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桂枝干姜汤通过RIP1/RIP3/MLKL通路抑制坏死性凋亡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1
作者 李源 姚硕 +1 位作者 段超 曾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88-994,共7页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低、高剂量组及GSK87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3抑制剂]组等5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采用高脂...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低、高剂量组及GSK87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3抑制剂]组等5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构建NAFLD模型。治疗结束后,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中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肝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血清中ALT、AST及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及RIP1、RIP3、MLKL磷酸化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及GSK872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血清中ALT、AST及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及RIP1、RIP3、MLKL磷酸化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与GSK87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有效改善大鼠NAFLD,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酒精性脂肪肝 坏死性 RIP1/RIP3/MLKL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构建肝细胞癌预后模型及药物治疗反应分析
2
作者 张玉俊 朱琳 +2 位作者 赵璇 地力亚尔·吾斯曼江 王岩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95-1601,I0007-I0010,共11页
目的使用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NRLs)构建肝细胞癌(HCC)预后模型并分析不同风险组间药物敏感性差异,为HCC病人预后预测和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HCC病人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 目的使用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NRLs)构建肝细胞癌(HCC)预后模型并分析不同风险组间药物敏感性差异,为HCC病人预后预测和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HCC病人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NRLs。使用单变量Cox回归和LASSO-Cox回归构建预后模型,并在测试集和整个集合中进行验证。运用生存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临床病理分层相关性分析、多变量Cox回归、列线图和校准曲线来评估预后模型。随后,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不同风险群体间生物过程和功能的差异。使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来探讨不同风险群体与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C病人预后特征与免疫检查点表达的相关性。最后,使用药物敏感性分析20种化疗药物在不同风险群体中的IC50值。结果构建了由4个NRLs(ZFPM2-AS1、MKLN1-AS、LINC01116、AP003390.1)组成的风险评分(NRLs risk-Score)预后特征,并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病人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生存分析表明,NRLs低风险组的总生存期(OS)显著高于高风险组;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NRLs risk-Score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4;临床病理变量分层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病人OS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多变量Cox结果显示,分期(Stage)和NRLs risk-Score可作为HC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子,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和NRLs risk-Score的列线图显示出较好的预测性能。GSEA分析表明,癌症相关通路主要在高风险组中富集。ssGSEA结果显示,NRLs预测特征与HCC病人的免疫状态显著相关。免疫检查点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病人的免疫检查点表达较高,表明可能受益于检查点阻滞剂免疫疗法的高风险组HCC病人中免疫功能更为活跃。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16种化疗药物的IC50值在高低风险组间存在差异。结论4个NRLs的风险特征有助于评估HCC病人预后和分子特征,可用于进一步优化HCC的个性化治疗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坏死性 长链编码RNA 肿瘤免疫微环境 总生存期
下载PDF
探讨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价值
3
作者 朱谦 郝希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006-1025,共20页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凋亡是诱导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坏死性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亦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的价值仍未得到研究...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凋亡是诱导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坏死性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亦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的价值仍未得到研究。通过肝癌转录组表达数据分析与肝癌坏死性凋亡相关的lncRNA,并评估其在肝癌研究的意义。根据获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转录组表达数据,确定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lncRNA并构建肝癌预后生存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坏死性凋亡评分可作为肝癌患者新的独立指标。基因集富集(GSEA)分析显示,坏死性凋亡风险评分反映了与细胞多糖降解和脂肪酸代谢过程有很高的相关性。综上所述,表明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lncRNA在肝癌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可能在未来作为肝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候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坏死性 长链编码RNA 数据库 预后
下载PDF
ASC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艳玲 李国利 刘佳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在ONO-AE-248所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以及DNA片段化发...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在ONO-AE-248所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以及DNA片段化发生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药物刺激组(LPS延迟凋亡组、TNF-α促进凋亡组、ONO-AE-248刺激组以及自发性凋亡组)的ASC蛋白的表达差异性。结果:TUNEL法检测ONO-AE-248培养12小时后的中性粒细胞,未见TUNEL阳性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NO-AE-24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ASC蛋白的表达一直处于下调状态。结论:ONO-AE-248诱导人中性粒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核DNA断裂方式明显不同于自发性凋亡组,核内染色体可能只发生DNA较大片段的断裂,而没有发生小片段化。ONO-AE-248引起的ASC表达的下调可能是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区别于自发性凋亡的重要差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斑点样蛋白 ONO-AE-248 中性粒细胞 非凋亡、非坏死性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佳佳 张姿 +2 位作者 何浩 李昕 何延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MTS法、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生物学活性及凋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EP3受体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存在EP3受体基因的表达,以5mmol/L的ONO-AE-248作用12h后,其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膜起泡、破裂,核质溢出,细胞死亡;但其快速死亡不具有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形态特征且需要能量(ATP)供应。结论:ONO-AE-248所致这种新型细胞主动死亡的形式,可能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一种,这对于重新认识和定位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程序化细胞死亡 中性粒细胞 坏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陈加洪 黄泓元 李建宏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431例BLCA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并将其按1∶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 目的: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431例BLCA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并将其按1∶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结合来自公共数据库的67个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模型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且进行了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基于5个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的BLCA预后风险模型。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低于低风险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模型的风险评分可作为BLCA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1)。风险评分预测1年、3年和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662和0.664。训练组和验证组的结果相互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肿瘤微环境中,高风险组相对于低风险组具有更明显的免疫浸润状态。结论:成功构建了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的BLCA预后模型,该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BLCA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坏死性 长链编码RNA 预后
下载PDF
鸡血藤抗肿瘤有效部位诱导A549肺癌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唐勇 富琦 +3 位作者 何薇 孙逸坤 王玉芝 王笑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040-2044,共5页
目的:探讨鸡血藤抗肿瘤有效部位(SSCE)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溴盐(MTr)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和激... 目的:探讨鸡血藤抗肿瘤有效部位(SSCE)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溴盐(MTr)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技术、Annexin V-PI双标法,Caspase-3活性检测以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SSCE对A549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24h药效最强,IC50为25.54mg·L^-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药物作用12h,S期细胞增多,G0-G1和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变化在24h后明显减弱,48h恢复正常。形态学观察可见,药物作用短时间内(8~12h),细胞核发生皱缩扭曲,胞浆内出现较多空泡及颗粒状物,胞膜完整;随后细胞核固缩。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在用药后12h最显著,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3活性无明显升高,且与剂量成反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片断化梯形条带。结论:SSCE对A549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药效迅速,细胞周期受到干扰(Sdelay),主要表现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A549 细胞周期 程序化细胞死亡
下载PDF
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姿 刘佳佳 +4 位作者 姚富丽 何浩 羊建 谢华福 何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PMN死亡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MN在自发性凋亡与ONO-AE-24...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3(EP3)激动剂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PMN死亡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MN在自发性凋亡与ONO-AE-248刺激下亚细胞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以5mmol/L的ONO-AE-248刺激PMN12h后,电镜观察绝大多数PMN的多叶核融合为单叶核,核质疏松,核膜分层、起泡甚至破裂,核质溢出,但细胞膜较完整,细胞器无明显改变。以荧光染料DAPI标染活细胞核,ONO-AE-248刺激后,PMN表现为多叶核融合成大而模糊的球形,核染色密度较低;ONO-AE-248刺激的PMN死亡仍有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ONO-AE-248刺激组与自发性凋亡组PMN在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细胞质内的染色性均有明显差异。结论ONO-AE-248在体外能刺激人PMN发生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这一刺激过程不影响自发性凋亡的PMN细胞膜PS的外翻,并且细胞核和线粒体的改变是其早期最为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提示二者可能是ONO-AE-248刺激的靶标和早期的药物反应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AE-248 中性粒细胞 线粒体 程序化细胞死亡
下载PDF
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羊建 刘佳佳 +2 位作者 薛晓婕 张姿 何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线... 目的:探讨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势能的变化。结果:ONO-AE-248刺激6小时,中性粒细胞线粒体显著肿胀,嵴断裂,数目增多;ONO-AE-248早期迅速导致中性粒细胞线粒体膜势能的溃散。结论:线粒体变化是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区别于凋亡的早期形态学特征事件之一。线粒体可能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中扮演更为关键性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程序化细胞死亡
下载PDF
NF-κB不参与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
10
作者 李国利 胡艳玲 刘佳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18,523,共5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在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探讨这种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在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探讨这种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反映NF-κB的活化状态,并应用RT-PCR检测NF-κB调节的基因XIAP、DAD1和FLI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ONO-AE-248不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内IκBα蛋白降解,显示它并不诱导NF-κB活化。而且,ONO-AE-248对NF-κB调节的基因XIAP、DAD1、FLIP的mRNA表达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不依赖NF-κB信号转导通路,其介导中性粒细胞死亡的信号转导可能是不同于凋亡的独特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坏死性细胞死亡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浩 刘佳佳 何延政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1-34,共4页
细胞有2种基本死亡形式,即被动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和主动细胞死亡--程序化细胞死亡。凋亡是主动性细胞死亡,它是程序化细胞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其唯一形式。最近研究表明还存在着其它的主动性细胞克亡,该细胞死亡过程中有RNA及蛋... 细胞有2种基本死亡形式,即被动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和主动细胞死亡--程序化细胞死亡。凋亡是主动性细胞死亡,它是程序化细胞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其唯一形式。最近研究表明还存在着其它的主动性细胞克亡,该细胞死亡过程中有RNA及蛋白质合成,为caspase非依赖性,形态学表现无细胞凋亡特征。由于有新的基因表达和新的蛋白质合成,因而称之为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目前尚不知其确切的生物学意义,但近期研究表明它与发育和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 Caspasse依赖性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线粒体膜势能降低导致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姿 刘佳佳 +5 位作者 何浩 黄奕俊 李娟 谢华福 何涛 赵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在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中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立这一新的死亡形式和找寻其独特的死亡信号转导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新鲜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 目的研究线粒体在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中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立这一新的死亡形式和找寻其独特的死亡信号转导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新鲜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线粒体膜势能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分布情况。结果ONO-AE-248迅速导致中性粒细胞线粒体膜势能的溃散;ONO-AE-24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在线粒体形态、结构、分布和胞浆内染色特性等方面均与阴性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线粒体变化是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早期形态学上区别于凋亡的显著变化之一。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以及线粒体膜势能下降可能是ONO-AE-248诱导的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程序化细胞死亡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Mcl-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晓婕 刘佳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株的髓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在ONO-AE-248刺激的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 nuclear neutrophils,PMN)非凋亡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确定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提供线索。方法 Ficoll法新...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株的髓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在ONO-AE-248刺激的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 nuclear neutrophils,PMN)非凋亡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确定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提供线索。方法 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运用流式、RT-PCR和Western-bloting技术,对接受ONO-AE-248刺激的PMN的Mcl-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ONO-AE-248刺激2 h时中性粒细胞Mcl-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特异性抗Mcl-1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发现其在凋亡组与非凋亡组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性,表现为上升的趋势。结论 Mcl-1在ONO-AE-248诱导的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凋亡和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键性差异点。Mcl-1在ONO-AE-248诱导的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和传统凋亡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可能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程序化细胞死亡 髓细胞白血病1
下载PDF
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小莉 段春燕 +1 位作者 何涛 刘佳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20期3083-3085,共3页
目的:建立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在探索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PMN)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分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为深入认识“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这种新的死亡方式提供新的有效的研究途径。方法:将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 目的:建立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在探索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PMN)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分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为深入认识“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这种新的死亡方式提供新的有效的研究途径。方法:将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的,人正常PMN,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ONO-AE-248刺激12小时建立非凋亡性坏死模型,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采用PDQuest2-DE软件分析找出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ONO-AE-248诱导的人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与PMN的自发性凋亡的蛋白质组存在差异显著,质谱鉴定初步得到其中12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论: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可以有效的分离和分析ONO-AE-248诱发的PMN非凋亡性坏死的蛋白质组,为进一步探索“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方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丰富细胞死亡方式带来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N 程序化死亡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MALDI-TOF-MS
下载PDF
ASC在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
15
作者 羊建 刘佳佳 +1 位作者 郑小莉 薛晓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3,477,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 目的: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与ONO-AE-248共同培养,2小时提取总RNA,并行反转录-PCR检测ASC mRNA的表达;12小时提取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后,采用PDQest2-DE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ONO-AE-248刺激2小时中性粒细胞AS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12小时通过双向电泳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发现ASC为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且ONO-AE-248刺激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自发性凋亡组。结论:ONO-AE-248引起的ASC表达的下调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凋亡和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键性差异点。ONO-AE-248显著下调ASC的表达,可能是ONO-AE-248诱使中性粒细胞发生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程序化细胞死亡 相关斑点样蛋白
下载PDF
ONO-AE-248对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Bax-α表达的研究
16
作者 薛晓婕 刘佳佳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为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表达蛋白—Bax-α在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elearneutrophils,PMN)非凋亡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表达及意义,以进一步确定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提供线索。方法:采用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 目的:为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表达蛋白—Bax-α在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elearneutrophils,PMN)非凋亡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表达及意义,以进一步确定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提供线索。方法:采用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PMN与ONO-AE-248共同培养12 h后,流式观察ONO-AE-248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提取总RNA,并行反转录-PCR检测Bax-α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ax-α蛋白的表达。结果:ONO-AE-248刺激12 h时PMN Bax-α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蛋白印迹法显示,Bax-α蛋白的表达无差异;流式结果显示,ONO-AE-248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快速死亡。结论:Bax-α在ONO-AE-248诱导的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可能发挥着部分相同或相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程序化细胞死亡 Bax—α
下载PDF
结肠癌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晓阳 梅璐 郑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 构建并评估结肠癌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采... 目的 构建并评估结肠癌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采用共表达分析得到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采用Kaplan-Meier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可作为结肠癌独立预后因素的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并拓展其临床应用,将9-LncRNA结合临床性状构建临床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结果 共识别9种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包括AC010973.2、LINC01011、AC027307.2、CD27-AS1、LINC02474、AC044802.2、LBX2-AS1、TNFRSF10A-AS1、B4GALT1-AS1,成功构建了坏死性凋亡相关9-LncRNA预后模型,并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风险组患者(P<0.001)。绘制ROC曲线,1、3、5 a生存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7、0.754,提示该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预后模型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临床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计算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816,95%可信区间为0.77~0.87,提示该列线图对结肠癌的预后预测和实际预后较为符合。结论 基于9种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对于结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同时为结肠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坏死性 长链编码RNA 预后模型
下载PDF
非凋亡调节性细胞死亡基因对肺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生物学功能
18
作者 李浩令 王俊贤 +5 位作者 戴恒文 刘俊杰 刘子扬 邹明远 张雷 王文锐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8-190,I0002,共14页
目的探究非凋亡调节性细胞死亡基因(non-apoptotic regulatory cell death genes,NARCDs)预测肺腺癌预后的价值及其潜在生物学功能。方法我们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TCGA)及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 目的探究非凋亡调节性细胞死亡基因(non-apoptotic regulatory cell death genes,NARCDs)预测肺腺癌预后的价值及其潜在生物学功能。方法我们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TCGA)及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肺腺癌的转录组数据。使用R软件分析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NARCDs。采用单变量Cox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NARCDs预后模型。采用生存分析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NARCDs预后模型对肺腺癌预后的预测能力。采用GSVA、GO和KEGG分析NARCDs预后模型的功能富集情况。此外,我们分析了高、低NARCDs评分组间的肿瘤突变负担、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与排斥(Tumor Immune Dysfunction and Exclusion,TIDE)评分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最后,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NARCDs与免疫相关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我们确定了34个与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NARCDs,其中16个基因(ATIC、AURKA、CA9、ITGB4、DDIT4、CDK5R1、CAV1、RRM2、GAPDH、SRXN1、NLRC4、GLS2、ADRB2、CX3CL1、GDF15和ADRA1A)被用于构建NARCDs预后模型。NARCDs风险评分是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功能分析显示:高NARCDs评分组与低NARCDs评分组间在错配修复、p53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NARCD评分组的肿瘤突变负荷较低,免疫评分及TIDE评分较高,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P<0.05)。此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10个关键基因(CXCL5、TLR4、JUN、IL6、CCL2、CXCL2、ILA、IFNG、IL33和GAPDH)均为免疫相关基因。结论基于16个基因构建的NARCDs预后模型是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其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调节性细胞死亡 预后模型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5
19
作者 冷玉芳 金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多聚甲醛PBS液灌注内固定,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腰6节段脊髓,于2.5%戊二醛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结果:电镜下,术后3d组腰4~腰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符合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7d和14d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符合凋亡表现。结论:坐骨神经损伤3d腰4~腰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发生了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损伤 脊髓背角 感觉神经元 超微结构 性细胞程序死亡
下载PDF
与坏死性凋亡相关的lncRNA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及区分肿瘤的研究
20
作者 蒋奕斌 张梦翊 +3 位作者 王朋佳 胡泉 苗叶 钱晶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1期3626-3631,3636,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非编码RNA(NR lncRNA)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KIRC)患者预后及区分冷、热肿瘤。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KIRC患者基因表达谱及临床信息。通过共表达分析和单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确定与KIRC预后相关的NR ln... 目的通过建立坏死性凋亡相关的长非编码RNA(NR lncRNA)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KIRC)患者预后及区分冷、热肿瘤。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KIRC患者基因表达谱及临床信息。通过共表达分析和单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确定与KIRC预后相关的NR lncRNA。使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NR lncRNA模型。应用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NR lncRNA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R语言中“ConsensusClusterPlus”包应用NR lncRNA模型区分冷、热肿瘤。结果确定了3种与KIRC患者预后相关的NR lncRNA,并由此构建了NR lncRNA模型。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具有不良的预后。KIRC被分为2个亚型。与亚型2比较,亚型1具有免疫抑制性(即冷肿瘤)。结论建立了一个NR lncRNA模型,可预测KIRC患者预后,并为临床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 编码RNA 肾透明细胞癌 预后 冷肿瘤 热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