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剥削”与“非剥削”--立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辨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峰明 牛变秀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23,共7页
"剥削"是内嵌于社会生产方式中,在社会制度层面得到确立、并表现为主体的一种历史宿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非剥削"则不具有这些性征。只有弄懂马克思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地理... "剥削"是内嵌于社会生产方式中,在社会制度层面得到确立、并表现为主体的一种历史宿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非剥削"则不具有这些性征。只有弄懂马克思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严格区分和妥善处理"剥削"与"非剥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立意识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削 马克思 科学方法
原文传递
回到马克思:解开剥削问题的死结 被引量:4
2
作者 蒋海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53-57,共5页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解为初始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得到的,不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因此,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不能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衡量剥削程...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解为初始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得到的,不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因此,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不能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衡量剥削程度。但在现实中,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劳资双方为争取各自的利益展开博弈。政府的作为在于用法令缩短工作日,限制剥削,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削 非剥削 剥削程度 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
下载PDF
对非公有制经济若干认识误区的探析
3
作者 张红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中国,将经济落后的省区和经济发达的省区相比,两者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水平上。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省区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存在有误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会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 在中国,将经济落后的省区和经济发达的省区相比,两者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水平上。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省区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存在有误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会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剥削会影响共同富裕;担心富人的财富越来越多会引发社会危机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误区 主体地位 阶级剥削
下载PDF
浅析我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
4
作者 樊爱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产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经营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含有非剥削性收入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产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经营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含有非剥削性收入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我党新时期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阶层 历史必然性 生产劳动 非剥削性收入 建设性
下载PDF
对约翰·罗默非劳动剥削论的反思——评《在自由中丧失》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曙光 朱宝清 《改革与战略》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在自由中丧失》作为约翰·罗默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围绕剥削和阶级展开,从道德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作为财产或财产权)初始分配的不均。罗默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相... 《在自由中丧失》作为约翰·罗默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围绕剥削和阶级展开,从道德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作为财产或财产权)初始分配的不均。罗默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相悖:罗默思想的核心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分配不公的道德谴责,而剥削和阶级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阐述其"不平等"思想;相对于阶级,非劳动剥削论是罗默研究的重点,而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剥削的资本主义现实",二者的研究对象并不同;在罗默进行剥削分析的起点即生产资料分配不平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自我所有制",这其中涉及新古典概念的范畴,进一步说明政治经济学甚至经济学中的心理学基础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剥削 生产资料初始分配 私有制 微观基础
原文传递
信息产品与平台经济中的非雇佣剥削 被引量:56
6
作者 刘皓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5,160,共10页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并催生了信息产品的出现。信息产品的价值来源是数字劳动,数字劳动具备生产性劳动的特征,其价值量也同样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信息产品可以被划分为最终产品和流通工具两种形式,它们在资本...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并催生了信息产品的出现。信息产品的价值来源是数字劳动,数字劳动具备生产性劳动的特征,其价值量也同样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信息产品可以被划分为最终产品和流通工具两种形式,它们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信息产品的占有和利用,平台经济中的价值剥削已经突破了雇佣劳动制度的范畴,剥削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更多的普通用户作为免费劳工被纳入资本的剥削体系之中。在这种局面下,网络平台也应当成为数字劳工反抗资本剥削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信息产品 平台经济 雇佣剥削
原文传递
数字劳动与数字劳工——基于平台用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妍 《新闻知识》 2021年第11期49-53,共5页
数字劳动作为“受众商品论”在数字化媒体时代衍化而来的新的理论形态,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产与劳动形式。本文探究数字劳动在劳动形式、劳动产品、劳动时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结合马克思的生产与再生产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数字劳动作为“受众商品论”在数字化媒体时代衍化而来的新的理论形态,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产与劳动形式。本文探究数字劳动在劳动形式、劳动产品、劳动时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结合马克思的生产与再生产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福克斯的四重异化理论,进一步揭示数字劳动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对人的社会关系、情感价值、社会阶层方面的异化与剥削;最后,对突破数字劳动过程中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劳工 数字资本 劳动价值论 雇佣剥削
下载PDF
《资本论》中的剥削观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峰明 刘新刚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2-38,共7页
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原典立场来看,剥削指的是在"对抗性生产关系"中,"非生产劳动阶级"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权,对"生产劳动阶级"的"剩余劳动"进行的"无偿"占有;消灭... 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原典立场来看,剥削指的是在"对抗性生产关系"中,"非生产劳动阶级"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权,对"生产劳动阶级"的"剩余劳动"进行的"无偿"占有;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但并不排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剥削现象;将"剥削"与"非剥削"混为一谈,遮蔽了社会主义制度与一切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剥削 非剥削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财产性收入的性质问题辨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关柏春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2,共5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早期阶段),得到财产性收入的都是资本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都是劳动者。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家的财产性收入在性质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劳动者财产性收入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所以... 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早期阶段),得到财产性收入的都是资本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都是劳动者。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家的财产性收入在性质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劳动者财产性收入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所以简单照搬前人的结论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说明。要说明劳动者财产性收入的性质问题,就要从现实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做出全新的概括。笔者认为,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把它说成要素收入、非劳收入或非剥削收入都毫无科学意义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劳动收入 要素收入 劳收入 非剥削收入
原文传递
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历史进步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战利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确定资本家阶级的标准是剥削率和资本量 ,简单用雇工人数作为资本家的标准是形而上学的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也不完全是剥削收入 ;私营经济虽然具有剥削性质 ,但它符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具有历史进步性。私营企业主阶层是党在新时期群... 确定资本家阶级的标准是剥削率和资本量 ,简单用雇工人数作为资本家的标准是形而上学的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也不完全是剥削收入 ;私营经济虽然具有剥削性质 ,但它符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具有历史进步性。私营企业主阶层是党在新时期群众基础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 资本家 非剥削收入 历史进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