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司法先行到罪刑法定:环境修复在刑法中的确立和展开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2-79,共8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化解适用难题。现有刑罚体系以传统的自由刑、罚金刑等刑罚手段为主,与环境治理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恢复性司法、环境犯罪的生态属性、刑罚体系的开放性为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支撑和立法空间。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展开,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将环境治理确立为刑法的任务,为环境修复责任纳入刑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厘清环境修复的性质,将其明确为非刑罚手段,弥补传统刑罚手段的缺陷;最后是构建环境修复的责任体系,将环境修复设置为强制适用的责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罪刑法定 非刑罚手段 责任体系
下载PDF
论和谐文化对现代刑法观念的影响
2
作者 王合清 《湘潮(理论版)》 2010年第9期49-50,共2页
和谐社会要求各种要素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协调平衡,互动共振,并产生优异的功能。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而刑法之规定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和... 和谐社会要求各种要素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协调平衡,互动共振,并产生优异的功能。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而刑法之规定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文化的彰显,促使与时俱进的新刑法观念应运而生,刑法开始更好的为建立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刑罚手段 以人为本 人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