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消毒储存条件的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诱导与复苏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毓羚 杨溢轩 +4 位作者 张铮傲 井天源 张子龙 张灿 张明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04-214,共11页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 cultiv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胁迫下的一种生存策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可以复苏,重新恢复可培养的能力,致病菌也会恢复其致病性。由于微生物培养法和常规分子生物学手段都无...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 cultiv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胁迫下的一种生存策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可以复苏,重新恢复可培养的能力,致病菌也会恢复其致病性。由于微生物培养法和常规分子生物学手段都无法检测到VBNC状态细菌,因此容易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威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VBNC状态细菌的最新研究进展,揭露出VBNC状态细菌的风险和威胁;其次系统介绍了VBNC状态细菌的形成和复苏机制,重点总结了在水、乳制品和肉制品这3种基质中自然存在的细菌被诱导进入VBNC状态细菌的条件,以及VBNC状态细菌复苏的条件和方法。了解细菌在水和食品基质中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范围能够指导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如何避免VBNC状态细菌的产生,对于水和食品的安全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乳制品 肉制品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诱导 复苏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包秋华 刘倩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8-256,共9页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机构、来源出版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使用Cite Space5.8软件获得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994—2021年期间细菌VBNC研究的年发文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836篇文献来自67个国家或地区、1 528个研究机构,分布在355种出版物中;1994—2010年和2011—2021年排名在前10位国家的发文量共占总发文量的88.04%,发文量非常集中;中国在2011—2021年期间发文量跃居世界第一;细菌VBNC研究在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发文量始终位居前列。Escherichia coli(埃希氏大肠杆菌)、VBNC、nonculturable state(非可培养状态)、survival(存活)、resuscitation(复苏)等关键词是细菌VBNC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在未来,细菌VBNC的研究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其将会对食品安全、微生物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肉制品生产工艺对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诱导及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小洪 贺云鹏 +4 位作者 陈卫平 陈梦 王伟影 汪昕 刘杨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索肉制品生产工艺对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ruable,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诱导因素,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肉制品中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加以应对。方法通过高温、低温、高渗透压、防腐剂、杀菌剂等生产工艺处理获取V... 目的探索肉制品生产工艺对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ruable,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诱导因素,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肉制品中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加以应对。方法通过高温、低温、高渗透压、防腐剂、杀菌剂等生产工艺处理获取VBNC状态沙门氏菌,使用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和PMAxx处理菌液,依据ttr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建立SD-PMAxx-qPCR进行检测。采用人工污染的方式对VBNC状态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和验证。结果65℃处理40 min可使沙门氏菌快速进入VBNC状态,添加0.1 g/L山梨酸冷藏状态可使少量沙门氏菌缓慢进入VBNC状态。SD-PMAxx-qPCR能显著区分沙门氏菌的存活状态,最佳条件为0.08%SD,20μmol/L PMAxx,黑暗孵育10 min、光解10 min。纯培养时活菌的检出灵敏度为100 CFU/mL,添加高浓度死菌时,检出灵敏度不变。通过人工污染添加至样品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涂布确认其沙门氏菌不可培养,通过100℃加热样品10 min作为阴性对照,从而通过对比循环阈值实现样品中VBNC状态沙门氏菌的检测。结论沙门氏菌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诱导进入VBNC状态,本研究建立了SD-PMAxx-qPCR快速区分沙门氏菌的存活状态,可用于肉制品中VBNC状态沙门氏的检测,为肉制品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艺 诱导 沙门氏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叠氮溴化丙锭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复苏及PMA-qPCR检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聪 余以刚 +3 位作者 肖性龙 吴晖 赖富饶 杨锡洪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0-1394,共5页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复苏问题,采取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复合诱导制备VBNC菌,尝试四种复苏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和PMA-qPC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证明:8%无菌Tween80可以使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4...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复苏问题,采取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复合诱导制备VBNC菌,尝试四种复苏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和PMA-qPC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证明:8%无菌Tween80可以使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48 h后复苏,同时PMA-qPCR能够有效检出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服传统平板计数法对于VBNC菌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PM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及其复苏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萌 陈吉祥 +4 位作者 孙丰蓉 栾晓燕 王丹 李筠 张晓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法(DVC)和涂布平板法(PC)测定细菌总数、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在第30天时总细菌数基本不变,仍保持在109CFU/mL,活菌数为106CFU/mL,比总菌数低了约三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数为零,表明绝大部分副溶血弧菌HW799进入了VBNC状态;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对副溶血弧菌HW799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正常状态以及复苏后的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进入VBNC状态后副溶血弧菌HW799形状变为球状,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变小,活细胞数也略有减少;采用在培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升温培养的方法,使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细胞在48h内复苏为可培养状态,复苏后的副溶血弧菌HW799与正常状态的细菌形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扫描电镜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正义 贾俊涛 +3 位作者 祝素珍 姜英辉 房保海 雷质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08-311,共4页
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下能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细菌培养技术常常造成VBNC状态的细菌漏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VBNC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针对VBNC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于细菌特异... 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下能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细菌培养技术常常造成VBNC状态的细菌漏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VBNC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针对VBNC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于细菌特异性DNA分子、mRNA分子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利用报告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检测VBNC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最近利用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或者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联合PCR技术选择性抑制细菌死细胞扩增,该方法结合了EMA(PMA)选择渗透性和PCR特异性,作为一种区分细胞死活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细菌VBN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分子生物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17
7
作者 姚斐 沙莎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大肠杆菌 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nonculturable state,VBNC) ,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 VBNC... 大肠杆菌 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nonculturable state,VBNC) ,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 VBNC的大肠杆菌 O157:H7,发现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其检出 ,最小检测浓度为 10 5个 /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下载PDF
茶多酚影响肠道菌群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状态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奇 王丽 +3 位作者 余碧丽 张韦 徐顺 黄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7,共6页
以代表性的肠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茶多酚干预其正常生长状态,促进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该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在0~3.0%浓度范围内调节茶多酚剂量,发现2.5%浓度的茶多酚溶液能达到最大抑菌效果。还研究了在0.6%~1.2... 以代表性的肠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茶多酚干预其正常生长状态,促进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该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在0~3.0%浓度范围内调节茶多酚剂量,发现2.5%浓度的茶多酚溶液能达到最大抑菌效果。还研究了在0.6%~1.2%浓度梯度的茶多酚诱导下,细菌由正常生活状态进入VBNC状态所需的时间,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由25 d减少为15 d,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沙门氏菌VBNC状态的个体形态相对于正常状态平均皱缩了0.3μm。另外,通过监测生长曲线发现,2.0%茶多酚在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且延迟其进入对数生长期的同时,提高了益生菌67%的生长效率。研究结果证明,茶多酚对调节肠道菌群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为深入利用茶多酚在食品发酵生产和保健食品开发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肠道菌群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诱导
下载PDF
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9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莫自耀 黄冰 蒋力云 刘远 范健文 李钏华 邓志爱 柴巧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水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其检测下限约为104cells/400 ml。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自然水体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的生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间接免疫荧光法 非可培养状态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菌株1211U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4,28,共4页
将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U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 (PC)和最大近似数法 (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50~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 将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U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 (PC)和最大近似数法 (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50~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计数法 (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105个/ml。本实验证明了副溶血弧菌1211U株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B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菌株 1211U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细菌
下载PDF
两种卫生指标菌在瓶装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小红 杨政 +2 位作者 鲁梅芳 韩朝龙 王晓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7-201,共5页
在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大肠菌群通常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研究发现,经低温或Cu2+诱导可使大肠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大肠杆菌,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提供的培养基上不会出现菌落,检测结果为阴性。... 在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大肠菌群通常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研究发现,经低温或Cu2+诱导可使大肠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大肠杆菌,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提供的培养基上不会出现菌落,检测结果为阴性。同时对另一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发现其同样存在非可培养状态,证明了现阶段的检测方法,将会造成该状态下微生物的直接漏检。在"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复苏实验中,发现过氧化氢酶和吐温20可以使处于非可培养状态中的两种细菌在短时间内实现复苏,重新具有可培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瓶装水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低浓度冰醋酸诱导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影 魏忠彬 钱爱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5-648,共4页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T-PCR法也能检测到活细胞信号分子-mRNA,并扩增出"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的cDNA片段。这些均显示细菌已进入VBNC,且在吐温80作用下又恢复为可培养状态,从而证实大肠杆菌具有"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低浓度冰醋酸 诱导 复苏
下载PDF
乳酸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与荧光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影 魏忠彬 +1 位作者 钱爱东 段锐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依据逆向调整原则,设计了4套诱导乳酸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方案,同时应用LIVE/DEAD细胞染色试剂,对进入该状态的细菌进行了荧光观察,并尝试用Tween-80对VBNC状态细菌进行了复苏。结果显示,MRs液体培养基,pH2.0~3... 依据逆向调整原则,设计了4套诱导乳酸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方案,同时应用LIVE/DEAD细胞染色试剂,对进入该状态的细菌进行了荧光观察,并尝试用Tween-80对VBNC状态细菌进行了复苏。结果显示,MRs液体培养基,pH2.0~3.0,4℃,兼性厌氧培养和不含半胱氨酸的MRS液体培养基,pH2.0~3.0,4℃,兼性厌氧培养均可使3株试验菌体在短期内进入VBNC状态,并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这一状态;3株细菌菌体均发生萎缩、弯曲,且彼此相连,原本单在的杆菌变成了链杆菌;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菌体的交联程度明显增加,出现众多红绿交替的长链杆菌;Tween-80可使VBNC状态细菌恢复为可培养状态并实现复苏,而复苏后的细菌重新具备原菌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表明,乳酸杆菌具有VBNC状态,并且在此状态下呈现与正常菌体不同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诱导条件 荧光观察 复苏
下载PDF
次氯酸钠诱导肠炎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形成及复苏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玉玺 黄利华 +4 位作者 贾强 韩明 董蕾 张挺 林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46-555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溶液诱导肠炎沙门氏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及复苏条件。方法以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处理肠炎沙门氏菌,分析肠炎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菌数及VBNC发生率的变... 目的研究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溶液诱导肠炎沙门氏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及复苏条件。方法以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处理肠炎沙门氏菌,分析肠炎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菌数及VBNC发生率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肠炎沙门氏菌VBNC态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形态差异,而后比较不同复苏条件的复苏效果,同时对复苏后的细胞生理活性进行评价。结果40 mg/L有效氯浓度处理20 min可使活菌全部进入VBNC状态,细胞表面出现褶皱塌陷;高于60 mg/L有效氯浓度可全部杀灭,细胞出现断裂、破损;进入VBNC态的肠炎沙门氏菌在5种复苏处理下,均可恢复可培养性;在20 mmol/L丙酮酸钠×热激条件下恢复效果较好。细胞内pH(pHi)和胞内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显示复苏后细胞活性较正常细胞有所降低。结论在食品生产、环境清洁中应注意次氯酸钠使用浓度,否则极易造成肠炎沙门氏菌VBNC态的形成和复苏,导致食品污染,从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肠炎沙门氏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下载PDF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8
15
作者 纪伟尚 许兵 徐怀恕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2-364,共3页
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已经知道并非自然界所有细菌都能用人工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出来,尤其在水环境中,直接显微镜镜检计数细菌总数往往比常规培养法计数(包括平板法和MPN法)高许多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近年来。
关键词 细菌 培养状态 活的非可培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沙门菌RT-PCR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孟庆峰 钱爱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0,105,共4页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而且所获得的电泳图谱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沙门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一些食源性致病菌.另外,2对引物的最低cDNA检出量分别为30.65和3.065 pg/μL.由此证明,引物C1和C5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建立VBNC沙门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差异基因 RT—PCR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慧玲 邵玉宇 +2 位作者 高姝冉 孟和毕力格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状态的综述进而对益生乳酸菌VBNC状态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以解决乳酸菌发酵剂工业化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乳酸菌
下载PDF
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郑桂丽 廖绍安 +2 位作者 翟俊辉 纪伟尚 杨瑞馥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4年第4期58-66,共9页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V.cholerae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环境中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不良环境条件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晓华 钟浩辉 陈吉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160,共8页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养状态。这一概念是1982年中国海洋大学徐怀恕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期间,与Rita R.Colwell等首次提出的,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发表VBNC相关论文10800余篇。本文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针对VBNC细菌近4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包括VBNC细菌的发现、主要类群和诱导因素、形成机制、生物学特征、检测和复苏方法以及环境VBNC细菌的分离培养等。目前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尚未获得纯培养,对VBNC细菌进行复苏或将成为分离培养海洋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海洋细菌 复苏 培养微生物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段锐 钱爱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黏附性,以及复苏等方面综述了VBNC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细菌,从而对VBNC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