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4种苗木叶绿素荧光的光化学淬灭和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 被引量:75
1
作者 史胜青 袁玉欣 +2 位作者 杨敏生 梁海永 张金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8-173,共6页
The changes of 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P)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N)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 leaves of four tree seedlings (Gleditsia sinensis,Juglans regia, Diospyros kaki and Diospyros lotus) wer... The changes of 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P)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N)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 leaves of four tree seedlings (Gleditsia sinensis,Juglans regia, Diospyros kaki and Diospyros lotu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wo different water stress ways:detached drought treatment and potted drought treatment. After 4 hours dehydration by leaf detaching,the q P values had significant decrease except J. regia, only 6 hours later, the q P values compared with contras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our tree seedlings(P>0.05), but the range of reduction(G. sinensis, J. regia and D. lotus) was just 2.5% to 6.4%. D. kaki,however,got to 31.3%. While the q N valu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conducting dehydration of the detached leaves. However, the q P values of four speci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when they were growing in pots under soil water stress(40%~60%RWC) for 30 days; and the q N value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a exception in J. regia,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detached leaf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ome difference or changes in mechanism of excess light energy dissipation might perform in four seedlings by short-term and long-term water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苗木 叶绿素荧光 化学 化学
下载PDF
两个玉米品种维管束鞘叶绿体的非光化学淬灭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文娟 常丽娟 +6 位作者 岳丽杰 宋君 张富丽 王东 吴佳蔚 郭灵安 雷绍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32-1544,共13页
【目的】光系统Ⅱ的非光化学叶绿素荧光淬灭是高等植物响应环境变化最快速的光保护机制,玉米具备叶肉和维管束鞘2种叶绿体结构,本研究通过比较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耐旱能力,探究维管束鞘叶绿体的非光化学淬灭对玉米耐旱性的意义。【方法... 【目的】光系统Ⅱ的非光化学叶绿素荧光淬灭是高等植物响应环境变化最快速的光保护机制,玉米具备叶肉和维管束鞘2种叶绿体结构,本研究通过比较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耐旱能力,探究维管束鞘叶绿体的非光化学淬灭对玉米耐旱性的意义。【方法】以成单30和仲玉3号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田间持水量(FWC)(充足浇水,对照)、50%-60%FWC(中度干旱胁迫)和35%-45%FWC(重度干旱胁迫)3个土壤水分梯度处理。测定玉米叶片的水分状况、叶绿素含量、活性氧积累、质膜透性和气体交换等参数;应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显微成像观测,比较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NPQ;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光系统Ⅱ亚基S(PsbS)稳态水平的变化差异;采用蓝-绿胶温和电泳分离,检测玉米光系统Ⅱ蛋白复合体的水平。【结果】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2个玉米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成单30在重度干旱下表现出更好的水分状况、更低的活性氧损伤以及更高的光合速率。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叶绿体的NPQ水平及PsbS蛋白含量受干旱诱导明显上升,维管束鞘中的上升更显著,成单30表现尤为突出。不同于仲玉3号光系统Ⅱ蛋白复合体水平的下降,重度干旱胁迫后,成单30的捕光蛋白三聚体水平在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均有所升高。【结论】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机构对干旱胁迫的气孔响应能力相当,但相较仲玉3号,成单30的维管束鞘叶绿体具备更优越的非光化学淬灭能力,这对其更强的非气孔限制的光合耐旱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维管束鞘细胞 光系统Ⅱ 化学
下载PDF
应用非光化学淬灭初始变化率作为浮游植物光保护能力指标的可行性 被引量:3
3
作者 付翔 翟红昌 +2 位作者 刘诚刚 郝锵 吕振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59-3865,共7页
在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荧光诱导的早期(<1 min),NPQ随时间的变化率(NPQ/t)可作为衡量浮游植物光保护能力的指标,与常用的传统指标NPQm(最大NPQ)相比,这一新指标具有更易标准化、测量效率更高且包含的信息... 在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荧光诱导的早期(<1 min),NPQ随时间的变化率(NPQ/t)可作为衡量浮游植物光保护能力的指标,与常用的传统指标NPQm(最大NPQ)相比,这一新指标具有更易标准化、测量效率更高且包含的信息更丰富的优点。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推导证明了NPQ/t的常数性质,并通过可控光照条件下的室内培养实验证明了应用NPQ/t反映浮游植物光保护能力的合理性和有效性:NPQ/t和NPQm、光保护色素浓度呈线性相关,高光强下培养的藻类其NPQ/t高于低光强下培养的藻类,不同藻种之间的NPQ/t:扁藻(Tetraselmis chu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这一方法解决了野外实测研究中传统指标难以满足结果标准化和快速测量等要求的问题,对于推动浮游植物光保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活体叶绿素荧光 光保护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常春藤非光化学淬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哲 谭颖 +3 位作者 赵伟 马铭宇 王梦欣 张全胜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0年第3期298-306,共9页
本研究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常春藤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特性,分析了NPQ动力学及光保护效率.结果表明,随光强增强,3种叶龄NPQ最大值(NPQmax)、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及与PSII非调节性能量... 本研究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常春藤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特性,分析了NPQ动力学及光保护效率.结果表明,随光强增强,3种叶龄NPQ最大值(NPQmax)、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及与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的比值[Y(NPQ)/Y(NO)]呈增加趋势,并且NPQ光保护组分增幅大于光抑制组分.成熟叶NPQmax、光保护组分的量子产量、Y(NPQ)、Y(NPQ)/Y(NO)显著高于老叶和幼叶.相对于成熟叶,幼叶和老叶光抑制发生早,光保护效率低.DUAL-PAM-100 P515/535模块测量的跨膜质子梯度(ΔpH),高光下3种叶龄构建的ΔpH均高于低光,成熟叶构建ΔpH能力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叶龄,意味着ΔpH在NPQ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常春藤NPQ效率随光强增强而增加,成熟叶光保护效率最高.此外,常春藤NPQmax及保护NPQ(protective NPQ,pNPQ)均低于阳生植物,且光抑制发生早,意味着常春藤光保护效率低于阳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 化学 叶绿素荧光 跨膜质子梯度 阳生植物
下载PDF
植物叶片和冠层光化学反射指数与叶黄素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彭涛 姚广 +4 位作者 高辉远 李鹏民 王未未 孙山 赵世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87-1993,共7页
以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Linn.)为材料,使用光谱反射技术测定了这两种植物叶片水平和冠层水平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的日变化,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这两种植物叶黄素循环的日变化... 以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Linn.)为材料,使用光谱反射技术测定了这两种植物叶片水平和冠层水平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的日变化,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这两种植物叶黄素循环的日变化,分析了单叶、群体冠层的PRI与叶黄素循环和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淬灭(NP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叶片水平还是冠层水平,两种植物PRI的变化均与叶黄素的脱环氧化程度和NPQ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ΦPSⅡ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叶片水平还是冠层水平上的光谱反射指数均能非常好地反映植物光合机构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仪 化学反射指数 叶黄素循环 化学
下载PDF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的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雅娟 查天山 +3 位作者 贾昕 秦树高 李媛 王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5,共7页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是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叶绿素荧光的动力学研究对认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2年6-10月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光化学量子...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是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叶绿素荧光的动力学研究对认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2年6-10月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光化学量子效率(Φ)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及其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和空气温度(Ta)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油蒿的Φ随PAR和Ta升高而降低,随RH的升高而升高,NPQ的变化与Φ相反;在日变化尺度,油蒿的Φ(R2〉0.92)和NPQ(R2〉0.90)与PAR紧密相关,而与空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的日变化存在3-4 h的滞后;此外,在相同PAR下,生长季前期的Φ大于后期,生长季旺期的NPQ大于末期;因此,PAR、Ta和RH对Φ和NPQ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 化学量子效率 化学 光合有效辐射
原文传递
土壤干旱对真桦和白桦叶片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冬 胡彦波 李长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4-46,共3页
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土壤水分受限对真桦和白桦叶片光反应系统II的光化学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受限条件下,桦树叶片光化学效率存在域值反应,重度土壤干旱(土壤含水量13.1%~15.0%)时,两种桦树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 应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土壤水分受限对真桦和白桦叶片光反应系统II的光化学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受限条件下,桦树叶片光化学效率存在域值反应,重度土壤干旱(土壤含水量13.1%~15.0%)时,两种桦树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降低,而轻度和中度土壤干旱时,ΦPSII和ETR与对照值差异不显著;重度土壤干旱条件下,两种桦树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初始荧光(Fo)较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3周的土壤水分胁迫未对叶片光合机构造成实质性的损伤。土壤干旱影响叶片光化学诱导过程,且两树种间差异显著:重度干旱第3周时,真桦ΦPSII快相诱导速率由0.118 0降低到0.071 5,诱导平衡值(0.46)较对照(0.60)低;而白桦叶片ΦPSII快相诱导速率则由0.093升高到0.117,胁迫叶片和对照叶片光诱导稳定值也较接近。两种桦树叶片ΦPSII光诱导差异主要与非光化学淬灭(qN)诱导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真桦 土壤干旱 光诱导 化学效率 化学
下载PDF
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对干旱荒漠区补植沙拐枣幼株光化学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成刚 李卫红 +1 位作者 马建新 马晓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9,共9页
本研究通过试验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地上生物量刈割扰动(对照,30%,50%和70%),并监测了试验沙拐枣幼株的光化学特性,旨在研究补植灌木人工刈割作为饲草过程中,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对沙拐枣幼株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扰... 本研究通过试验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地上生物量刈割扰动(对照,30%,50%和70%),并监测了试验沙拐枣幼株的光化学特性,旨在研究补植灌木人工刈割作为饲草过程中,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对沙拐枣幼株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扰动强度与幼株光化学过程的响应并非简单线性关系;扰动30%地上生物量的幼株表现出最高的PSⅡ光化学效率与光合能力;高强度地上生物量负向扰动下,虽然幼株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保证PSⅡ的正常功能与完整性,并能在光化学过程被抑制时通过热耗散消耗多数过剩激能,使过剩激能份额保持稳定,但是高强度的扰动(>50%)将降低幼株光合能力,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化学效率与活性,并最终影响幼株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化学效率 化学 化学 激能耗散
下载PDF
蓝藻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构象变化可引起快速的非光化学淬灭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志聪 董静 李敦海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8-676,共9页
铜绿微囊藻PCC7806经受短期的强光照射时,在类囊体膜相变温度以下可以测定到一个较高的非光化学淬灭(NPQ).这表明在强光照射下,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有一种有别于状态转换淬灭和光抑制淬灭的NPQ产生机制,而且这种淬灭属于非光化学... 铜绿微囊藻PCC7806经受短期的强光照射时,在类囊体膜相变温度以下可以测定到一个较高的非光化学淬灭(NPQ).这表明在强光照射下,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有一种有别于状态转换淬灭和光抑制淬灭的NPQ产生机制,而且这种淬灭属于非光化学淬灭快组分(NPQf).膜蛋白构象的常用稳定剂戊二醛(GA)可以导致更多的能量传递到PSⅡ反应中心,主要影响藻胆体的能量吸收传递过程但不阻断能量传递途径.在用GA调节类囊体膜上色素蛋白(PPPTM)构象变化的对比实验中,快速光响应曲线和荧光诱导动力学快相表明,过量的激发能可以依赖于PPPTM的构象变化来耗散掉.基于NPQ暗弛豫动力学曲线的解卷积分析表明,这种NPQf与PPPTM的构象变化紧密相关,其占总NPQ的39.42%.因此,可以认为由PPPTM的构象变化所引起的NPQ是微囊藻水华应对夏秋季节强烈光照的一种重要的光保护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光保护 铜绿微囊藻PCC7806 化学 类囊体膜蛋白
原文传递
红蓝光配比对长白山牛皮杜鹃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晓馥 唐一洳 +1 位作者 刘璐 苏敖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5-99,共5页
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属常绿杜鹃花亚属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的长白山岳桦林下和高山苔原上.本文以长白山牛皮杜鹃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红蓝光配比对牛皮杜鹃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设置6种不同红蓝光配比(B:蓝光,R:红... 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属常绿杜鹃花亚属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的长白山岳桦林下和高山苔原上.本文以长白山牛皮杜鹃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红蓝光配比对牛皮杜鹃非光化学淬灭的影响,设置6种不同红蓝光配比(B:蓝光,R:红光),分别为0B/100R、15B/85R、30B/70R、50B/50R、75B/25R、100B/0R,对牛皮杜鹃苗进行光照处理,利用IMAGING-PAM调制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测定不同红蓝光配比下培养60 d的牛皮杜鹃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红蓝光配比下长白山牛皮杜鹃的NPQ随着光照强度的増高而呈现上升趋势,当光强到达150μmol·m^(-2)·s^(-1)后趋于平缓,对照组NPQ数值大于实验组,差异显著,说明长白山牛皮杜鹃在强光下其光保护机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合理分配能量的去路,能够承受强光的照射;光照条件下,牛皮杜鹃的光合机构中的PSII反应中心受到影响,产生光抑制,非光化学淬灭过程耗散了未利用的过剩的光能,起到了保护作用;不同的红蓝光配比下非光化学淬灭曲线变化不同,自我光保护机制也不同.本研究为探究光质对长白山牛皮杜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牛皮杜鹃 光质 化学
下载PDF
不同季节桃金娘光合特性与光系统PSII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通文 高秀梅 韩维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01-2810,共10页
【目的】探明桃金娘在不同季节下光合特性与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以及光系统PSII活性变化情况。【方法】以3年生桃金娘为试验材料,在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使用LCi-SD便携式光合仪、手持叶绿素荧光氟笔(FP110 PAR-F... 【目的】探明桃金娘在不同季节下光合特性与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以及光系统PSII活性变化情况。【方法】以3年生桃金娘为试验材料,在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使用LCi-SD便携式光合仪、手持叶绿素荧光氟笔(FP110 PAR-Fluor Pen)进行测定。【结果】春季和冬季净光合速率(P_(n))都出现“光合午休”属于气孔限制引起,夏季P_(n)出现“光合午休”属于非气孔限制引起;气孔导度(G_(s))、空气相对湿度(HR)以及胞间CO_(2)浓度(C_(i))是影响春季P_(n)主要因子,有效光合辐射(PAR)是影响夏季P_(n)的主要因子,蒸腾速率(T_(r))、G_(s)、C_(i)是影响秋季P_(n)的主要因子,T_(r)、空气CO_(2)浓度(C_(a))是影响冬季P_(n)的主要因子;不同季节光系统PSII活性(F_(v)/F_(m))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桃金娘天线色素捕获的能量(ABS/RC)最大;光稳态下夏季量子产率(QY)最大,秋季QY最小;暗处理下的QY夏季最大,春季最小,秋季非化学淬灭(NPQ)最高;春季和冬季桃金娘在光照强度100μmol/(m^(2)·s)时QY最大,夏季和秋季QY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加,不同季节桃金娘光系统PSII的F_(v)/F_(m)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能导致桃金娘出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光合午休”现象;不同季节下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均不同光系统桃金娘PSII活性(F_(v)/F_(m))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ABS/RC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光稳态下QY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最大QY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光合特性 相关分析 光系统PSII活性 非化学淬灭 量子产率
下载PDF
铜胁迫对芥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红 冯永忠 +2 位作者 杨改河 任广鑫 丁瑞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30-1635,共6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铜胁迫对芥菜叶片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铜浓度处理均能降低芥菜胞间CO2浓度(Ci)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低浓度的Cu2(+≤1μmol·L-1)能提高芥菜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铜胁迫对芥菜叶片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铜浓度处理均能降低芥菜胞间CO2浓度(Ci)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低浓度的Cu2(+≤1μmol·L-1)能提高芥菜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和蒸腾速率(Tr);高浓度的Cu2(+≥10μmol·L-1)使得芥菜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和蒸腾速率(Tr)下降。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当铜浓度低于1μmol·L-1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子叶产量(Yield)升高,当铜浓度高于10μmol·L-1时降低,而最小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叶绿素a/b值在铜浓度低于10μmol·L-1时升高,但比值随胁迫继续加剧而下降,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Car/Chl值在铜浓度小于50μmol·L-1时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之后则随铜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铜浓度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Fv/Fm、qP和Yield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n、Cs、Tr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铜浓度与Fo和qN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化学系数
下载PDF
温度升高对高光强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lorella pyrenoidosa)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效应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曼 曾波 +2 位作者 王明书 吴国平 任秋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2-667,共6页
以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光照强度对微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是否因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实验中共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水平(50,15... 以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光照强度对微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是否因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实验中共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水平(50,150,300μmol.m-2.s-1)和2个温度水平(15℃,2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水平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大小与温度有关,光照强度为150,300μmol.m-2.s-1时,温度升高使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提高,并且光照强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增大越多,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荧光NPQ没有影响。实验发现,25℃培养温度下小球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照强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要低于15℃时小球藻ETR上升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高,温度升高使小球藻ETR降低程度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15℃时小球藻培养液叶绿素a浓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增高,300μmol.m-2.s-1培养光强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a浓度。但在25℃时,光照强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并不一定增高,3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叶绿素a浓度比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要低。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增大了高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对光能的热耗散,使光照增强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由于温度升高对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作用,小球藻生长的适宜光照水平因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蛋白核小球藻 叶绿素荧光化学(NPQ)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 叶绿素a(Ch1a)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对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水分状况、叶片光谱特征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树斌 张教林 曹坤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常绿植物能够忍受长达半年以上的季节性干旱胁迫,但对这些常绿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本研究以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优势常绿植物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和干季...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常绿植物能够忍受长达半年以上的季节性干旱胁迫,但对这些常绿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本研究以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优势常绿植物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和干季测定其叶片的水势、压力-体积曲线、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光谱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和P700的光能分配。结果显示:受严重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影响,与雨季相比,干季的凌晨叶片水势(Ψpd)下降至-4.5 MPa,水分传导的叶比导率(KL)下降了49.5%,叶绿素反射指数(NDVI)下降了40.6%,花青素反射指数(ARI)上升至0.074(约为雨季的12.3倍),并且雨季和干季的叶片水势、水分传导效率、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与雨季相比,干旱导致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显著下降至0.72(P<0.05),即PSⅡ发生光抑制,而光系统Ⅰ(PSⅠ)的活性(Pm)未发生明显变化;干季叶片的最大非光化学淬灭(NPQ)增加了31%,而激发的最大环式电子传递速率(CEF)下降了66%。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使CEF的激发受到强烈抑制,即光能捕获效率的降低和NPQ的增强促进了白皮乌口树在长期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叶比导率 叶片光谱特征 化学 环式电子传递
下载PDF
两种杂交杨品系光合系统Ⅱ叶绿素荧光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尤鑫 龚吉蕊 +3 位作者 段庆伟 葛之葳 闫美芬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41-5648,共8页
比较研究伊犁地区两种典型杨树苗大叶杨(大叶钻天杨P.balsanifera Linn(Da))和伊犁杨5号(P.euramerieana cv(I-467))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光照条件下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 比较研究伊犁地区两种典型杨树苗大叶杨(大叶钻天杨P.balsanifera Linn(Da))和伊犁杨5号(P.euramerieana cv(I-467))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光照条件下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合功能的相对限制(L(PDF))的分析表明,高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会导致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但并不造成PSⅡ反应中心的不可逆破坏。淬灭分析表明,Da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大于I-467,非光化学淬灭(NPQ)则相反(p<0.05)。Da的NPQ显著小于I-467的,意味着I-467将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过剩光能以热耗散等非光化学过程消耗的能力大于Da,因而相应降低了用于qP的份额。两种杨树的NPQ日变化趋势很相似;Fv′/Fm′和ΦPSⅡ的日变化趋势相似。Da的PSⅡ天线色素吸收光能中分配于光化学反应平均的相对份额(P)高于I-467,在较低的PAR环境中Da比I-467能更好的利用光能;Da用于天线热能耗散的相对份额(D)则小于I-467,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Da的ΦPSⅡ比I-467大,是因为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中分配于P或光化学淬灭的比例较大,而分配于D或非光化学过程的比例较小的缘故,反应中心的ΦPSⅡ也较Da小。在有效的利用光能方面,Da比I-467更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大面积推广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化学 叶绿素荧光参数 热耗散
下载PDF
10种极地微藻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光应芝 张芳 +2 位作者 张前前 蔡明红 何剑锋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3-188,共6页
海洋浮游植物是水体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光合能力与浮游植物生产力密切相关,而这些均能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上得以体现。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对实验室培养的10种极地微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o,F_v/F_m,NPQ)和快速... 海洋浮游植物是水体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光合能力与浮游植物生产力密切相关,而这些均能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上得以体现。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对实验室培养的10种极地微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o,F_v/F_m,NPQ)和快速光曲线拟合参数(P_m、α和I_k)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除CCMP2084外,其余9种微藻均处于正常生长状态。PSⅡ潜在活性值(F_v/F_o)大于1.0的藻共有8种,大小顺序分别为CCMP1056>CCMP1204>CCMP165>CCMP2095>CCMP1309>CCMP445>CCMP213>CCMP2087。其中短孢角毛藻CCMP165、四棘藻CCMP213和海链藻CCMP1056三种藻的光保护能力较强(NPQ值分别大于2.0)。这三种藻对光照的耐受能力强弱顺序为CCMP213>CCMP1056>CCMP165(比较三种藻的I_k值)。因此,四棘藻CCMP213和海链藻CCMP1056比短孢角毛藻CCMP165更适合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微藻 叶绿素荧光 化学 快速光曲线
下载PDF
三种枣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伟红 郭卫华 +1 位作者 徐飞 王仁卿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沾化冬枣、龙枣、黄河枣王三种不同的枣树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黄河枣王的量子产量(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或NPQ)均高于龙枣和沾化冬枣,说明其能通... 以沾化冬枣、龙枣、黄河枣王三种不同的枣树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黄河枣王的量子产量(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或NPQ)均高于龙枣和沾化冬枣,说明其能通过增加热耗散来尽量降低光抑制程度,对当地环境较为适应;而沾化冬枣各个数值普遍偏低。随日间光照强度的增加,三种枣树的Yield逐渐减少,ETR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上升,黄昏时,各参数都恢复到接近早晨的水平,表明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抑制 化学 化学
下载PDF
两种北极微型浮游植物的荧光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芳 光应芝 +1 位作者 张前前 何剑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9-1193,共5页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全荧光光谱法对其活体中色素的静态荧光进行测量,后利用脉冲调制方法(Pulsed Amplitude Modulation,PAM)对其叶绿素动态荧光信息进行测定,对两种浮游植物的三类荧光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的丰度、基础荧光(F0)、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分别为22×105cell/mL、844、0.247和42.8,皆高于海链藻的相应值(8×105cell/mL、464、0.185及33.0);静态荧光和基础荧光分析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细胞内叶绿素a(chl a)含量较高;海链藻细胞内则具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其对光保护机制依赖性较强。本文初步展示了三类荧光分析法在极地微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方面的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微藻 流式细胞术 荧光光谱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 化学
下载PDF
4种杂交杨荧光光响应曲线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鑫 龚吉蕊 +3 位作者 安然 段庆伟 葛之葳 张新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0,共6页
比较研究伊犁地区杂交杨4个不同品系(P.deltaids cv-64(P64)、P.balsamifera L.(Da)、P.euramericana(I-262)和P.euramerieanacv(I-467))的荧光参数与光量子通量密度(DPF)的响应变化特征.4种杂交杨的光照下最大可变荧光(F′m)大小直接... 比较研究伊犁地区杂交杨4个不同品系(P.deltaids cv-64(P64)、P.balsamifera L.(Da)、P.euramericana(I-262)和P.euramerieanacv(I-467))的荧光参数与光量子通量密度(DPF)的响应变化特征.4种杂交杨的光照下最大可变荧光(F′m)大小直接影响光合反应中心最大的开放程度和实际的开放程度(ΦPSⅡ)的大小;光照下最小荧光(F′o)更多地参与4种杂交杨的ΦPSⅡ能量捕获效率.光合速率(Pn)作为植物生物行为对于植物叶绿素光捕获的光化学行为存在滞后效应,而真正决定植物转化光能的总量由植物叶片叶绿素捕获光量子量决定.vETR反映植物驱动PSⅡ的实际量子流量,vETR达到最大值时,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PE也同样达到最大值,是植物最大限度转化利用太阳能的点.建议用vETR和DPF的荧光光响应曲线作为计算和估算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及叶片光能转化为净能量的能力,是比表观量子效率更为理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曲线 电子传导速率 能量转化 化学 化学
下载PDF
胶州湾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原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俊磊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1,468,共12页
目前关于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海洋浮游藻类冬季光合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实验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胶州湾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通... 目前关于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海洋浮游藻类冬季光合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实验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胶州湾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通过显微镜镜检获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丰度结果,结合相应的环境因子,对胶州湾冬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光合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胶州湾浮游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与潜力,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保持在0.69左右,光能利用效率大部分处于0.2—0.3之间,快速光曲线十分典型,当光强超过1000μmol/(s·m2)后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光合活性,光化学淬灭值较高;当光强超过1500μmol/(s·m2)后,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开始下降,实际光量子收益达到最低,非光化学淬灭升高,此时海洋浮游植物将光合机构吸收的过量光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有效地保护了胶州湾浮游植物的光合器官不因高光强的照射而受到损伤。冬季大部分时期胶州湾浮游植物丰度极低,但是湾内浮游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活性,加上相对稳定的水文、生物等环境以及较丰富的营养盐和相对有利的营养盐结构,是推动冬季浮游植物高峰期出现的关键生理生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生物量 胶州湾 化学量子产量 光合作用特征 光合活性 电子传递速率 化学 营养盐结构 光能利用效率 浮游植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