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时血神经屏障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浩 张磊 徐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使用大鼠坐骨神经制造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模型,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时神经内部的水肿变化,研究冷损伤时血神经屏障功能的损害情况及相应的病理改变。方法 48只雄性Wistar随机分成冷损伤后1 d组、3 d组和5 d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 目的使用大鼠坐骨神经制造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模型,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时神经内部的水肿变化,研究冷损伤时血神经屏障功能的损害情况及相应的病理改变。方法 48只雄性Wistar随机分成冷损伤后1 d组、3 d组和5 d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神经予以3℃~5℃持续低温2 h;以对侧坐骨神经作为对照。每组大鼠在相应的时间点取下坐骨神经进行观察: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1 h,测量坐骨神经中伊文思蓝浓度;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1 h,坐骨神经包埋制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伊文思蓝的分布;坐骨神经包埋制片,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有髓纤维、无髓纤维及毛细血管的状况。结果冷损伤后1 d,多数有髓纤维出现以"空、暗"为形式的轴索退变;无髓纤维和紧密连接完好;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冷损伤后3~5 d,有髓纤维病变继续加重;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仍然狭窄,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放;冷损伤后1 d,冷损伤侧坐骨神经中的伊文思蓝浓度与对照侧相比有显著升高;在正常的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红色荧光局限于神经内膜的血管腔内,未渗漏至血管外;在冷损伤后1 d,坐骨神经的一些受冷部位出现了神经内膜弥漫性红色荧光;类似荧光也出现冷损伤后3 d与5 d的坐骨神经中,但是其荧光强度有所下降。结论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可以导致血神经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神经内膜水肿;非冻结性冷损伤早期主要选择性损害有髓纤维,而对无髓纤维损伤极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血神经屏障 坐骨神经 神经变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浩 徐敏 +4 位作者 耿志伟 贾建平 吴忧 刘芳艳 宋珏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后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炎性细胞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神经给予低温作用,另一侧坐骨神经作为常温对照。持续低温组给予坐... 目的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后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炎性细胞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神经给予低温作用,另一侧坐骨神经作为常温对照。持续低温组给予坐骨神经3~5℃,2小时低温处理;间断低温组给予3~5℃,1小时低温处理,待其恢复体温1小时后,再次给予3~5℃,1小时低温处理。冷损伤后1天、3天时分别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变化及炎性细胞活动。结果①持续冷损伤后1天,坐骨神经多数有髓纤维即发生"空轴索"改变;无髓纤维基本正常。神经内膜血管内皮肿胀管腔狭窄,管腔内未见血小板激活与红细胞淤滞;②持续冷损伤后3天,有髓纤维病变继续加重,而无髓纤维仍保持正常。神经内膜血管病变同前;③间断冷损伤后1天,有髓纤维病变的同时伴随少量无髓纤维退变。第3天时观察到巨噬细胞侵犯、吞噬有髓纤维。结论非冻结性冷损伤时温度波动可以增强血液再灌注,加速氧自由基的产生,这可能是间断低温后出现巨噬细胞活动的主要原因,它将使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变性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巨噬细胞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3
作者 宋珏娴 徐敏 +1 位作者 耿志伟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非冻结性低温作用后,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凋亡神经元的数量以及形态学改变,探讨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致DRG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3...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非冻结性低温作用后,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凋亡神经元的数量以及形态学改变,探讨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致DRG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3周组,每组11只。每只大鼠取任意一侧坐骨神经为实验侧,给予冷损伤(4℃,2h),对照侧坐骨神经同样方法暴露,不给予低温处理。根据坐骨神经和DRG的病理变化,分别取两侧的L4、L5、L6背根神经节于低温结束后1周、2周、3周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PI法)和Tunel法对DRG神经元凋亡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结果流式细胞仪(Annexin/PI法)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实验侧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侧。Tunel法检测发现受冷侧的DRG出现典型的Tunel染色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半定量测定显示实验侧DRG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侧。两种方法均显示受冷后1周开始凋亡细胞增多,2周时到达高峰,3周时略下降。结论非冻结性低温可以造成坐骨神经对应的L4、L5、L6DRG神经元出现凋亡,凋亡的高峰出现在冷损伤后2周,以早期凋亡为主。凋亡可能是坐骨神经冷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坐骨神经 凋亡 冻结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地塞米松治疗实验性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浩 徐敏 张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治疗非冻结性冷损伤时神经内膜血管通透性变化,探讨其对血-神经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低温组与干预组:低温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3~5℃持续低温2h;干预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相同低温2h,完毕后腹...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治疗非冻结性冷损伤时神经内膜血管通透性变化,探讨其对血-神经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低温组与干预组:低温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3~5℃持续低温2h;干预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相同低温2h,完毕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只大鼠对侧坐骨神经作为对照.冷损伤后23h,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注射后1h,测量坐骨神经中伊文思蓝吸光度;坐骨神经包埋制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冷损伤后1d,低温侧坐骨神经中伊文思蓝浓度显著升高,神经内膜中可见伊文思蓝弥漫性分布.给予地塞米松干预后,伊文思蓝浓度明显下降,伊文思蓝几乎局限于神经内膜的血管内.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后,神经内膜血管通透性改善,提示可能保护血-神经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坐骨神经 地塞米松 血-神经屏障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5
作者 苏海涛 阚侃 +3 位作者 屠华雷 张鸿稚 李宜姝 李宗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快速复温治疗,...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快速复温治疗,介入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及愈合时间和截肢率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造影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P<0.05);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介入组愈合时间及截肢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χ^(2)=4.811,P<0.05);治疗后,介入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5)。结论:经导管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治疗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疗效突出,能够促进冻结性冷伤的创面愈合并减少截肢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重度冻结 创面愈合 截肢率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苏海涛 阚侃 +3 位作者 屠华雷 张鸿稚 李宜姝 李宗瑜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2月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 目的:探究经导管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四肢重度冻结性冷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2月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四肢重度冻结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介入组(22例)和常规组(2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快速复温治疗,介入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及愈合时间和截肢率情况。结果:介入组血管造影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P<0.05);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介入组愈合时间及截肢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χ^(2)=4.811,P<0.05);治疗后,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介入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5)。结论:经导管导管动脉灌注溶栓剂治疗四肢严重冻结性冷伤疗效突出,能够促进冻结性冷伤的创面愈合并减少截肢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重度冻结 创面愈合 截肢率
下载PDF
1例非冻结性冷伤伴链球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7
作者 袁晓敏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9期1821-1821,共1页
关键词 冻结 感染病人 精心护理 链球菌 护理体会 入院后
下载PDF
非冻结性冷伤的紫外线疗法
8
作者 王丽冰 赵汝惠 《工企医刊》 1995年第3期71-72,共2页
非冻结性冷伤是北方地区冬季的常见病,多发于暴露在外部位,如手、足、颜面等部位。表现为患处红肿、疼痛、发凉,患手或足不能自如的屈伸等。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破溃伴发感染。发生在颜面部位的冻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面容。治疗时。
关键词 紫外线疗法 冻结 治疗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冻结性冷伤1例
9
作者 高春华 匡爱华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冻结 颅骨表面 入院查体 严重污染 皮下淤血 功能丧失
下载PDF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解读 被引量:1
10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5期54-54,共1页
冻伤,即局部冻结性冷伤,指接触严寒环境,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温度低于组织冻结温度(-3.6℃^-2.5℃,亦称生物冰点),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组织细胞发生冻结。冻伤的主要由于低温、潮湿,也与风速、防寒保暖管理措... 冻伤,即局部冻结性冷伤,指接触严寒环境,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温度低于组织冻结温度(-3.6℃^-2.5℃,亦称生物冰点),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组织细胞发生冻结。冻伤的主要由于低温、潮湿,也与风速、防寒保暖管理措施、耐寒能力及适应能力有关。寒冷地区低温下作业,或接触介质(如制冷剂、液态气体等)时,均有发生职业性冻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液态气体 耐寒能力 冻结温度 组织细胞 融化过程 组织温度 化学中毒 呼吸道损 防寒保暖
下载PDF
职业性非冻结性冷伤1例的职业病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丽红 胡晓亮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2-462,共1页
GBZ278—2016《职业性冻伤的诊断》于2017年2月1日实施,该标准以冻伤伤度、冻伤面积、痊愈后可能造成的组织丢失与功能障碍程度为依据对职业性冻伤进行诊断与分级。但该标准不适用于职业性非冻结性冷损伤和低体温的诊断。
关键词 职业病诊断 职业 冻结 冻结 面积 功能障碍 痊愈后 低体温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治疗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浩 徐敏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治疗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低温组与干预组:低温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3~5℃持续低温2h;干预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相同低温2h,完毕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治疗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低温组与干预组:低温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3~5℃持续低温2h;干预组一侧坐骨神经予以相同低温2h,完毕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对侧坐骨神经作为对照。冷损伤后24h观察坐骨神经结构变化。结果①光学显微镜下发现:对照侧坐骨神经仅少量有髓纤维出现空或暗轴索,伴随正常的神经内膜毛细血管。低温组冷损伤后24h,许多有髓纤维出现轴索退变,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干预组治疗后,有髓纤维仍可见轴索退变,但神经内膜血管管腔未见狭窄。②电子显微镜下发现:对照侧24h时仅少量有髓纤维轻微板层松散,无髓纤维与神经内膜血管基本正常。低温组冷损伤后24h,有髓纤维出现髓鞘板层结构松散,乃至于结构完全消失;轴索轻则微丝溶解,重则结构消失。无髓纤维基本正常。神经内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紧密连接未见破坏。干预组治疗后,有髓纤维病变未见缓解,但内皮细胞未见增生。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后,神经内膜血管病变得到明显改善,但有髓纤维病变并未缓解。提示地塞米松对冷损伤的治疗作用可能仅限于血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坐骨神经 地塞米松 大鼠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者高尿酸血症与非冻结性冷伤的横断面研究
13
作者 诸葛毅 俎德玲 +1 位作者 汪新华 王小同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农业劳动者高尿酸血症与非冻结性冷伤(冻疮)的相关性,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浙江省开化县某乡镇3 107名成年农业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有高尿酸血症371人列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农业劳动者高尿酸血症与非冻结性冷伤(冻疮)的相关性,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浙江省开化县某乡镇3 107名成年农业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有高尿酸血症371人列为观察组,无高尿酸血症2 736人列为对照组,记录冬季非冻结性冷伤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高尿酸血症者发生冻疮的PR及95%CI值。结果非冻结性冷伤患者总数为195例,患病率为6.28%。观察组非冻结性冷伤55例(14.82%);对照组非冻结性冷伤140例(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2,P<0.05);观察组的非冻结性冷伤患病率高(PR=2.897,95%CI:2.163~3.88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发生非冻结性冷伤的危险因素之一,有高尿酸血症的农业劳动者在冬季更应注意御寒保暖和预防非冻结性冷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冻结(冻疮) 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 农业劳动者
原文传递
冷环境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毕娜 刘玉莹 +2 位作者 张绍敏 黄津芳 翟小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47-48,共2页
综述冷环境野外作业人员的影响 ,并提出防护措施。冷环境对集体的影响主要包括 :低体温、冻伤、非冻结性冷损伤 ,并会引起静止状态下机体平均动脉压 (MAP)和CO升高。防护措施主要包括 :(1)通过知识普及 ,提高防护意识 ;(2 )使用有效防... 综述冷环境野外作业人员的影响 ,并提出防护措施。冷环境对集体的影响主要包括 :低体温、冻伤、非冻结性冷损伤 ,并会引起静止状态下机体平均动脉压 (MAP)和CO升高。防护措施主要包括 :(1)通过知识普及 ,提高防护意识 ;(2 )使用有效防护装备 ,提高单兵个人防护能力 ;(3 )通过耐寒锻炼 ,加速冷适应 ;(4 )增加营养 ,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野外作业人员 防护措施 低体温 冻结
下载PDF
冷冻伤时如何急救
15
作者 陈莹 《吉林劳动保护》 2015年第11期43-43,共1页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低温引起人体的损伤为冷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低温引起人体的损伤为冷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是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战壕足、浸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战壕足 局部血液循环 浸渍足 潮湿条件 抗寒能力 表皮层 浸浴 真皮层
原文传递
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120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虎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冻疮 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对照组 皮损 发病 冻结 统计学意义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透水矿难幸存者“浸渍足”28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思宁 吴斗 +1 位作者 刘强 徐彬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1-582,共2页
“浸渍足”又名“战壕足”或“水缦足”等,是一种非冻结性冷伤,在冰点以上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系下肢长时问(一般〉12h)浸泡在寒冷(一般〈10℃)、潮湿的水中所致。肢体长期相对静止地暴露于潮湿低温的环境中,由于低温的直接作用... “浸渍足”又名“战壕足”或“水缦足”等,是一种非冻结性冷伤,在冰点以上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系下肢长时问(一般〉12h)浸泡在寒冷(一般〈10℃)、潮湿的水中所致。肢体长期相对静止地暴露于潮湿低温的环境中,由于低温的直接作用以及较长时间的血管收缩,继发性肢体缺氧,导致局部肢体毛细血管、静脉、肌肉、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及神经功能障碍和损伤,由于浸泡的时间、温度和范围的不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但无病理变化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足 综合治疗 幸存者 冻结 低温条件 神经功能障碍 皮下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