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犯罪适用非刑罚措施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舒子贵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9-32,共4页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情节严重且触犯刑律的行为。环境犯罪具有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较小等特点,为非刑罚措施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创造了条件。在环境犯罪中适用非刑罚措施...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情节严重且触犯刑律的行为。环境犯罪具有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较小等特点,为非刑罚措施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创造了条件。在环境犯罪中适用非刑罚措施,使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用自己的劳动恢复被破坏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措施 环境犯罪 非刑罚措施的适用条件
下载PDF
我国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适用问题研究——以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为例
2
作者 帅清华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4-83,共10页
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是司法机关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修复因环境犯罪而致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基于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自批复成立以来的近8000件环境刑事案件,分析了我国适用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的情况。研究... 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是司法机关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修复因环境犯罪而致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基于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自批复成立以来的近8000件环境刑事案件,分析了我国适用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的情况。研究发现:司法机关在适用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过程中存在实施力度小、评估成本高、资金来源单一、监督困难等问题。基于此,需要从完善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的相关制度、降低生态修复的评估成本、拓展生态修复资金来源、完善生态修复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的司法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司法 生态修复 刑罚措施 适用
下载PDF
论环境资源犯罪治理中刑事和解的适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艳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我国环境资源犯罪治理中刑事和解的适用具有坚实依据。刑事和解与环境伦理的要旨相契合,与环境法益的特性相协调。刑事和解是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模式转变的理想诉求,是环境资源犯罪治理困境克服的迫切需求。环境资源犯罪治理适用刑事和解... 我国环境资源犯罪治理中刑事和解的适用具有坚实依据。刑事和解与环境伦理的要旨相契合,与环境法益的特性相协调。刑事和解是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模式转变的理想诉求,是环境资源犯罪治理困境克服的迫切需求。环境资源犯罪治理适用刑事和解的时间阶段为刑事判决确定之前,为确保生态修复的高效进行,有必要在刑事判决确定时规定非刑罚措施。刑事和解中直接、具体被害人的确定应当在现代人利益层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犯罪 刑事和解 适用依据 刑罚措施
下载PDF
轻罪治理背景下审前社会服务令的制度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揭萍 冯琳婷 廖宁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5期4-13,共10页
审前社会服务与《刑法》第37条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都是相对不起诉人悔过的积极表现。在程序设计上,审前社会服务令更宜作为审查起诉的评估考察方式。审前社会服务令对于轻罪治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有着重要意... 审前社会服务与《刑法》第37条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都是相对不起诉人悔过的积极表现。在程序设计上,审前社会服务令更宜作为审查起诉的评估考察方式。审前社会服务令对于轻罪治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恢复性司法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不突破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情况下,可通过《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补充完善保守构建审前社会服务令制度,确立社会公益服务适用于不起诉考察的程序依据。进一步推动轻罪治理体系的完善,还需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中体系性地构建社会服务令制度,扩大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范围,进而发挥审前社会服务令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终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相对不起诉 社会服务 条件不起诉 刑罚处罚措施
下载PDF
刑事检察现代化背景下认罪认罚不起诉完善研究
5
作者 滁州市定远县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雍自明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8-76,共9页
刑事检察现代化背景下,检察机关大力推进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不起诉率大幅攀升,不起诉案件数量的扩大也带来一系列后续处理问题。通过对认罪认罚不起诉适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认罪认罚不起诉工作成绩斐然的同时,... 刑事检察现代化背景下,检察机关大力推进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不起诉率大幅攀升,不起诉案件数量的扩大也带来一系列后续处理问题。通过对认罪认罚不起诉适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认罪认罚不起诉工作成绩斐然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当立足检察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从拓宽附条件不起诉在认罪认罚中的适用、运用数字化手段做好刑行衔接工作、规范运用多类型非刑罚处分措施方面对认罪认罚不起诉的适用提出制度构建建议,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成熟定型推进中国式刑事司法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不起诉 少捕慎诉慎押 刑行衔接 条件不起诉 刑罚处分措施
下载PDF
深化行刑衔接 做好不起诉案件的“后半篇文章”
6
作者 杨春雨 张永恒 《人大建设》 2023年第8期53-53,共1页
近年,新野县人民检察院秉持能动司法理念,在依法、合理适用不起诉权的同时,积极督促有关机关加强对不起诉案件的行政处罚,进一步深化行刑衔接,做好不起诉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创新机制,打通衔接堵点强化机制建设。出台《不起诉案... 近年,新野县人民检察院秉持能动司法理念,在依法、合理适用不起诉权的同时,积极督促有关机关加强对不起诉案件的行政处罚,进一步深化行刑衔接,做好不起诉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创新机制,打通衔接堵点强化机制建设。出台《不起诉案件适用非刑罚处罚措施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规范不起诉案件的审查、移送、处理、监督各环节,实现行刑衔接闭环管理,确保相关案件依法轻处但不放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衔接 行政处罚 不起诉案件 能动司法 不起诉权 合理适用 刑罚处罚措施 实施办法
下载PDF
刑事职业禁止司法适用疑难问题解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曹波 《刑法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193-222,共30页
立足中国刑法的刑事制裁格局以及条文体系安排,刑事职业禁止欠缺刑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根据,无法归结为刑罚方法,应属于非刑罚处置措施。刑法典中没有保安处分的存在空间,刑事职业禁止本身缺乏保安处分的某些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难... 立足中国刑法的刑事制裁格局以及条文体系安排,刑事职业禁止欠缺刑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根据,无法归结为刑罚方法,应属于非刑罚处置措施。刑法典中没有保安处分的存在空间,刑事职业禁止本身缺乏保安处分的某些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难以肯定其法律性质为保安处分。在司法适用时,只要前罪与职业具有直接关联性,其行为与职业要求、职业特征具有内在的密切关系,就有适用的可能,无需准确界定是“利用职业便利实施”.还是“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犯罪情况”的考察目的是厘清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所从事的职业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具体表现。考察“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不应局限于被适用者已显现的人身危险性,而须将对刑罚执行效果的评估和预测纳入。职业禁止的具体内容应作限制解释.将其限缩为原有职业类型。竞合关系的化解应坚持并行适用说.分别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37条之一宣告刑事职业禁止,由主管部门主体依据其他法律法规作出行政性职业资格限制或禁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职业禁止 刑罚处置措施 职业直接关联性 并行适用
原文传递
论刑法中从业禁止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彭夫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4期154-177,共24页
从法律性质而言,从业禁止属于非刑罚预防措施,而非保安处分或非刑罚处罚措施。从业禁止规定合理性论述是其正确理解与适用的前提。虽然从业禁止规定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限制以及对犯罪人的重复处罚,但是其并未侵犯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从法律性质而言,从业禁止属于非刑罚预防措施,而非保安处分或非刑罚处罚措施。从业禁止规定合理性论述是其正确理解与适用的前提。虽然从业禁止规定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限制以及对犯罪人的重复处罚,但是其并未侵犯公民的平等就业权,也并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从业禁止的适用应当满足主体条件、罪种条件、实质条件和量刑条件四个备件。从业禁止的监督执行应当由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在其他部门法对从业禁止有规定时.应当从其规定,以避免从业禁止的双重适用。违背从业禁止规定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禁止 刑罚预防措施 合理性论证 适用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