商业街和银杏树下空间。结论:研究表明,非典型传统村落如后畈村的公共空间使用亟待优化。文章据此提出改善历史建筑群、升级村委会广场环境、增强村落入口识别性以及活化商业街等建议,强调改造应兼顾当地居民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效性,旨在为其他类似村落提供借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PSPL调查法 后畈村
下载PDF
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整合性更新研究——以泉州江南片区为例
3
作者 魏锦达 周庆华 胡家骏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是一类位于城市边缘区且已被划入城镇开发边界,具有服务城乡功能、延续文化基因价值,但尚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随着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尝试统筹边界内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已然是面向国土空间... 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是一类位于城市边缘区且已被划入城镇开发边界,具有服务城乡功能、延续文化基因价值,但尚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随着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尝试统筹边界内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已然是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一次必要性探索。结合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的更新困境分析,以福建省泉州江南片区为例,提出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整合性方法——非典型传统村落遴选分类与价值延续、非典型传统村落与外部的整合性保护和发展,以期为非典型传统村落和城市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边型典型传统村落 泉州江南片区 整合性更新
下载PDF
“气氛”与“在场”语境下非典型古村落乡野民宿保护性设计研究
4
作者 戴劼君 李宪锋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2期92-94,共3页
疫情过后旅游热快速升温,典型传统古村落成为大众目光中的焦点,使得古村落的发展倾斜,为了进一步平衡古村落的活力,拯救濒危的传统文化,非典型传统古村落进入了大众视野。而村落中的乡野民宿更是承载了历史的印痕和社会发展轨迹,它们被... 疫情过后旅游热快速升温,典型传统古村落成为大众目光中的焦点,使得古村落的发展倾斜,为了进一步平衡古村落的活力,拯救濒危的传统文化,非典型传统古村落进入了大众视野。而村落中的乡野民宿更是承载了历史的印痕和社会发展轨迹,它们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气氛”与“在场”的语境下,分析其在非典型古村落民宿环境中的应用并提出保护性策略。通过田野调查与分析法,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总结分析现有的古村落民宿现状,并得出乡野民宿的保护策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非典型传统村落乡野民宿的保护机制并未健全,关注“气氛”与“在场”两大构建要素,不仅可以提升民宿的服务价值,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 在场 典型村落 民宿 保护设计
下载PDF
“非典型”传统村落景观格局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明村为例
5
作者 程凯永 梁景慧 +1 位作者 孙硕 王娜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非典型”传统村落是指虽未纳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但仍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广西桂林明村地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三面峰林环绕,一面贴近漓江,生态环境优越,历经数百年,荟萃了“非... “非典型”传统村落是指虽未纳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但仍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广西桂林明村地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三面峰林环绕,一面贴近漓江,生态环境优越,历经数百年,荟萃了“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精华。其聚落选址布局、景观格局以及空间结构整体都具有传统村落很好的代表性,但城市化等外部冲击导致村落发展失序,主体缺位带来生态旅游发展停滞。藉此提出保护与更新村落环境,活化利用生态景观文化旅游廊道,展示农耕文化,营造田园诗意等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传统村落 聚落格局 景观结构 生态旅游 喀斯特地域 桂林
下载PDF
非典型古村落振兴发展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以J村为例
6
作者 普忠鸿 沈珏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为了提出非典型古村落振兴发展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以社会工作机构在J村实践为例,研究社会工作在非典型古村落J村的实践过程及介入路径。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介入非典型古村落发展是以社区为本推动社区居民以及居民自治组织、政府、企业... 为了提出非典型古村落振兴发展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以社会工作机构在J村实践为例,研究社会工作在非典型古村落J村的实践过程及介入路径。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介入非典型古村落发展是以社区为本推动社区居民以及居民自治组织、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合作的整合性服务过程,有助于实现多元利益主体的整合联动,构建高自治高参与的村落发展合作治理体系,促进非典型古村落整体性治理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村落 振兴发展 社会工作 J村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高寒山区非典型传统村落选择性保护研究——以金马池地区陈塄坎村为例
7
作者 张萍 赵一 陈华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143-145,共3页
通过对陇南高寒山区的“非典型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根据其特殊地域环境进行选择性保护的策略,尝试以陈塄坎村为例,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发展策略,整合出适用于高寒山区的非典型传统村落发展路径,以期对未来相似... 通过对陇南高寒山区的“非典型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根据其特殊地域环境进行选择性保护的策略,尝试以陈塄坎村为例,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发展策略,整合出适用于高寒山区的非典型传统村落发展路径,以期对未来相似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山区 非典型村落 选择性保护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日本空置民居活用对我国非典型传统村落活化的启示——以小豆岛堀越地区实践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荩 郑晰月 +1 位作者 高美祥 陈翚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我国广大乡村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数量庞大且极具价值,却面临着人口外流、民居遗存日渐衰败的“空”之双重困境,亟待活化。日本类似的乡村地区将空き家活用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进行村落活化,其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首先从日本空き家... 我国广大乡村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数量庞大且极具价值,却面临着人口外流、民居遗存日渐衰败的“空”之双重困境,亟待活化。日本类似的乡村地区将空き家活用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进行村落活化,其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首先从日本空き家概念出发,分析城市移住民因素和空き家活用理念;并以小豆岛堀越地区实践工作坊为例,从促进制度、支援组织、再生手段等方面探讨日本空き家活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制度支持体系,设立产学官民一体的多边联合型支援组织,将空间活化再生手段融入社区生活,有助于推动我国非典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传统村落 空置民居 空き家活用 空屋银行 城市移住民 支援组织 空间活化
下载PDF
非典型特征村落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9
作者 钱真真 陈罗辉 姚林涵 《上海包装》 2023年第12期95-97,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居民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对农村空间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庭院景观空间设计有了更广阔的需求市场。而乡村庭院是构成乡村肌理最基本的细胞,直接反映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居民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对农村空间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庭院景观空间设计有了更广阔的需求市场。而乡村庭院是构成乡村肌理最基本的细胞,直接反映了其生态文化和生活品质,同时又深刻影响着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然而,目前许多村庄的庭院空间逐渐受到破坏和忽视。对于非典型特征村落而言,庭院空间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可以提升村庄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本文以非典型特征村落为背景,探讨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村落 庭院空间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保护与复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南京市江宁区窦村古村为例 被引量:61
10
作者 吴晓庆 张京祥 罗震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6,共8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根脉,也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单元。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提出"古村落保护"的概念,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和遗产旅游如火如荼进行,但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普遍集中于那些具有丰富历史...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根脉,也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单元。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提出"古村落保护"的概念,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和遗产旅游如火如荼进行,但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普遍集中于那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村落,而忽略了大量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乡村之间、位于城市边缘区、具有相对历史文化价值的"非典型古村落"。此类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通常处于UNESCO确定的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之下,而处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又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服务于城乡功能、优化城乡关系的特殊潜质,且由于受到城市外溢发展的直接影响,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选择。因此,本文着重对此类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在借鉴国外村落复兴的基础上,探讨其区别于那些经典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保护与复兴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典型村落 保护 复兴 窦村
下载PDF
乡野民宿的杂糅之力--非典型古村落重生之路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宪锋 Wang Xuan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居与旅店的搭档,共同搅拌于乡野民宿的空间设计中。这不是概率极低的偶然,而是源自中国传统造物杂糅特质的外在显现,是具有民族特色传承机制在时代变革中吸收新生事物优秀品质的创新成果。看似巧合,实则必然,"...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居与旅店的搭档,共同搅拌于乡野民宿的空间设计中。这不是概率极低的偶然,而是源自中国传统造物杂糅特质的外在显现,是具有民族特色传承机制在时代变革中吸收新生事物优秀品质的创新成果。看似巧合,实则必然,"杂糅之力"即是其设计遵循的重要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野民宿 杂糅之力 典型村落
下载PDF
民俗学视野下瓯南地区非典型古村落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宪锋 陈荣祥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5期1-3,6,共4页
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乡村文化。村落是由社会、经济、人文及自然构成的生态网络,传统村落更是在长期农耕文明的延续下逐步形成的。它所承载的是历史的印痕和社会发展轨迹,它们被视为传统... 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乡村文化。村落是由社会、经济、人文及自然构成的生态网络,传统村落更是在长期农耕文明的延续下逐步形成的。它所承载的是历史的印痕和社会发展轨迹,它们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逐渐改变,农村人口特别是年轻人不断向城市聚集,村落的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大量的传统村落空置或消失,延续了上千年的有形的、无形的农耕文化和乡野民俗也逐渐远去。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分析瓯南地区非典型古村落风貌特征和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非典型古村落,探索保护与传承非典型古村落文化在当下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瓯南地区 典型村落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咸阳市泾阳县岳家坡村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美麟 蔡辉 张瑜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2期67-73,共7页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载体,在我国星罗云布的乡村聚落中无疑是最耀眼的,过往的保护研究与工作多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非传统村落。本文聚焦于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咸阳市泾阳县岳家坡村为例,采用轴线和线段的句法模型...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载体,在我国星罗云布的乡村聚落中无疑是最耀眼的,过往的保护研究与工作多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非传统村落。本文聚焦于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咸阳市泾阳县岳家坡村为例,采用轴线和线段的句法模型定量分析岳家坡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深度解析岳家坡村"一大三小"的空间结构,并将规划前后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得出岳家坡村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保护方面,应保留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继承原有的空间序列和生活秩序;利用层面,应依托现有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应性开发,而非为了旅游发展去改变村落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典型传统村落 岳家坡村
下载PDF
徽州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延续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桢楠 冯四清 《工程与建设》 2010年第1期28-30,33,共4页
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程度不高,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程度相对更加滞后,已经慢慢不适应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传统文化所赋予它的差异特色业已消失殆尽。该文以歙县篁墩村为例对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延续进行分析,详细阐述... 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程度不高,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程度相对更加滞后,已经慢慢不适应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传统文化所赋予它的差异特色业已消失殆尽。该文以歙县篁墩村为例对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延续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其发展滞后的主导因素及保护思路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传统村落 保护 延续 歙县
下载PDF
“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策略探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彤 张晓多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5期55-56,共2页
乡村振兴是我国目前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文化振兴是其重要部分。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保护的研究颇多,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赋予等级的村落更为重视,而大量历史价值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之间的“非典型传统村落”,由于其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是我国目前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文化振兴是其重要部分。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保护的研究颇多,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赋予等级的村落更为重视,而大量历史价值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之间的“非典型传统村落”,由于其文化遗产分散、重视度不高等原因,成为城乡发展进程中极易被忽视的部分,在学术研究中也略有缺失。因此,文章以“非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合“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困境,提出了针对这一特殊村落的保护振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传统村落 保护 振兴 历史文化
下载PDF
社会工作参与城市边缘“非典型古村落”振兴发展的路径——以社区为本位的1+N整合联动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普忠鸿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5-111,共7页
以乡村振兴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为背景,结合社会工作者在J村的长期扎根与实践,针对典型古村落进行的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社区自主经营三种传统开发和保护经验模式的局限,阐述社会工作助力城市边缘“非典型古村落”从“衰落”到“复兴”的... 以乡村振兴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为背景,结合社会工作者在J村的长期扎根与实践,针对典型古村落进行的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社区自主经营三种传统开发和保护经验模式的局限,阐述社会工作助力城市边缘“非典型古村落”从“衰落”到“复兴”的发展实践过程。探讨社会工作参与下城市边缘“非典型古村落”的发展路径,提出社区为本:1+N整合联动的“非典型古村落”发展经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J村 典型村落 社会工作 1+N整合联动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济南东小龙堂村为例
17
作者 朱煜 《艺术科技》 2022年第7期162-165,共4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活的传承,近年来其地位与价值不断提升,而对处于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之间、数量巨大且有一定保护价值的非典型传统村落却缺乏重视。由于城市边缘区区位的特殊性,这类村落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正面临村落保护与更新...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活的传承,近年来其地位与价值不断提升,而对处于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之间、数量巨大且有一定保护价值的非典型传统村落却缺乏重视。由于城市边缘区区位的特殊性,这类村落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正面临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困境。文章以东小龙堂村为例,探究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特征与困境,探索区别于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的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传统村落 城市边缘区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畲寮的面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璇 《艺术学界》 2019年第2期50-60,共11页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畲族独特的房屋建筑特色,它不仅在文字的构形、流变中隐含了其建造形态风格,亦如面具般模糊了与一般民宅、功能空间之间的区别。不过,或许因为面具戴得太久,畲寮模仿汉族房屋的面具已渐渐与血肉相连,难分你我...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畲族独特的房屋建筑特色,它不仅在文字的构形、流变中隐含了其建造形态风格,亦如面具般模糊了与一般民宅、功能空间之间的区别。不过,或许因为面具戴得太久,畲寮模仿汉族房屋的面具已渐渐与血肉相连,难分你我。如今,搭上乡村旅游的时代快车,畲寮面具以"民宿"这种极具时尚的空间应用方式得以活化传承,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寮面具 典型村落 民宿空间 继承与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