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非农化就业与市民化转变的障碍分析
1
作者 何学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70-13871,13874,共3页
从制度障碍、经济障碍、社会障碍以及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几个方面分析了农民非农化就业与市民化转变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 非农化就业 市民化 障碍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聂传定 《台湾农业探索》 2006年第3期44-45,51,共3页
我国农村耕地土地资源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增收缓慢,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与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在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3... 我国农村耕地土地资源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增收缓慢,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与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在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3种途径的前提下,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新农村建设 非农化就业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聂传定 《云南科技管理》 2006年第6期34-35,共2页
文章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一是有利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从而有利于新农村的进程;二是有利于新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目标的实现;三是有利于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新农村建设 非农化就业
下载PDF
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渠丽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在Carlino-Mills区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应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截面数据,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 在Carlino-Mills区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应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99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截面数据,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人口与非农就业相互影响,非农就业对城市人口的影响要大于城市人口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城市人口与第二产业就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三产业就业呈负相关关系;②城市人口和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城市人口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农地非农化与第二产业就业正相关,与第三产就业负相关;③就业非农化高的地区,农地非农化将有所减缓,人口城市化高的区域,农地非农化则加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关系 人口城市化 就业非农化 土地非农化
下载PDF
江西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文 徐小琴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基于经验数据的定量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 基于经验数据的定量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非农化 城乡收入差距 相关性分析 江西
下载PDF
中日韩人力资源开发与失业压力转化趋势研究——我国就业非农化时期的开发模式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洪英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3,共5页
人力资源开发是有效促进就业扩大和失业压力转化的治本之策。但在就业结构非农化转换的关键时期 ,由于各国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水平不同 ,失业压力的转化趋势也很不同 ,有的失业压力转低或高失业压力转缓 ,有的失业压力转强。其中韩国准... 人力资源开发是有效促进就业扩大和失业压力转化的治本之策。但在就业结构非农化转换的关键时期 ,由于各国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水平不同 ,失业压力的转化趋势也很不同 ,有的失业压力转低或高失业压力转缓 ,有的失业压力转强。其中韩国准超前型开发模式的成效较高、社会成本较低、高失业压力转低最快 ,是我国较为可行的开发模式选择。为此 ,我国首先要积极创造必要条件 ,特别要采取非常措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优化开发结构并创造相应经济社会条件 ,加快向准超前型开发模式转换 ,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新时期严重失业压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非农化时期 人力资源开发 失业压力转化 开发模式选择 中国 日本 韩国
下载PDF
种稻农户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26县32乡镇1058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翁贞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以江西省为例,在江西26县32乡镇32村1058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二元定距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所处村域环境、户主年龄、户主职业、人均耕... 以江西省为例,在江西26县32乡镇32村1058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二元定距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所处村域环境、户主年龄、户主职业、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务工收入比、农户种粮风险认知、种粮预期收益评价等因素对农户家庭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其中家庭务工收入比的正向作用最大,种稻收益预期的反向作用最大。同时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青年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完善农业扶持政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户家庭劳动力 就业非农化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方方 何仁伟 何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2,共9页
将京津冀地区147个典型区县划分为优化开发区(Ⅰ)、重点开发区(Ⅱ)、农产品主产区(Ⅲ)与生态保护区(Ⅳ)四大地域类型区,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及四大地域类型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探讨了京津冀地区乡村就... 将京津冀地区147个典型区县划分为优化开发区(Ⅰ)、重点开发区(Ⅱ)、农产品主产区(Ⅲ)与生态保护区(Ⅳ)四大地域类型区,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及四大地域类型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探讨了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京津冀四大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由高至低依次为Ⅱ>Ⅰ>Ⅲ>Ⅳ,四大地域类型区不同时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其增速各异;2)回归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Ⅰ、Ⅱ、Ⅲ区耕地利用效率对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8 9、-0.003 8、0.002 4,Ⅳ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基于此,应采取培育农村新产业与新业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与农用地用途变更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路径等措施,构建不同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新模式,以提升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引导乡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就业非农化 耕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固定效应模型 地域类型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就业非农化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效应——中日两国比较研究兼论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成琦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105,共13页
1947— 1 95 5是日本的就业非农化时期。中国自 1 994年起也进入了就业非农化时期。日本在这一时期通过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有效地扩大了就业 ,并使经济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当能从日本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有... 1947— 1 95 5是日本的就业非农化时期。中国自 1 994年起也进入了就业非农化时期。日本在这一时期通过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有效地扩大了就业 ,并使经济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当能从日本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非农化时期 日本 人力资源 就业效应 中日比较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与非农化的空间分异、相互关系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曹广忠 马嘉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49-2260,共12页
区域就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是相互关联且进程相对一致的过程,但由于发展背景和影响机制的不同,二者的关系有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基于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就业非农化水平和进程的空间格... 区域就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是相互关联且进程相对一致的过程,但由于发展背景和影响机制的不同,二者的关系有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基于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就业非农化水平和进程的空间格局、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化和非农化水平的分布和演变都具有明显的行政指向特征和地带分异特征,差异化的空间集散态势下,在不同地区二者形成了多样化的相互关系,但总体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城镇化初期和中期阶段,非农化适当超前或同步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导驱动因素不一致是城镇化和非农化空间差异和相互关系形成的基础,要素投入引致的经济增长直接促进就业非农化进程,但人口城镇化则更多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政府政策实施力度的不同也导致这一机制过程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就业非农化 空间格局 相互关系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闵捷 张安录 高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分析江汉平原2000—2004年农地城市流转时空特征,根据农地城市流转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江汉平原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研究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分析江汉平原2000—2004年农地城市流转时空特征,根据农地城市流转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江汉平原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研究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同,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也不同;各市、县的产业非农化、就业非农化及农地城市流转耦合系数与农地城市流转综合变动系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对判断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产业非农化 就业非农化 农地城市流转
下载PDF
土地流转,其实没有那么难
12
作者 夏柱智 《中国老区建设》 2021年第3期22-23,共2页
沈弄村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峨山镇最北端,4500余人,1150户,耕地面积6200亩。因为有临近县城的地理优势,沈弄村的非农化就业比其他中西部地区早10年左右。2000年以后,村庄劳动力非农化就业比例持续增加,农户离开土地的趋势明显。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就业比例 地理优势 安徽省繁昌县 劳动力非农化 非农化就业 峨山镇 农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