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脏的保护效应
1
作者 张德玲 董峰 +3 位作者 欧阳静萍 卢彦珍 马春艳 郑汉巧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6-17,62,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种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脏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 2 5 0g~ 3 0 0 gSD雄性大鼠 48只 ,分成 6组 ,即假手术组(Ⅰ组 )、缺血 /再灌组 (Ⅱ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Ⅲ组 ) ,缺氧预处理组 (Ⅳa组 )、后肢缺血预处理组 (... 目的 :探讨三种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脏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 2 5 0g~ 3 0 0 gSD雄性大鼠 48只 ,分成 6组 ,即假手术组(Ⅰ组 )、缺血 /再灌组 (Ⅱ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Ⅲ组 ) ,缺氧预处理组 (Ⅳa组 )、后肢缺血预处理组 (Ⅳb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Ⅳc组 ) ,观察各组左室梗塞范围、心肌琥珀酸脱氢酶 (SDH )、Ca2 + Mg2 + ATPase、细胞色素氧化酶 (CCO)活性的变化。结果 :Ⅳa、Ⅳb、Ⅳc三组非创伤性预处理均可明显缩小左室梗塞范围、提高心肌SDH、Ca2 + Mg2 + ATPase、CCO酶活性。结论 :三种非创伤性预处理均能使大鼠显示和经典预处理相类似的心脏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大鼠 心脏缺血 心脏保护效应 缺血预处理 心肌梗塞
下载PDF
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琥珀酸脱氢酶电镜细胞化学的变化
2
作者 卢彦珍 王晓丽 +2 位作者 刘永明 张友云 董传仁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通过琥珀酸脱氢酶(SDH) 电镜细胞化学的变化,探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0 ±30g ,雄性SD 大鼠24 只,分4 组,每组6 只,即正常对照组( Ⅰ组) ;缺血再灌注组( ... 目的:通过琥珀酸脱氢酶(SDH) 电镜细胞化学的变化,探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0 ±30g ,雄性SD 大鼠24 只,分4 组,每组6 只,即正常对照组( Ⅰ组) ;缺血再灌注组( Ⅱ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Ⅲ组) ;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Ⅳ组) 。按Nitro - BT 法显色制作SDH 光镜标本,按小川的亚铁氰化铜法制作电镜标本。光镜观察SDH 活性参照Niles 法分为4级。结果:Ⅰ组SDH 活性和心肌结构相对正常;Ⅱ组SDH 活性降低明显,线粒体损伤严重;Ⅳ组近于Ⅰ组;Ⅲ组界于Ⅰ组、Ⅳ组之间。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具有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类似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缺血预处理 琥珀酸脱氢酶 下肢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宋智 罗万俊 +1 位作者 秦岭 陈胜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9-1105,共7页
目的:研究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non-wound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非创伤... 目的:研究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non-wound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ALI+N-LIP组),检测N-LIP后ALI大鼠肺功能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数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激发后ALI+N-LIP组大鼠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AR)的增高程度(P<0.01)、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的减弱程度(P<0.01)均明显小于ALI组;ALI+N-LIP组BALF中的白细胞数和LDH含量均明显小于ALI组(P<0.05);ALI+N-LIP组血清中SOD活力高于ALI组(P<0.05),MDA含量明显小于ALI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LI+N-LIP组肺组织中SP-A含量最高,其次为对照组,ALI组肺组织内SP-A含量最低;肺部HE染色显示:ALI+N-LIP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LI组,但较对照组要严重。结论:N-LIP对脂多糖诱导的ALI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SP-A表达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 肺保护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下载PDF
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伊力亚尔.夏合丁 罗洞波 +2 位作者 刘春生 马合木提江.木合塔尔 温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N-WIP)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法对肺I/R 损伤的保护效应。将40只兔随机分4组:对照组(C)、I/R组、C-IP组和N-WI...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N-WIP)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法对肺I/R 损伤的保护效应。将40只兔随机分4组:对照组(C)、I/R组、C-IP组和N-WIP组,每组10只。对比观察各组血氧分压、肺湿/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后I/R组血氧分压呈进行性下降,尤以再灌注30 min内明显;N-WIP组和C-IP组血氧分压、SOD活性均优于I/R组(P<0.01),肺湿/干重比和 MDA含量均低于I/R组(P<0.05.P<0.01),MPO活性较I/R组明显降低(P<0.05);N-WIP组和C-IP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WIP与C-IP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激活,提高机体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同等强度的减轻I/R损伤,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创伤性双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肢体缺血预处理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英标 官常荣 +7 位作者 汤亚男 高丽霞 张胜武 吕锦 李洁 陈伟康 黎普刚 卢丽萍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2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 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 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re C组和对照组(CON组)各180例。入组前后2组均严格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LIPre C组患者入组后接受LIPre C训练,治疗期为1年。使用3.0 T磁共振分析患者颅内缺血病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程度及认知功能。分析统计治疗期脑梗死的复发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1 LIPre C组脑梗死复发率(4.4%,8例)低于CON组(10.6%,19例),P=0.044。2LIPer C组腔隙性脑梗死灶增加的发生率(13.3%,24例)低于CON组(23.9%,43例),P=0.014。3MRI分析显示LIPre C组复发脑梗死体积[(3.6±1.7)ml]小于CON组[(5.4±1.3)ml],P=0.004。4LIPre C组人均腔梗病灶增加计数(1.6±0.2)小于CON组(1.7±0.1),P=0.015。5LIPre C组神经缺失症状改善率(90.6%,163例)高于CON组(82.8%,149例),P=0.043。6LIPre C组认知功能改善率(88.6%,31例)亦明显高于CON组(64.9%,24例),P=0.026。结论 LIPre C能够降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减小复发脑梗死体积,减少新增腔隙性脑梗死灶数量,降低二次卒中严重程度,有效改善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心脏复苏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荀轶文 张立克 +4 位作者 傅研 芦灵巧 陈瑞芬 姜瑛 朱盈芬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35-537,i003,共4页
目的 以心脏为靶器官观察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对心肺复苏术 (CPR)的影响。方法 以窒息法复制大鼠复苏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IP)、复苏前后予去甲肾上腺 ,预处理组 (NEPCⅠ、NEPCⅡ )及复苏前... 目的 以心脏为靶器官观察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对心肺复苏术 (CPR)的影响。方法 以窒息法复制大鼠复苏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IP)、复苏前后予去甲肾上腺 ,预处理组 (NEPCⅠ、NEPCⅡ )及复苏前后予腺苷处理组 (AdoⅠ、AdoⅡ ) ,观察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复苏成功后左心功能、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C组及IP组蛋白激酶C (PKC)含量并定位。结果 复苏成功率IP组 (1 0 0 % )高于C组 (2 5 % )及Ado组 (1 6 6 7% ,0 % ) (P <0 0 5 ) ,但与NEPC组(6 6 6 7% ,5 0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各药物干预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NEPCⅠ 34 6 8± 2 6 7,NEPCⅡ31 5 9± 4 4 1 ;AdoI:2 5 2 6± 2 6 9,AdoⅡ :31 1 0± 6 72 )短于C组 (4 9 71± 6 1 0 ) (P <0 0 1 ) ,但与IP组(2 8 2 4± 8 70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复苏成功后各组间左心功能无差异 :IP组PKC含量 (灰度值 1 4 7 2 5±6 4 7)高于C组 (灰度值 1 6 4 1 6± 4 5 8)并出现向核及细胞膜的转位。结论 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对CPR具正面影响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其机制涉及PKC的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预处理 大鼠 心脏复苏 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 药物预处理 去甲肾上腺 蛋白激酶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